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烧伤后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探讨休克期手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42只Ⅲ度烧伤30%总体表面积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烧伤手术组和烧伤未手术组.在烧伤后4h,切除大鼠烧伤创面,以辐照猪皮覆盖;伤后3、6、10d测定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TNF-α、IL-2、IL-6和IL-10. 结果IL-2水平,手术组伤后3d和6d明显下降,伤后10d时继续下降;血清IL-6,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伤后3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清TNF-α,烧伤手术组在伤后3d显著降低,伤后6d和10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烧伤后3、6、10d时,烧伤手术组和未手术组IL-10均有显著上升,其中未手术组上升更明显. 结论烧伤休克期手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在烧伤回吸收期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抑制,机体的免疫力恢复明显,抵抗回吸收脓毒症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李建邦 《医学文选》2000,19(4):556-558
大面积烧伤后 48小时内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液迅速而持续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致休克。因此 ,伤后立即进行循环容量复苏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的关键 ,当循环复苏成功后进行大面积深度烧伤切痂植皮比自然溶痂后植皮更有利于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而被国内外同行广泛接受 [1 ,2 ,3] 。对伤后 48小时内在进行循环复苏的同时进行休克期切痂植皮 ,由于担心切痂术对机体产生二重打击而一直持谨慎态度。多年来 ,国内外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综述如下。1 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  早在 1942年 yonug[4]报道了伤后 2 4小时内…  相似文献   

3.
休克期切痂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休克期切痂植皮对烧伤病人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对21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深度烧伤病人,依休克期切痂与否分为休克期切痂植皮组(15例)和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6例),所有病人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病人静息能量消耗(REE)变化。结果休克期切痂植皮组和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病人在年龄结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首次切痂面积等方面基本一致(P>0.05),尽管两组病人REE均明显升高,2周时休克期切痂组为(311±15)J·h-1·m-2,非休克期切痂组为(345±16)J·h-1·m-2。但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由于及时切痂植皮封闭创面,病人在伤后2周内REE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且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病人在切痂前、切痂后REE均显著低于非休克期切痂组。结论严重深度烧伤病人休克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削)痂植皮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烧伤创面的存在是引发全身性感染及内脏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目前烧伤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切(削)痂植皮能迅速消灭部分创面,可使全身性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减少(1)。我们于近年来对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进行休克期切(削)痂植皮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对休克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及其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40%TBSAⅢ度烫伤犬模型,随机分为切痂组(E组)和非切痂组(C组)。伤后1h按Parkland公式补给平衡盐溶液,E组动物伤后3h切痂。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0min和3、6、12、24、48h检测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业、氧代及血浆氧自由基变化。结果 烧伤后30min,CO明显下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和血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切痂后,E组动物上述指标较C组明显改善。结论 休克期切痂能较早地纠正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紊乱及氧代谢障碍,减轻氧自由损伤,有利于烧伤休克的复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多变量分析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 :搜集 1991~ 1998年 30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元回归 ,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回归方程 ,可以通过烧伤患者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患者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 ,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 1 75 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 1 8相近。结论 :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患者休克期内的补液量 ,考虑了与患者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 ,便于更全面的预计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方便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患者的休克期补液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早在20世纪20年代皮肤移植技术快要成熟时Gillies 就敏锐地发现了早期切痂植皮可能在烧伤治疗中起一定的 作用,1942年Young进行了最早的临床尝试:为一背部大范 围三度烧伤病人在受伤当天做了创面切痂和植皮,17d便痊 愈出院,50年代Brwn采用了大面积切痂,大张异体皮覆盖  相似文献   

9.
王甲汉 《医学综述》2000,6(10):447-448
<正>烧伤创面是引起感染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综合征(SIRS),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因素。尽早清除烧伤坏死组织,是减少毒素吸收,防治感染和减轻内脏功能损害的有效措施。自1942年Young首次开展Ⅲ度创面早期切痂植皮的方法后,6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烧伤工作者在早期切痂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疗效。证实休克期切痴(伤后72小时内),对降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病死率,缩短疗程,减轻感染和脏器损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烧伤休克期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运严  梁自乾 《广西医学》2004,26(8):1152-1155
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后早期出现并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也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对于烧伤休克期的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 补液疗法体液渗出既是烧伤休克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机体烧伤后的主要病理性变化。对体液渗出尚无有效的对抗治疗方法,故及时正确地补液是防治休克的有效措施。1 1 补液公式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数种计算输液量的公式,其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对烧伤休克的治疗起了积极的作用。(1)Evans公式:是美国E…  相似文献   

11.
大鼠烧伤休克期手术对炎症反应和T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休克期手术后炎症反应和T细胞免疫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未烧伤组、烧伤手术组和烧伤未手术组,在其背部制成30%,TBSA的三度烧伤模型。手术组于烧伤后4 h行创面切痂和辐照猪皮覆盖术。各组动物于伤后3、6、10 d分别测定TNF-α、IL-2、IL-6和CD4+细胞、CD8+细胞。结果 烧伤后3 d,未手术组CD4+细胞、CD8+细胞和IL-2、IL-6、TNF-α显著增高(P<0.05);手术组CD4+细胞、CD8+细胞显著下降,IL-2水平下降,IL-6和TNF—o明显上升,但TNF-α较未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伤后6 d,未手术组CD8+细胞显著增加,同时IL-2、IL-6开始下降(P<0.05);手术组CD4+细胞、cD8+细胞显著增高,而IL-2、TNF—α显著降低(P<0.05)。烧伤后10 d,未手术组CD4+细胞和CD8+细胞都显著下降(P<0.05);手术组CD4+细胞增高,CD8+细胞显著下降,IL-2和IL-6显著下降,而TNF-α继续增高(P<0.05)。结论 大鼠烧伤休克期切除创面,虽然不能阻止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但能减轻炎症反应,使病情趋于稳定。手术降低了血清中炎性介质,减轻全身的炎症反应,上调T细胞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烧伤创面细菌的环丙沙星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烧伤创面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作者自1990年11月~1995年12月从烧伤创面分离的680株细菌进行环丙沙星耐药性监测,并分2个时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对环丙沙得的耐药率明显增加,分别由20.7%和14.6%增加至51.5%和78%(P<0.01),肠杆菌科的耐药菌株由8.9%增加至17.5%(P<0.05)。烧伤创面环丙沙星耐药菌株明显增加的原因可能与应用氟喹诺酮类作为首选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烧伤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在烧伤治疗中很常见,处理较困难。患者体表长时间遗留散在、大小不等的慢性溃疡创面,给患者精神、肉体上带来很大痛苦,严重者可威胁生命。这些残余创面,通过正常的治疗措施,很难起到满意的效果。自2003年以来笔者使用促上皮生长因子治疗深度中小面积烧伤治疗后残余小面积创面效果良好。应用上皮生长因子进行伤口换药7例,与常规伤口换药7例做比较观察,发现上皮生长因子换药能够促进伤口上皮再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临床伤口换药取得较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2岁~63岁,平均年龄26岁。烧伤面积5%~30%。残余小创面面积0.5%~3%,平均2.3%。1.2方法上皮生长因子换药组:男5例,女2例,年龄12岁~62岁。受伤原因及受伤情况:烧伤7例,发生部位:大腿部1例,小腿部1例,足背部3例,手部2例。烧伤面积1 cm×1.2 cm~10 cm×8 cm,烧伤的程度大部分为深Ⅱ度,小部分为Ⅲ度。其伤口换药的具体方法如下:清创之后新鲜创面单纯使用上皮生长因子换药;伴有创面感染的伤口用上皮生长因子加抗生素进行换药。常规换药组:男4例,女3例。年龄14~63岁。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商品名 :奥德金 )对大鼠深二度烧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 ,创面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 (商品名 :奥德金凝胶 ) ,通过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取材 ,检测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 (OHP)、创面含水量、创面愈合率、愈合天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基质凝胶作对照 ,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大鼠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创面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 ,增加创面OHP含量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缩短愈合天数。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可增强胶原合成 ,促进上皮细胞增殖 ,减轻创面早期水肿 ,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五黄油在53652例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用五黄油治疗烧伤病人53652例。结果:五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浅Ⅱ度创面7-12d,深Ⅱ度创面20-21d,Ⅲ度创面使焦痂软化,促进溶解,20-24d脱痂。结论:五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相似文献   

16.
外用维生素A促进小鼠烧伤创面愈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小鼠深Ⅱ度烧伤模型,观察了外用维生素A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用维生素A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8.06±5.32d,比对照组提前近5d。并且用药组创面组织中蛋白质,羟脯氨酸以及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维生素A具有促进小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素高捷疗软膏在小儿颜面部深II度烧伤创面上的应用,方法:随机应用10%SD-Ag混悬液的小儿颜面部烧伤病人作对照,两组病人年龄、烧伤面积、深度无显著差异,用药方式均以暴露疗法,结果:素高捷疗组疗效显著,缩短愈合时间、疤痕少且轻微,致畸率低,结论:素高捷疗软膏是治疗小儿颜面部深II度伤创面良好的外用药。  相似文献   

18.
应用EGF于人的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供皮区创面,观察其出现上皮组织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用EGF的浅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供皮区创面比对照创面早愈合3d左右(P<0.05),而用EGF的深Ⅱ度烧伤创面与对照创面愈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19.
三度烧伤创面削痂植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削痴植皮术在三度烧伤创面早期祛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997-2004年肢体三度烧伤患者157例作为A组,1991~1996年肢体三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B组,排外电烧伤、热挤压伤等深三度烧伤。A组行削痂植皮术,B组行切痂植皮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问、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后肢体外形、对称性和功能的恢复。结果A组创面愈合后肢体外观、对称性和功能较好,自身对照上下肢分别缩小5.7%和5.8%,差异无显著性;B组创面愈合后肢体明显缩小、左右明显不对称、功能较差,上下肢分别缩小21.6%和25.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三度烧伤创面采用削痂植皮术治疗能更好地维护肢体的美观、保护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