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骨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手术相对时间较长,术中多伴有辅助检查,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轻者伤口愈合延迟,重者可能形成骨髓炎等。为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69例手术病人采取有效的空气净化消毒,加强环境管理和微生物学监测,改进原有的备皮和切口护理方法,改善洗手等卫生设施,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明显地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环境的微生物采样的合格率也明显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342)骨科患者的资料,其中41例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分析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探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此作为预防护理对策的依据;实验组(n=136)患者接受预防护理对策,观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①41例感染病例切口浅表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深部感染大部分表现为局部深压痛,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等全身表现;41例患者取炎性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其中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6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9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5例、荧光假单胞菌3例;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25例;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可知,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短、手术部位均有显著关系(P<0.05);③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2.2%(3/13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许多临床因素有关,通过分析临床病例、总结经验,给予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护理对策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手术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96例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手术时有没有参观人员都和骨科手术后切口的感染密切相关。结论由于引起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在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尽可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骨科无菌手术多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切口感染将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骨组织的血供相对较差,一旦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骨科无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173-173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切VI感染的预防护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骨科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有关,也与住院天数、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重视患者的术前术后预防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蒋劲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3):402-404
目的 探讨本院骨科无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骨科住院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586例,分析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86例患者经治疗共39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66%.切口分泌物培养出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6.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14.29%)等.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参观人数≥3人时,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会明显升高,以上因素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并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的感染情况.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因骨科就诊并行手术的1884例中发生了感染88例,对其切口类型、患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类总结,同时,将伤口的感染部分送检区分感染细菌种类.结果 Ⅲ类切口的感染率最高,为2.49%;感染发生在手术的5~8天之间,为61.36%;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77.27%.结论 改善手术切口的感染需要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卫生知识、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及重视和提高院方的控制感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曹志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164-164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120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12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67%。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结论全面掌握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从而降低骨科无菌手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抽取某院166例骨科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同时B组应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后B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3.61%,而A组仍高达16.87%,B组远低于A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930,P0.01)。A组患者对手术过程中所接受的护理满意度为60.24%,而B组可达90.36%,B组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0.244,P0.01)。结论:骨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某院住院的行骨科手术治疗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入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并从患者本身、手术、术后用药等因素分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为5.23%;患者年龄≥60岁较60岁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大,住院时间≥7d较7d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h与时间2h比较,手术在腰部以下进行时切口感染较肩颈上肢部手术感染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药物干预较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切口感染率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因素、药物因素均有关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许跃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115-116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方法 选取40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术后是否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统计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因素,给以对应防治.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抗菌药物应用、糖尿病症状、病房环境、护理满意状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其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骨科手术患者,需根据其自身情况,并依据医院医疗水平及环境等给以综合性考虑,进行有效防治,能避免患者切口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医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252例,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及抗生素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相关护理干预后,仅9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好发于术后5~7d,其中I类切口1例(感染率为0.39%)、Ⅱ类切口3例(感染率为I.19%,、Ⅲ粪切口5例(感染率为1.98%),平均住院32d,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相应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3):67-67
骨科手术大多为择期手术,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好,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一旦感染,容易形成骨髓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找出感染因素并注重控制细节,可减少感染机会。笔者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各科无菌手术343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率较高。2008年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感染发生,降低了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8,(7)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效果,为需要进行无菌手术的骨科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入院接受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然后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对实验组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数据,即对患者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实验组的患者的感染率为6%,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对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能有效的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治疗的疗效,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观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泌尿外科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140例,对其相关感染情况与护理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14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21例发生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经调查,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皮下组织采样病原菌分离率、切口病原菌耐药率、术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手术感染的患者;切口感染的患者中存在伴泌尿感染12例,其中75%是葡萄球菌属。结论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泌尿外科感染部位主要是尿道、呼吸道、血液和切口,感染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泌尿外科感染和术后感染是临床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积极正确的护理可以减低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科学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2 32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其中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资料,分析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现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0.56%,感染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3.86%。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供科学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感染源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5,(2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做手术的273例患者,其中切口感染的37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在手术室存在的感染性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手术室对感染因素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273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感染37例,感染率约13.6%,其相关因素有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接台手术、手术地点等方面。37例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及术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成功至关重要,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多,有效地护理干预感染因素,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