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1,他引:17  
目的 为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设干预组、非干预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其平均药费、平均抗菌药费均降低,尤其平均抗菌药费明显降低,妇科组更为突出。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有显著好转(P<0.01)。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原因干预前差异显著性。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本研究所实物 合理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医院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了一效且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外科2011年12月1日-2012年2月29日(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11年4月份资料(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共调查61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12例(18.30%)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术前30 min预防性用药;101例(90.18%)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 h;共使用9种抗菌药物,其中5种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3例妇科手术患者为二联用药,其余(97.32%)均为单一用药。612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合理,基本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持续改进,确保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使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入选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费用和用药合理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费用和治疗总费用分别为(952.63±29.62)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比较整改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及Ⅰ类切口感染率变化。方法查阅2011年1-10月所有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品种、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2 893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明显下降,由整改前93.8%降至整改后22.3%(P<0.01);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有所延长,由整改前(32.4±0.9)h延至整改后(45.5±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和二代头孢菌素类为主;整改后术后感染率未增加,整改前0.7%,整改后0.1%(P<0.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肿瘤患者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时间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010年3-4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50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使用频率依次为一代头孢菌素33.34%、二代头孢菌素28.40%、大环内酯类22.22%;术前预防用药占68.00%,术前30 min~2 h用药占42.00%,术前未用药占32.00%。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骨科医师用药的培训,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对该院甲状腺、乳腺、腹外疝3种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未干预前(2008年4-6月,非干预组,90例)和干预后(2010年4-6月,干预组,90例)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干预后,上述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无指征预防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46.67%降至42.22%、8.89%;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6.67%降至1.11%;术前用药不合理率和术后用药不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89%、68.89%降至7.78%、5.56%;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的220.13元降至94.24元;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院所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医院2011-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2011年1-6月为基线阶段,2012年和2013年1-6月为连续干预后两个阶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用药天数、应用时机合理性及使用种类等变化趋势,并统计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2%下降至84.0%、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均用药天数由8.4d减少到4.1d;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和时间也更为合理,选择种类也更为规范,术前30min2h应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2.0%逐步提升至35.1%、46.4%(P<0.05);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比例由11.7%增高至23.5%(P<0.0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1、2d停药比例分别由19.4%、20.4%提高到31.0%、40.1%(P<0.05);预防性应用单种抗菌药物比例由23.5%显著提升至51.9%、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比例明显升高,由26.2%提高至54.6%(P<0.01);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由3.5‰逐渐下降至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有效,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合理和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实施管理干预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医院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将干预前后11个手术科室的相关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出对照组与干预组术前半小时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4小时情况、抗菌药物选择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在选药、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用法上均趋向规范合理。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工作,引导抗菌药物应用向合理化方向发展,能有效改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出院的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103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一、二代头孢菌素占43.33%、头霉素类占30.83%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占10.00%;103例患者中,63.11%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用药档次过高占59.22%、用药时间过长占54.37%、用法、用量不正确占28.16%、预防给药时机不当占26.21%、更换药物无依据占12.62%等。结论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院深入开展抗茵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I类切1:7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外科2011年10月份至2012年9月份的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75份,以该院合理用药管理规范在加12年4月的执行为时间节点,对比分析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抗茵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结果:加强干预措施后,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38.80%降至12.84%,品种选择合理率从44.78%提高到93.58%,用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都有提高,没有出现联合用药、出院带药现象,但术前O.5—2h预防使用落实很不到位。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提高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36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频度、时间、疗程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62例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为67.40%,涉及6大类15种,其中单用223例,占用药比例的91.39%,二联21例,占8.61%,无三联用药.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12月实施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62份,采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提供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表》进行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62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0%(127/162),预防用药品种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后单用抗菌药物占54.33%,联合用药占45.67%,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病例占46.91%,不合理病例占53.09%。结论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欠合理,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选取2011年6-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部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395份,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上逐项填写内容,采用趋势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合格率变化趋势.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75.77%,用药时机合格率60.43%,用药时间合格率17.71%;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哌拉西林/舒巴坦;经医院的强化管理,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越来越低,呈不断下降的趋势(x2=111.32,P<0.01);用药时间合格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x2=77.44,P<0.01).结论 目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性,经质控管理,用药情况好转,需继续加强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医院2005-2012年的每年4月份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行持续基础干预与综合干预前后的使用进行比较,探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 将2005-2010年的每年4月份(基础干预)及2011-2012年的每年4月份(综合干预)两个阶段干预后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005-2010年每年4月份实施基础干预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的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用药疗程逐渐合理,从干预前的6.7d下降至干预后的4.7 d;2011-2012年的 每年4月份实施重点综合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明显进步,使用时机、介入手术零预防用药率100.0%合理,使用率从基础干预后的90.0%下降到综合干预后的57.9%,使用疗程从4.5d下降至2.1d,联合用药从47.0%下降至2.3%,用药品种选择合理比例从1.9%上升至50.0%,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均为0.结论 采取重点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对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20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由某院信息管理和统计中心导出2020年四个季度的Ⅰ类切口出院病历905份,对其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2020年四个季度的病例数依次为258例、219例、201例、227例,第一季度预防抗菌药应用率最高,第三季度的预防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最高,其中四个季度的预防抗菌药应用率依次为44.96%、28.77%、34.33%、32.60%,预防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依次为14.66%、25.40%、31.88%、13.51%。某院2020年第三季度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用药时机不合理率与给药方案不合理率最高,第二季度用药疗程不合理率最高,其中四个季度药物选择不合理率依次为12.07%、12.70%、15.94%、8.11%;用药疗程不合理率依次为0.00%、19.05%、14.49%、8.11%;用药时机不合理率依次为2.59%、6.35%、8.70%、0.00%;给药方案不合理率依次为0.00%、0.00%、2.90%、0.00%。结论总体上,某院2020年四个季度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呈现改善,但后续仍需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规范,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5月-2013年5月6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56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7%,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分别占47.7%和44.1%;在使用抗菌药物的256例病例中术前30min~2h给药的235例,占91.8%,术前>2h给药的5例占1.9%,术中追加用药1例占0.4%,术后当天给药的1例占0.4%,术后>1d给药的3例占1.2%;总用药持续时间<24h59例占23.0%、24~48h54例占21.1%、48~168h107例占41.8%、>168h36例占14.1%。结论 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持续用药时间等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使用率偏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提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2009年4-6月(干预前)及2010年11月-2011年1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各110份,对比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干预,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例,占0.91%,提高到88例占80.0%;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8.53%降至5.91%,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由32.21%降至25.64%.结论 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费用,可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某院采取多项举措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该院每年4月份和10月份9 8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线,2006-2012年采取培训、考核、监督、反馈及与相关部门合作等多项举措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从2006年的14.20%提高至2012年的92.30%;2006-2009年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偏高(7.00%~9.00%),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2年下降至3.20%。2006和2007年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2005年(基线)基本相似,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2008-2012年预防使用的主要抗菌药物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及其复合制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59岁)、科室(骨科、普通外科和眼科)和年份(2011和2012年)是抗菌药物使用合格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采取多项举措进行干预可提高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种类,降低联合用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