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OJ病人113例临床资料,按照支架置入途径分为ERCP组48例和PTCD组65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ERCP组与PTCD组总体手术成功率、高位及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总体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病人住院时间均低于PTCD组(P < 0.05)。ERCP组低位梗阻黄疸缓解率高于PTCD组(P < 0.05)。结论ERCP与PTCD治疗MOJ病人具有显著临床疗效,ERCP对于低位梗阻更有优势,PTCD对于高位梗阻更具优势。临床医师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选择ERCP或PTC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 71.43%、84.21% vs. 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 78.57%、68.42% vs. 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 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 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 (20.14±3.38)d、(2.62±0.15)万元 vs. (2.15±0.41)万元、(4.82±0.69)万元 vs. (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78-8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微创治疗的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7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47例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ERCP组(n=28)和PTCD组(n=19)。收集所有患者入院至出院的临床数据,比较黄疸相关的一般状况、生化指标及并发症,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天ERCP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PTCD组[(283.6±65.2)μmol/L vs(327.0±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谷丙转氨酶水平ERCP组显著高于PTCD组[术后1 d(142.7±30.6)IU/L vs(124.9±25.5)IU/L;术后1周(85.6±18.4)IU/L vs(69.5±14.9)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缓解患者黄疸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但ERCP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梗阻,对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更倾向于行ERCP术。  相似文献   

5.
6.
欧盛秋  马亦龙 《中外医疗》2014,(18):197-198
在临床各类疾病中,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其中治疗难度较高的一种,且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恶性梗阻性黄疸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在近年来逐渐上升,并逐步为临床所关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较多,主要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以及基于此衍生出的其他新型治疗方案。该研究概述了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现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优势、不足和进展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途径置入胆管金属支架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及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38例MOJ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方式,分为PTCD组(n=65)和ERCP组(n=73);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黄疸消退情况、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作为观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成功率方面,ERCP组为93.15%,高于PTCD组(81.54%),P<0.05;患者手术后黄疸缓解率方面,ERCP组(91.78%)明显高于PTCD组(78.46%),P<0.05;住院总天数及总费用方面,ERCP组较PTCD组明显减少,P<0.001;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情况,ERCP发生率为5.48%,PTCD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好,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整体花费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继昌  杨晨  权晖 《中外医疗》2012,31(20):32-33
目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脾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421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ERCP与PTCD联合术。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 421例患者在进行联合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以及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手术效果非常明显。结论 PTCD与ERCP联合术是目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洁  王翔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64-1165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行胆管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经ER—CP途径放置胆管支架,不成功则应用PTCD放置胆管支架。结果所有患者胆管支架均置入成功,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减低(P均〈0.05);并发症:发生胆管炎3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全组无一例出现胆漏、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ERCP或PTCD放置胆道支架可有效治疗MOJ患者的胆管梗阻,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首选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 (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chtangcograph drainage,PTCD)在临床中应用多年 ,对胆管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且对胆道梗阻的患者可起到引流、减压、退黄的作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发展 ,目前已经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 ,特别是经内镜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EBD)在阻塞性胆道疾病的治疗中更有独特之处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经 ERCP术行 EBD 3 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接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2例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成功11例,1例胆道支架置入失败,重置PTCD管永久外引流.结论 经内镜与PTCD对接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因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的困难与失败,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早期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S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早期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3组:PTGD组(n=22)、ERCP组(n=27)、保守组(n=20)。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评分变化,比较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PTGD组、ERCP组分别与保守组相比,治疗3天的实验室指标:WBC、CRP、AMS、TBIL、ALT均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周的临床评分:APACHEⅡ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CTSI评分均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BC、CRP、AMS、TBIL、ALT恢复正常的时间短;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比保守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身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上消化道出血、脓毒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保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组与PTGD组相比,治疗3天的TBIL下降程度以及恢复正常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也短于PTCD组(P<0.05)。结论 SABP患者早期应用PTGD和ERCP均可获益,PTGD与ERCP相比在重要结果如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TGD可作为ERCP 失败或无法耐受时的替代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宝南  魏治鹏 《海南医学》2010,21(16):50-5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透视下行PTCD术并行胆道支架植入术。结果胆道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右叶胆管19例,穿刺左叶胆管12例,左右胆管均穿刺9例,胆道支架植入28例,其中有5例行2次支架植入术,引流管留置时间最短7d,最长达10个月。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在100-700ml,术后2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μmol/L。其中有31例患者胆红素下降至80μmol/L以下,有32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l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经ERCP途径放置胆道内支架失败的MOJ患者,采用PTCD联合ERCP治疗.结果 患者均完成梗阻段胆道内支架置入以达到内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第1周血清总胆红素平均...  相似文献   

18.
PTCD及PTIBS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疽24例,均采用DSA引导下PTCD或PTCD+EMBE术治疗,术后7~10d复查血生化指标。结果本组23例患者黄疸症状减退,7~10d后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肝功能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引流不畅,黄疸无减退,2月后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20.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引流术 (PTCD)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的价值 ,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的最佳时机。方法 :13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测定其PTCD术后第 1~ 3周血清总胆红素 (TB)值 ,并与术前测定值作比较。结果 :PTCD术后第 1~ 3周TB均下降 ,第 2周下降最显著。结论 :PTCD术后第 2周是进行TAE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