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患者女,53岁.右下肢外侧约3 cm × 2.5 cm×0.8 cm斑块8年,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瘤组织团块,肿瘤细胞大小形态均一,瘤组织内见汗管结构,诊断为单纯性汗腺棘皮瘤.对该患者的皮损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1、CK5、CK8、CK10、CK11、CK18、CK19、CEA、EMA均为阴性.CK14和CK17为阳性.  相似文献   

2.
小汗腺痣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右足背暗红色斑片16年就诊.该患者出生后不久偶然发现右足背外侧暗红色斑,运动后皮损处可见露珠样汗液,无其他不适.足背部皮损随年龄缓慢增大.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多汗症",未予治疗.体检:系统检查心肺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足背外侧见2 cm×3 cm类圆形暗红色斑片,境界分明,无多毛现象.触提挤压该区域皮肤数次后可见露珠样汗液,周围皮肤无出汗现象.无压痛,皮温正常.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深层可见大量增生且结构正常的小汗腺分泌部管腔,无血管增生扩张.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汗腺痣.  相似文献   

3.
报告1 例恶性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患者女,79 岁.左下肢外侧一约3.5 cm × 4.0 cm 斑块8 年.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瘤组织团块,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部分瘤细胞大小不一,异形性明显.诊断为恶性单纯性汗腺棘皮瘤.  相似文献   

4.
小汗腺汗孔瘤恶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瘤恶变.患者男,47岁.因左手掌皮损10年就诊.皮损表现为左手掌近小鱼际处可见直径约0.5 cm淡红色圆形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小汗腺汗孔瘤,增生活跃,部分区域呈非典型性.考虑患者为良性小汗腺汗孔瘤基础上恶变,并向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早期发展.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原发皮肤黏液癌.患者男,57岁.右胸部乳晕处出现红色斑块2年.体格检查示右乳晕部位有形态不规则的浸润性红色斑块,斑块最大直径约2 cm,未见明显糜烂和渗出.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大小不一、腺样分化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细胞有异形性.连续切片示肿瘤组织在局部与外泌汗腺导管相连,提示为外泌汗腺来源肿瘤.肿瘤细胞团块周围形成大量空腔,阿新蓝染色显示大量黏蛋白沉积.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提示该例为乳房部位的皮肤黏液癌,其来源为外泌汗腺,需要和来源于乳腺的黏液癌鉴别.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男,51岁,因"下颌肿物10余年,切除后复发5年,伴疼痛"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右下颌可见一约2 cm×2 cm大的淡红色皮下结节,境界清楚,质硬,表面皮损无破溃、渗出,腋下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结构正常,真皮内可见境界清楚、嗜碱性的瘤体,可见良恶性相互移行;肿瘤细胞核分裂像多见,胞浆丰富。免疫组织化学示:EMA过表达集中于癌变区域以及Ki-67高表达。诊断为小汗腺螺旋腺癌,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人失访。  相似文献   

7.
报告水疱型毛母质瘤1例。患者男,26岁,右肘部屈侧皮肤肿物7年。皮肤科检查:右肘部屈侧可见一约3.0 cm×3.0 cm×1.0 cm大小类圆形松弛的淡红色水疱,隆起皮面,边界清楚,无破溃与渗液,触之有波动感,水疱基底部可扪及一约1.5 cm×1.0 cm×0.3 cm大小的质硬结节,活动度差,形状欠规则,触压痛不明显。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正常,肿瘤位于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周围可见扩张淋巴管,其中充满淋巴液,肿瘤团块由基底样细胞及影子细胞构成。诊断为水疱型毛母质瘤。予手术完整切除,创面愈合良好。目前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女,77岁。右侧胸壁结节1年。约3 cm×1.5 cm大小,孤立、境界清楚,呈半透明红色结节,质硬,顶端宽大,基底较窄,呈分叶状,表面光滑。治疗上予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结节。术后皮损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透明细胞汗腺瘤。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多发性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病理表现为增多的小汗腺结构和大量血管成分.本例患儿8岁,左前臂多发性皮下结节伴疼痛4年,近1年局部出现多汗、多毛.经组织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浅层x线照射后效果不明显,后进行分次手术切除,疗效较佳.提示治疗小汗腺血管错构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小汗腺癌     
报告1例头部汗管样小汗腺癌。患者女,73岁。头部斑块20余年,破溃3周。皮肤科检查:头部一3 cm×2 cm浸润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及皮下组织见大量向导管分化的基底样细胞嵌于纤维基质中,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状,伴有大量管腔形成,细胞轻度异形,神经周围见肿瘤细胞浸润。PAS、阿新蓝染色(+)。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7、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Pan CK)、上皮膜抗原(EMA)、Ki-67、P63(+);CK20、绒毛蛋白(vill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CDFP-15)、S-100蛋白、HMB45(-)。诊断:小汗腺癌。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10岁。左肘部疣状斑块4个月。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的左肘部出现米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后逐渐增大、增多,并融合成斑块,未予特殊处理。否认湿疹、神经性皮炎及左肘部局部皮肤破溃史,家族中也无类似病史,父母无性病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肘部见多个半球形肤色丘疹,融合成斑块,约4.0cm×5.0cm大小,隆起,表面角化,界清,其上见多个脐凹,质中,无触痛(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梨形增生,并向下伸入真皮,表皮细胞浆内嗜酸性的软疣小体(图2)。诊断:传染性软疣。予刮匙刮除疣体,局部外搽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棘皮瘤.患者男,33岁.因右内踝下方角化性斑块7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内踝下方见一4.0 cm × 2.8 cm黄色斑块,表面角化明显,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明显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层上多发的灶性棘层松解,形成裂隙,局部见较多的圆体和谷粒.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棘皮瘤.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1岁。右大腿股外侧斑块伴多汗30年,逐渐增大。皮肤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可见数目增多成熟的小汗腺腺体及汗腺导管,周围绕以增生薄壁的毛细血管。诊断: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1995年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经同位素131I治疗后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1998年左足背出现结节性肿物,大小约1 cm×2 cm,质韧,与皮肤相连,当地医院外科以"左足背表皮样囊肿"切除,组织病理:皮肤伴有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织,并出现散在汗腺组织.  相似文献   

15.
报告2例小汗腺汗孔癌。例1.患者女,58岁。左面部出现疣状增生性凸起物5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面部一蚕豆大黑色结节,表面粗糙,形状尚规则,边界规则,表面无糜烂、破溃及结痂。例2.患者女,80岁。左下肢黑褐色斑块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大腿外侧一4.0 cm×3.0 cm黑褐色斑块,表面粗糙,有蜡样光泽,未见明显渗出。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示表皮及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团块大小不一,瘤体由基底样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可见管腔分化,部分细胞胞质空,部分肿瘤团块中央可见坏死,核异形性明显。2例均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恶性黑素瘤伴有白癜风样色素减退斑.患者男,58岁.双手、足色素脱色斑1年余,右足跟肿块伴疼痛6个月.皮肤科检查:两足底及足内侧见境界清楚的大块色素减退斑,双手指末节侧缘见淡白色色素减退斑,边缘模糊不清,Wood灯下色素脱色斑区呈亮白色荧光.右足跟有一3 cm × 2.5 cm × 1 cm半圆形暗红色肿块,表面糜烂、渗出.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瘤细胞呈片、块状分布,细胞核大小不一,深染,异形明显,局部向肌组织内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HMB45E(+)、波形蛋白(+)、Ki-67(+)>50%.诊断为恶性黑素瘤伴有白癜风样色素减退斑.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因右肘部结节2年,于2018年7月17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右肘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皮下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渐渐增多、增大,融合成质韧肿块.2年来皮损曾自行消退,近半年又复发,其他部位未见明显类似皮损,未予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局部注射或者填充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小汗腺汗孔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左足趾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女,55岁。1年前左足第2趾出现一约1.5cm×1.2cm大的肿块,组织病理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瘤。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农民.患者8岁时因烧伤致右侧肢体多部位形成瘢痕,患者常因瘙痒而搔抓.1年前患者右上臂瘢痕被铁犁误伤后破溃,先后口服及外用消炎药,破损处不见好转,且逐渐增大至成人手掌大,质脆,易出血,呈菜花样改变,伴臭味,始终未系统诊治,菜花样皮损渐扩展至肘部全部瘢痕处(约20cm×12 cm).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应用长效抗菌材料对2例大面积手术后缺损伤口进行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病例1:女,49岁,因牛角顶伤在医院行二次手术后,致中上腹可见长约20cm陈旧手术疤痕,切口下段可见大小约6cm×5cm皮肤缺损并有坏死,右肋缘至髂棘及右腰部皮肤有30cm×18cm红肿热痛局部破损,左侧上腹部分别可见胃造瘘及十二指肠破口外引流管,右下腹原引流管处有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