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50多年前报道口服氢化可的松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来,糖皮质激素已经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然而,因潜在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其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药理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已将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效应和局部抗炎作用进行了有效分离,并合成了一些具有高度局部活性和肝脏首过效应、低全身效应的新型糖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budesonide)等,这些新型糖皮质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对这些新型药物有必要了解,如常见的使用方法包括静脉给药、口服和局部用药等,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正确选择剂型、剂量及治疗时间等。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诊治水平的进展,长病程的UC患者逐渐增多,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风险明显增加。UC癌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长病程、广泛肠段受累、累积炎症负担(cumulative inflammatory burden, CIB)、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CRC家族史等,其中炎症的反复发作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CAC)与散发性CRC在癌变模式、发生机制、分子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氧化应激、异常免疫反应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癌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危险因素对UC患者进行CAC风险分层,高危患者应进行更频繁的结肠镜监测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Inflixima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炎症性肠病黏膜炎症中的一种关键介质,其嵌合型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可拮抗其生物活性,起全面抗炎作用。Infliximab已用于克罗恩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但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研究较少。本文就Inflixima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氨基水杨酸盐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已有60余年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早发现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合并的结肠炎也得到改善。这是UC治疗的重大里程碑[1]。迄今,氨基水杨酸盐已成为轻~中度UC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第一线药物,SASP也仍是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2]。1 SA SP(又称su lfasa lazine,或aza lfid ine)本品系由5-氨基水杨酸(5-am inosalicylic acid,5-ASA)与磺胺吡啶2个成分,通过偶氮键组合而成。口服后大部分抵达结肠,并在细菌的偶氮键还原酶作用下被分解为上述2种成分[3],其中5-AS…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分离法(LCAP)是一种新型血液净化技术,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LCAP可获得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并在促进黏膜修复及维持长期缓解中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LCAP的临床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RP-5、LRP-6)在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伴不典型增生(UD)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AC)为病例组,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组)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LRP-5、LRP-6的表...  相似文献   

7.
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控制多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病情,但研究显示约16%的病例对皮质激素的治疗反映不佳,22%对激素依赖。对于上述患者可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和环孢素。它们在UC中的应用价值近年已得到肯定:AZA/6-MP可增强激素的疗效,减少激素依赖患者激素的用量,而静脉注射环孢素主要用于激素无效的重度UC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酸铝凝胶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磷酸铝凝胶治疗组(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2组均口服美沙拉嗪片(3次/d,每次2片)的同时给予结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的灌肠液为0.9%氯化钠溶液30ml加入地塞米松5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灌肠液中再添加磷酸铝凝胶;均1次/d,疗程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完全缓解例数多于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腹泻、便血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铝凝胶联合美沙拉嗪片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有效控制炎症、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发生率是临床重要问题。中医药多成分、多环节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控制炎症、预防癌变、已变防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监测预防及中医药防治癌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在探讨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朱炳喜吕愈敏氧自由基(oxygenfreeradicals,OFR)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主要包括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等。在生理情况下,为了防御正常生命活动中产生的OFR对组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治疗、辨病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局部给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及展望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丹参和黄芪注射液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丹参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丹参注射液0.8~1.2 ml/kg/日及黄芪注射液0.6~1.0ml/kg/日静脉滴注,每疗程14天.并与常规治疗方法对照比较.结果丹参、黄芪组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时间为12.7±5.6天,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7.3±7.8天(P<0.05);丹参、黄芪组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常规治疗组有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而丹参、黄芪组无1例出现.结论丹参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活动期中重度UC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炎,其主要表现为结肠和直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1]。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作为直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病严重影响着UC患者的生活质量。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制剂是控制UC患者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佳莹  丁士刚 《胃肠病学》2009,14(4):243-245
微生态制剂定义为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物和物质。近年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显示微生态制剂在UC诱导和维持缓解以及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中均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传统治疗少,因此有望成为治疗UC的新策略。本文就近年微生态制剂在UC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瘀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属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因其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医在<内经>中即有类似UC的记载,称之为"肠辟".经后世医家的不断总结,多从"泻泄""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论治.发病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热毒内蕴等有关.但血瘀在UC发病中的地位也日益受到关注.在UC发病过程中,一旦某一凝血环节激活,即可以级联的逐渐扩大的方式参与肠黏膜炎症及其并发症的形成,从而构成UC的发病机制之一.现将UC有关血瘀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内镜、组织学等检查,尚无诊断的金标准.内镜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该病的诊断、疾病活动性、癌变监测以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超声内镜、放大色素内镜、窄谱内镜及激光...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脾虚为本,湿、热、瘀为标,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则湿热蕴结于内,气血相交,久而癖血形成,肠络受损而出现脓血便;因气机阻滞不通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外邪入侵,或内伤饮食,或情志失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食积内停,蕴结肠道,生成湿热败浊,腑气不利,气滞血瘀,瘀与湿热相合而致腹痛、腹泻,下利脓血,局部形成溃疡糜烂.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病。UC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生与免疫、遗传、环境及感染因素有关,细胞因子在UC等炎症性肠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细胞因子中最主要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组淋巴因子,并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免疫应答等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很多IL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在UC中起重要作用的IL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伏邪理论在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以大肠(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为病变的主要特征。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等为主要症状。该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UC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易于监测UC病情程度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随着UC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白介素(interleukin,IL)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