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完成冠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老年患者的近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 6 5岁70例 (A组 ) ,33~ 6 4岁 10 2例 (B组 )。 A组男 4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6 9± 4.5岁 ,B组男 8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5 3± 8.2岁。A组溶栓再通 18例 ,直接 PTCA2 5例 ,B组 2 1例和 47例。糖尿病患者 A组 2 2 / 70例 ,B组 16 / 10 2例 ,P<0 .0 5。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 ,单支、双支、三支病变 A组 2 0 %、30 %、5 0 % ,B组 39%、31%、30 % ,单支、2支以上多支病变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CPK、CPK- MB峰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心功能 Killip分级 + 级 A组 15 / 70例 ,B组 7/ 10 2例 ,差异有显著性 ,住院期间死亡率 A组 3/ 70例 ,B组 1/ 10 2例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 AMI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较多见 ,糖尿病及冠脉多支病变为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应用Cox模型分析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近期的预后因素。三项变量因素(年龄、入院时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建立急性期(8周内)预后模型,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预测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83.3%。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病例中,约2/3死于发病24小时内的送往医院途中。对确诊或怀疑为AMI的病人先送医院再作治疗,往往延误抢救时间。因此,AMI的院前就地抢救越来越受到重视,等病情允许再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现对我院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已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为了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本文拟9项心电图指标对AMI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进行探讨。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1986年9月至1994年12月AMI发病后24h内住我院患者,全部经心电图、血清酶动态观察确立诊断,剔除其他所能影响心电图改变的各种因素所致者,共幻例,收人院后72h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一般情况:87例中男65例,女22例,年龄38~89岁,平均577岁。死亡历例,病死率为m39%。心电图改变中,窦性心动过速24例,死亡5例(病死率20.sl%).其中合并心衰3例,死亡2例,并发休克2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17例AMI患者,其中30天内死亡者46例(病死组),生存171例(生存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结果 (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两组年龄、入院时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静脉溶栓治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多因素Cox回归保留在模型中的协变量是:年龄(RR=1.819,95%CI:1.020-3.245),高血压史(RR=2.775,95%CI:1.497-5.142),心源性休克(RR=1.979,95%CI:1.100-3.560),心力衰竭(RR=2.69,95%CI:1.396-5.212)和LVEF(RR=0.505,95%CI=0.283-0.900)。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7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2.61%和61.99%,一致性检验Kap-pa=0.307,P=0.055。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LVEF是影响AMI患者30天内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12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及有关病史资料作了岭回分析。结果表明,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患合并症、发病入院时间间隔和梗塞部位等五项因素是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幅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60例ST抬高型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后2h内ST段抬高总和(∑STE)的下降幅度。结果∑STE回降≥50%的患者较∑STE回降〈50%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高,CK峰值低,左心功能及预后好。结论AMI早期溶栓后心电图ST段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心,再灌注情况及预测心功能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降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住院的108便患者,男性62例,女性48例,对比分析其临床基础情况,梗死表现、治疗情况、并发症、病死率、死亡年龄及患病年龄。结果 女性并存高水的百分率较男性高,女性前壁心梗死率均高于男性,女性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于男性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于男高龄女性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女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危险性增高的原因并不是由于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肌酶、梗塞面积、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200例AMI患者入院后48h内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含量。结果 WBC中、高组病人血清CPK值均较WBC低组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P<0.01);血WBC低组单部位AMI发生率较中、高组病人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高组多部位AMI发生率较低、中组病人显著增高(P<0.05或<0.01);血WBC计数中,高组病人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高组病人死亡率为21.4%,低、中组总死亡率为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白细胞水平监测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鉴别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探讨其与心梗预后的关系。方法 62例AMI患者24小时内、第2天、第5天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吸附分析法定量测定血浆cTnⅠ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第2天测定的cTnⅠ值最高,在并发有严重急性左心衰、休克及死亡的AMIⅠ病例中cTnⅠ水平显著高于无这些并发症的患者(P<0.05)。而单纯并发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与无此并发症的患者比较cTnⅠ水平无显著差异;而不同部位心梗其cTnⅠ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定量测定血清cTnⅠ水平对心梗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是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课题。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梗塞部位坏死心肌吸收造成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血沉增块,这些表现是机体对坏死心肌的自身免疫过程,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在起病24小时至48小时后白细胞增加至10000至20000树,且中性粒细胞增高,我们有意识地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与白细胞增高的关系,结果表明白细胞是估计心肌梗塞预后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102例AMI患者入院后首次外周血WBC计数资料分析显示:WBC>9.0×10~9/L组较之≤9.0×10~9/L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P<0.001)、心力衰竭(P<0.05)及心源性休克(P<0.001)的发生率极显著增高;SGOT(P<0.001)与LDH(P<0.001)测定值显著增大;住院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AMI患者若WBC>9.0×10~9/L提示病情严重,危险性增大,近期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义民 《安徽医药》2010,14(1):84-85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主要症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多种心律失常。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平均年龄约为40岁,男多于女,近10年来发病呈增长趋势,年发病率(13~84)/10万。本病起病缓慢,就诊时往往心衰症状很明显,部分患者可以发生栓塞或猝死(猝死发生率高达30%),预后不良。为了探讨影响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现对我院8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袁娟  艾伟民 《江西医药》2010,45(12):1210-1212
目的 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资料,并与同期2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塞平均发病年龄比非糖尿病组平均发病年龄早6年(P〈0.05).糖尿病组女性急性心肌梗塞患病率亦高于非糖尿病病组(P〈0.01).糖尿病组合并无痛性心肌梗塞、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P〈0.05).糖尿病组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病程≥10年者其急性心肌梗塞患病率高于糖尿病病程〈10年者(P〈0.01).结论 糖尿病促进和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而且广泛,这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者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顾永群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37-163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AMI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t检验和x^2检验筛选与AMI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AMI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发病时伴有胸痛症状,下壁心肌梗死、多部位心肌梗死,患有糖尿病、脑卒中,有吸烟史,心肌梗死后并发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未应用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P均〈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AMI预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患者生活和治疗方式,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30天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脑卒中二级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方法以21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人口学因素、高血压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CT和MRI表现等临床资料,X2检验和生存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寿命表法(LifeTable)计算30天累计生存率81.00%;X2分析显示脑卒中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收缩血压、白细胞(WBC)、空腹血糖(FPG)、血K+、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Glasgow昏迷评分、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病灶范围、脑结构移位各层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RR=2.706(95%CI1.167—6.274)]、出血性卒中[RR=3.137(95%CI1.637—6.011)]、脑结构移位[RR=2.933(95%cI1.531—5.620)]、大灶多发[RR=3.288(95%CI1.195~9.051)]、NIHSS评分〉15分[RR=2.214(95%CI1.156—4.241)]和FPG〉7.8mmol/LCRR:1.951(95%CI1.018~3.736)]的患者30天死亡的风险大。结论脑卒中30天内有较高的死亡率,年龄、卒中类型、脑结构移位、卒中范围、NIHSS和应激FPG是独立预后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3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出现血糖增高为高血糖组,同期住院血糖正常的95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为对照组,经两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发现高血糖组较对照组易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P<0.05,P<0.01),梗塞面积大(P<0.05),且死亡率高(P<0.01)。在高血糖组中,血糖值愈高,预后则愈差。提示AMI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一项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浅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有无饮酒史、HbeAg阳性、Hbe-Ab阳性、PTA、TBI、Tch及并发症情况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Alb、A/G及出现肺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无显著相关。结论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应及时检测,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