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炎性血管损伤和血管闭塞.本病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环境、表观修饰等有关.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异质囊泡,目前研究发现,这些囊泡参与炎症、自身免疫反应、内皮功能障碍/损伤、促凝血、血管生成和内膜增生等与血管炎病理有关的过程.本文就细胞外囊泡在不同系统性血管炎亚...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囊泡(EV)是由各种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大小的双层脂质囊状物。细胞外囊泡可以在细胞之间转运DNA、RNA和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部分。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其通过与靶向mRNA 3′UTR区域结合,促进mRNA的降解或抑制蛋白的合成。文章着重讨论了microRNA产生的过程、细胞外囊泡作为microRNA的载体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以及EV-miRNA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病,异常自身抗体可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细胞外囊泡作为广泛存在的一类细胞间通讯方式,在对SLE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内部的核酸可作为自身抗原,其表面的磷脂参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细胞外囊泡还可调节炎性反应、促进高凝状态并致内皮损伤,而体外细胞外囊泡输注或可成为治疗SLE的有效途径。本...  相似文献   

4.
细胞外囊泡是双层脂质膜小囊泡,可以由大多数类型的细胞释放,并在大多数体液中可检测到,细胞外囊泡可将其生物活性成分转移到受体细胞或激活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发挥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功能,从而参与多种疾病包括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上升,除有创的肝活组织检查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肝脏炎症诊断或纤维化分期方法,寻求相应的无创循环标志物的研究持续活跃,细胞外囊泡是其中较受关注者之一。为此综述了目前关于细胞外囊泡的物理特征、生物成分和分离方法的知识,并介绍了利用循环细胞来源囊泡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新标志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囊泡是一类由活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可以包裹各类生物活性分子远距运输并发挥生物学功能。近年来,随着寄生虫⁃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细胞外囊泡作为寄生虫远距离运输虫源性分子的载体,可实现对宿主进行跨物种调控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成虫及虫卵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外囊泡对宿主进行调控。本文就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血吸虫⁃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罗宇霖  袁渊  罗茂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3,31(2):157-164, 170
细胞外囊泡(EV)是脂质双层包裹的微型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液中,并可通过转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细胞的分子通路和生物学行为,特别是微小RNA(miRNA)。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中的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时细胞外囊泡miRNA转移的选择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在诊断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泡球蚴囊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5个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与不同蛋白浓度的泡球蚴囊液(0.01、0.025、0.05、0.1、0.2、0.4、0.9、1.7、3.4、6.8和13.5 mg/ml)共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同时收集对照组(未加泡球蚴囊液干预)细胞,显微镜下观察HSC-T6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浓度为13.5 mg/ml泡球蚴囊液与HSC-T6细胞共培养24 h后,大部分细胞发生固缩,呈脱落前兆。6.8 mg/ml囊液组部分细胞固缩,呈脱落前兆;而部分HSC-T6细胞收缩,呈长梭形,细胞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伪足,是正常状态的2倍以上。3.4 mg/ml囊液组部分细胞呈收缩的长梭形,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伪足,但大部分细胞仍呈现为贴壁的胞体较大的不规则多边形,且伸出较短的伪足与其他细胞连接成片状。1.7 mg/ml囊液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上无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泡球蚴囊液浓度0.4 mg/ml时,ERK1/2、JNK1/2和p38 m RNA水平显著增加;囊液浓度为6.8 mg/ml时,ERK1/2、JNK1/2和p38 m RNA较对照组高表达(P0.05)。结论浓度为6.8 mg/ml的泡球蚴囊液可显著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ERK1/2、JNK1/2和p38 m RNA水平。  相似文献   

8.
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膜结构的微小囊泡。近年来研究发现EVs在细胞间信息间通信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些囊泡包裹了mRNA、microRNA等小RNA、质粒DNA、酶和神经递质等,并且通过其表面相关受体和特定细胞间黏附分子,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进行信号转导,继而参与靶细胞的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由大多数内源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其中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特异性分泌的含有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具有功能活性物质的膜泡,参与细胞间物质与信息传递,在机体免疫、新陈代谢以及肿瘤生长、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在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由大多数内源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其中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特异性分泌的含有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具有功能活性物质的膜泡,参与细胞间物质与信息传递,在机体免疫、新陈代谢以及肿瘤生长、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在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在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EV)是由多种细胞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囊泡, 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 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 EV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参与IBD的发生、发展, 并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将以EV与肠道菌群-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 探讨不同来源的EV在IBD中的作用机制, 以期为IB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长,因其诊断困难,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差,依然有待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各种肠内外疾病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而肠道细菌所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与体细胞外泌体类似,在细胞间通讯、增殖、分化、炎症、恶变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细胞外囊泡在IBD的研究集中于人体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然而肠道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同样在IBD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人体肠道菌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IB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IB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热休克肝癌细胞来源囊泡(exosomes)刺激人树突状细胞(DC)能否诱导出肝癌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43℃热休克(水浴)1h培养肝癌细胞提取胞外囊泡,诱导DC刺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MTT法测定CTL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热休克前后肝癌细胞胞外囊泡和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的DC均能促进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热休克肝癌细胞胞外囊泡实验组较胞外囊泡和肝癌细胞冻融裂解物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热休克能够增强肝癌细胞胞外囊泡诱导的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胞外囊泡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状小体,内含大量的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参与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已有研究表明,寄生虫可利用胞外囊泡进行细胞间通讯,并通过胞外囊泡将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转移到宿主细胞,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本文对胞外囊泡在寄生蠕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在寄生虫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纳米级别的基质囊泡,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内含多种细胞特异的脂质、核酸及蛋白质等,主要参与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以及细胞信号通路调节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外泌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对未来临床预防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直径为30~100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胞外小囊泡,根据其大小、生物标志物及发生途径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细胞外囊泡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对疾病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疾病如衰弱综合征,在寻...  相似文献   

17.
Suzuki  J  Jin  ZG  Meoli  DF  Matoba  T  Berk  BC  谢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5):394-394
活性氧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来部分地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我们以前的研究证明,cyclophilinA(CyPA)是一种分泌型氧化应激诱导因子,它促进炎症发生、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和内皮细胞凋亡。然而,调节CyPA分泌的机制还不清楚。在这个研究中,假设由活性氧诱导的CyPA自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泌需要一个囊泡转运、对接和与质膜融合的高度调节过程。制备条件培养基和质膜片,将血管平滑肌细胞用1μmolL能产生细胞内过氧化物的LY83583处理,通过含囊泡相关膜蛋白(vesicleassociatedmembraneprotein,VAMP)的质膜共区域化证实囊泡转运机制的存…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因高病死率和致残率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病理机制及治疗靶点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因其在血管生成、抗原呈递、凋亡、凝血、细胞内稳态、炎性反应和细胞间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研究。因为出血性卒中治疗药物需要跨血-脑屏障的特殊性,许多研究将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载体来操控,使其能针对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及其运载的微RNA在出血性卒中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调控炎性反应及凋亡、动物模型神经保护作用、预后相关标志物的预测三个方面。作者对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直径约30-100 nm、由生物膜包裹的囊泡,是细胞内的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与胞浆膜融合的产物,可由众多不同类型的细胞通过胞吐作用(exocytosis)释放至细胞外隙或生物学体液中,其首要生物学功能是进行细胞间联络。外泌体含有细胞特异性蛋白分子、mRNAs及miRNAs等重要分子,通过将这些分子送达靶细胞而发挥细胞间联络作用,从而带来对机体有益(生理性)或有害的(病理性)潜在结果。肝脏细胞,尤其是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既可释放外泌体,又是肝脏内源性外泌体和其他器官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用的靶细胞。尽管目前对肝脏外泌体的研究有限,但初步研究显示外泌体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参与肝细胞癌(HCC)、病毒性肝炎及肝脏炎症等的发病机制,是肝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也是肝病新的潜在治疗手段。本文特对肝脏外泌体的发现、功能及其对肝病潜在的诊治价值等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释放的纳米级囊泡。该囊泡由脂质双层膜组成并包裹各种生物分子, 通过靶向受体细胞释放内容物来发挥细胞间通讯作用。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动脉血管中脂质堆积引起的慢性炎性疾病, 各种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都具有特异性, 其作为多面信使介导斑块内的细胞间信号传递, 在AS进程中发挥着双向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AS的诊断, 抗炎性外泌体和工程化外泌体也为AS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本文就AS斑块中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AS疾病的双向调控作用以及外泌体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