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软骨终板Ⅱ型胶原的影响,以探讨局部注射 TGF-β1 对防治软骨终板退变的作用.[方法]选用 6 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46只,雌雄不限,体重为(2.5±0.2)kg,随机分为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18 只,预防组 18 只,治疗组 10 只.所有实验动物均通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骶棘肌、切断 L5.6、L6.7棘上、棘间韧带、两侧关节突关节囊及关节后外 1/2 造成 L5.6、L6.7椎间失稳模型.预防组动物在完成椎间失稳手术后立即于同一切口通过侧后方入路显露 L5.6、L6.7椎间盘,并在椎间盘内注射 TGF-β1.对照组及预防组分别于椎间失稳术后 3、6 个月各 8 只取材.治疗组于椎间失稳术后第 3 个月再行侧后方入路 L5、6、L6、7椎间盘内注射 TGF-β1,第 6 个月取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进行Ⅱ型胶原测定,并用SPSS 1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后 3、6 个月预防组软骨终板内Ⅱ型胶原与对照组相比有高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②术后第 6 个月治疗组软骨终板内Ⅱ型胶原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兔椎间盘内注射 TGF-β1 可以提高Ⅱ型胶原的表达,具有延缓软骨终板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电镜研究软骨终板在椎间失稳环境下的退变过程,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取48只6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重为(2.5±0.2)kg,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21只;实验组为27只;先将实验组兔腰背部皮毛剪除,用安定注射液1.25 mg/kg、氯胺酮0.02 g/kg、阿托品0.125 mg/kg顺次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俯卧固定于手术台上,用1%碘伏消毒手术区域,以髂嵴平对椎间隙(即L6.7)为中心,从正中取一长约4 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锐性分离,暴露棘突、椎板及上下关节突,将附着于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的肌肉全部分离开,然后依次切除L6.7棘上及棘间韧带,咬除第6腰椎两侧下关节突,造成椎间失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动物在笼中自由活动.实验组分别在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取材,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取材;对椎间盘软骨终板用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终板的结构,以综合判断软骨终板的退变过程.[结果]椎间失稳可导致椎问软骨终板胶原纤维结构由整齐有序、排列紧密向杂乱无章、排列松散退变.[结论]椎间失稳能明显导致椎间软骨终板的退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422-1426
[目的]通过电镜观察研究弹性内固定重建椎间稳定的方法对软骨终板变化的作用机制,为椎间盘退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48只6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分为实验失稳对照组和实验弹性内固定组,两组均为24只兔,将所有实验用兔进行手术椎间失稳;仅实验弹性内固定组在手术失稳2个月后用椎弓根螺钉和张力钢丝弹性内固定的方法进行L6、7的稳定性重建,均分别在内固定术后2、4、6个月取材。对椎间盘软骨终板用透射电镜观察,以判断软骨终板的退变过程。[结果]弹性内固定能明显阻止椎间盘软骨终板胶原纤维的退变,并可见软骨终板胶原纤维结构有部分恢复。[结论]弹性内固定能有效地阻止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能有效促进软骨终板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椎间盘退变过程中 ,椎间盘退变的放射影像学与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用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切除兔腰椎间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 ,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一周、 3个月、 8个月时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 ,观察腰椎影像学变化。第 3个月、 8个月时取腰椎间盘 ,进行组织检查 ,评定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建立后 ,3个月、 8个月的X线片显现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实验组腰椎后突畸形 ,椎间隙狭窄 ,随着时间延长椎体软骨终板钙化更加明显。组织学观察发现 ,实验组随术后时间延长 ,髓核由椎间盘内脱出 ,并伴有椎间盘两侧软骨终板的纤维化即软骨终板发生退变。结论 椎体软骨终板的退变是椎间退变早期的主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椎间盘退变的放射影像学与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退变的放射影像学与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用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切除兔腰椎间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一周、3个月、8个月时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腰椎影像学变化。第3个月、8个月时取腰椎间盘,进行组织检查,评定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建立后,3个月、8个月的X线片显现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实验组腰椎后突畸形,椎间隙狭窄,随着时间延长椎体软骨终板钙化更加明显。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随术后时间延长,髓核由椎间盘内脱出,并伴有椎间盘两侧软骨终板的纤维化即软骨终板发生退变。结论 椎体软骨终板的退变是椎间退变早期的主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独活挥发油(VOOA)灌胃对兔膝骨关节炎(OA)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24只,采用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建立兔膝OA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OA组)、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组(ACLT+NS组)和VOOA组(ACLT+VOOA组),每组6只。ACLT+VOOA组术后予以VOOA 0.2 ml/(kg.d)灌胃,ACLT+NS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动物,采用肉眼观察各组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并进行软骨Mankin评分;检测血清及关节液内白细胞介素1(IL-1)、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软骨中IL-1、TGF-β的含量。结果 ACLT+VOOA组可见软骨破坏减轻,滑膜纤维增生减少,Mankin评分低于ACLT+NS组及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膝关节滑液IL-1含量低于ACLT+NS组及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表达量高于ACLT+NS组、OA组及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OOA灌胃能够部分阻止兔OA关节软骨的退变,其机制可能为减少滑液中炎性介质IL-1的分泌、促进TGF-β的分泌,从而减轻滑膜炎症、缓解对软骨细胞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终板下注射无水乙醇阻碍椎体-终板营养,建立一种新型兔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并观察终板退行性变过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情况。方法健康4月龄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选取L5,6椎体(对应L4/L5及L5/L6椎间盘)注射300μL无水乙醇,选取L4椎体(对应L3/L4椎间盘)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L7椎体(对应L6/L7椎间盘)未注入任何物质作为正常对照。其中1组造模后1个月提取软骨终板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T-1表达;余3组分别于造模后1、3和5个月进行椎间盘X线和MRI检查,取椎间盘组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T-1表达。结果注射无水乙醇后,随着时间进展,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显著下降、椎间隙变窄、边缘骨赘增生,MRI T2WI显示椎间盘低信号;苏木精-伊红染色(HE)显示终板的生长板厚度变薄,终板结构破损,同时软骨终板细胞退化、直至消失,髓核中细胞发生转化(由空泡细胞转变为软骨样细胞,进而形成纤维软骨样细胞)造成髓核纤维化,纤维环结构排列紊乱、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发生退行性变的终板组织内有ET-1表达,但随着退行性变加剧,ET-1表达强度下降;提取的退行性变软骨终板细胞(造模后1个月)也显示细胞质内ET-1强表达。结论通过注射无水乙醇阻碍椎体-终板营养途径可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终板退行性变过程中伴随E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兔骨性关节炎(OA)时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 雌雄各半, 6月龄, 体重2.0~3.0 k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OA组、低浓度臭氧水组(L组)和高浓度臭氧水组(H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制备OA模型, 2周后, L组、H组关节腔分别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1.0 ml, OA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 1次/周, 共3次。末次注射1周后, 取膝关节软骨组织, 行甲苯胺蓝染色, 光镜下评测Mankin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caspase-3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 其余各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升高(P<0.05);与OA组比较, L组和H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降低(P<0.05);与L组比较, H组Mankin评分升高, caspase-3活性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内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均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减轻OA兔关节软骨损伤, 而高浓度臭氧水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基因单转染及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共转染兔膝关节后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手术对照组,Ⅲ组为TGF-β1基因转染组,Ⅳ组为TGF-β1和IGF-1双基因转染组.前十字韧带切断法制成兔膝关节OA模型,向膝关节内注射转染不同重组基因的阳性克隆软骨细胞.4、8周后,取关节标本进行Mankin评分,AB-PAS染色,TGF-β1、IGF-1、Ⅱ型胶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Ⅱ组软骨损伤程度较大,其Mankin评分明显高于Ⅰ组和Ⅲ、Ⅳ组.各因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Ⅰ组及Ⅲ、Ⅳ组的灰度值均高于Ⅱ组,Ⅳ组的灰度值较Ⅲ组高;8周时各对应组灰度值较4周有明显下降.透射电镜观察显示,Ⅱ组的超微结构较Ⅰ组明显紊乱,治疗4周后,超微结构逐渐恢复正常,但在8周后紊乱程度又逐渐加重.结论 关节内注射转基因软骨细胞对OA有一定治疗作用;TGF-β1和IGF-1双基因治疗效果优于TGF-β1单基因;基因治疗4周后,基因表达逐渐减弱,基因治疗具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内微血管形态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观测大白兔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的改变,探讨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通过切除造模组20只兔腰椎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在术后4、8个月通过扫描电镜、血流激光多普勒仪测定椎体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结果: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芽形态逐渐被破坏,微血管数量相应减少,终板内的血流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终板内血流量中心部位(靠近髓核区域)血流量多于终板内周围区域的血流量。结论:椎体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医用臭氧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2~2.8 kg,雌雄不拘,并以左膝关节作为对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建立右膝骨关节炎(OA)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和第5天向右膝关节腔内注入空气(A组)、40μg/L(B组)和80 μg/L(C组)医用臭氧3 ml.造模成功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两膝关节,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一般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水平;分别于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即刻测定兔两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与左膝关节比较,各组造模成功时右膝关节活动度降低,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软骨细胞MMP-1表达升高(P<0.05);B组和C组处死前即刻右膝关节活动度较造模成功时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软骨细胞MMp-1表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A组和C组软骨明显退变,程度重于B组.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40 μg/L医用臭氧3ml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软骨MMP-1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腰椎失稳致椎间盘退变的放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腰椎失稳对椎间盘的影响及其X线表现。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手术组15只,对照组12只,手术组沿L3-L6棘突作后正中切口,剥离骶棘肌,切除棘上,棘间韧带,咬除关节突关节外后1/2,对照组作相同皮肤切口即缝合,分别于术后4,8个月对腰椎行X线检查,结果:除外手术组切口感染1只,术后2和5个月各死亡1只,其余兔存活完好至取材,术后4个月,手术组均发生腰椎后凸畸形,出现软骨终板钙化的椎间盘超过半数,8个月时,所有椎间盘软骨终板均钙化,多数椎间隙狭窄。对椎间隙楔形样变。椎间隙狭窄。终板钙化和骨赘形成4种退变征象发生频数的统计分析显示,手术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脊柱稳定对保持椎间盘生理功能意义重大,脊柱失稳可诱发椎间盘退变,后凸畸形和软骨终板钙化是失稳诱发的腰椎间盘退变早先发生和常见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GF-β3基因修饰后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效应以及植入兔退变椎间盘后对退变椎间盘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腺病毒载体Ad-TGF-β3与第2代退变髓核细胞按10∶1比例混合培养转染(Ad-TGF-β3组),待细胞融合后传代,MTT检测转染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GF-β3蛋白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对数生长期转染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率;采用病毒空载体转染髓核细胞(Adv组)和未经转染髓核细胞(空白组)作为对照。取30只新西兰兔,体重3.2~3.5 kg,雌雄不限,通过针刺L3、4、L4、5和L5、6椎间盘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将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转染细胞组(A组,n=12)、退变细胞组(B组,n=12)和空白对照组(C组,n=6)。A、B组将100μL浓度为1×105个/mL对应细胞悬液注射入退变椎间盘,C组同法注入等量PBS。注射后6、10、14周取A、B组各4只、C组2只实验动物处死,取L3、4、L4、5和L5、6椎间盘行组织学观察,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结果 Ad-TGF-β3转染后髓核细胞活性明显改善;转染后3、7、14 d,TGF-β3在髓核细胞内表达逐渐升高;Ad-TGF-β3组髓核细胞细胞质内见棕黄色Ⅱ型胶原阳性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Adv组及空白组(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B、C组明显减轻。6、10、14周A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3基因修饰退变髓核细胞后可明显改善细胞生物活性,转染后髓核细胞植入兔体内可明显增加退变椎间盘的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2(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2,rAAV2)介导hTGF-β1基因体内转染兔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观察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对退变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生物调节作用。方法于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1.7~2.2kg,L1、2、L2、3、L3、4、L4、5椎间盘注射25μL浓度为1mmol/L的纤维结合素片段(fi bronectin fragment,Fn-f)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注射Fn-f4周时的造模椎间盘模拟早期退变的椎间盘。将24只兔随机分为3组(n=8),A、B、C组分别于造模椎间盘髓核内注射25μL rAAV2-hTGF-β1(1×1012vg/mL)、rAAV2-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uorescent protein,EGFP,rAAV2-EGFP)、PBS。术后1周A、C组各处死2只兔,取髓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TGF-β1的表达;术后4、8、12周每组取2只兔髓核组织,35S整合分析法检测新合成蛋白多糖的含量;术后12周处死B组2只兔,荧光显微镜观察髓核组织中EGFP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髓核细胞及基质中广泛存在强阳性染色颗粒,C组仅存在少量阳性颗粒。35S整合法检测示,各时间点A组35S蛋白多糖合成率均高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组盘髓核组织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表达。结论新型基因转导载体rAAV2可有效介导hTGF-β1基因体内转染兔退变髓核细胞,基因产物可持续表达超过12周,hTGF-β1可有效促进退变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致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关节突关节破坏能否诱发出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改变。[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25~2.95kg,雄性。随机分为骨性手术组和软组织手术组。软组织手术组骨膜下剥离L3至b的椎旁肌肉:骨性手术组完整切除L4、5,双侧下关节突、L5棘突,保留L5、6上关节突。骨性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组椎间盘,上下相邻的L3、4、L6、7,为自身对照组椎间盘。软组织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对照组椎间盘。术后1、2、4及8个月行X线检查。计数不同组别椎间盘退变的异常X线征象发生频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椎间盘开始出现软骨终板钙化。随着时间推移,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赘、软骨终板钙化发生频数逐渐增多,与实验对照组、自身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8个月,骨性手术组中大部分动物出现以L4、5、或L5、6为中心的角状后凸畸形。[结论]L4、5、L5、6。关节突关节破坏导致椎间失稳,椎间失稳后可以诱发出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椎间失稳致兔椎间盘退变磁共振影像计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由于椎间失稳诱发的椎间盘退变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中的表现。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 15只 ,随机分为手术组 9只、对照组 6只 ,手术组沿L3~ 6棘突作后正中切口 ,剥离骶棘肌和关节突附丽肌肉 ,切除棘上、棘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外后 1/ 2 ;对照组作相同皮肤切口即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 ,分别于术后 2、 4、 8个月行腰椎MRI检查及髓核信号值测量。结果 :术后 2~ 8个月 ,对照组腰椎未见异常 ,而手术组L3~ 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 加权像低信号、腰椎后凸畸形、T1加权像低信号、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组手术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 ,T2 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 2、 4、8个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T1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 8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 ;T2 信号值减低主要发生于术后 2个月 ,T1信号值减低发生于术后 8个月。结论 :脊柱失稳可诱发椎间盘退变。髓核T2 加权像低信号是椎间盘退变的早期和先发征象 ,T1加权像显示形态改变较好 ,但T1信号值在退变早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染转化生长因子(hTGF-β1)基因对兔髓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s和Bcl-xl的影响,为活化椎间盘细胞功能、预防椎间盘组织退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只,将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载体直接注射于L3~4椎间隙,术后3周取出相应椎间盘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髓核细胞表达凋亡相关蛋白Bcl-xs和Bcl-xl的情况.应用Vid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阳性细胞半定量分析.结果注射转化生长因子基因的椎间盘,髓核细胞对凋亡相关蛋白Bcl-x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测得OPTDM值分别为0.0236±0.0009,0.0391±0.0406,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Bcl-xl的表达则强于对照组,测得OPTDM值分别为0.0354±0.0078,0.0401±0.0104,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转染转化生长因子(hTGF-β1)基因可以明显减少兔椎间髓核细胞对凋亡相关蛋白Bcl-xs的表达、同时增强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测大白兔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的改变,探讨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通过切除造模组20只免腰椎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在术后4、8个月通过扫描电镜、血流激光多普勒仪测定椎体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结果: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芽形态逐渐被破坏,微血管数量相应减少,终板内的血流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终板内血流量中心部位(靠近髓核区域)血流量多于终板内周围区域的血流量.结论:椎体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的破溃丢失,盐酸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OTL)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探讨OTL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雌雄各半,体重2.2~2.6kg。随机分为3组(n=12):假关节组(A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ection,ACLT)/生理盐水组(B组)、ACLT/OTL组(C组)。B、C组行右膝ACLT制备骨性关节炎模型;A组只打开右侧膝关节腔,不切断前交叉韧带。C组于造模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灌胃OTL(150mg/kg),连续12周;B组于同一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A组自由饮食。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12周后处死动物,大体观察膝关节软骨面、关节囊和滑膜,取股骨髁脱钙后,行HE染色以及TGF-β1和IL-1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行Mankin法评分。结果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良好。大体观察,A组关节滑液增多,关节面光滑完整;B组关节面可见大小不等溃疡;C组膝关节面较光滑完整;3组软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关节软骨结构正常,细胞排列整齐;B组关节软骨层变薄,软骨有碎裂现象,细胞排列紊乱;C组软骨细胞分层清晰有序,细胞形态较规则;A、B、C组Mankin评分分别为(1.04±0.13)、(7.97±0.12)、(2.81±0.36)分,3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B、C组TGF-β1评分分别为(50.62±1.51)、(24.81±1.28)、(41.57±1.69)分;IL-1β分别为(13.12±1.21)、(62.53±2.37)、(30.67±1.28)分;3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TL150mg/(kg·d)灌胃能部分阻止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IL-1β的表达,上调TGF-β1的表达,从而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兔椎体软骨终板内血管的三维影像结构。方法:选取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2.5~3kg)5只,使用Micro-CT对通过腹主动脉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后的兔L4、L5椎体及其终板进行10mm与5mm范围扫描,将扫描结果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血管三维结构重建,观察椎体终板内血管的三维结构。10mm与5mm范围扫描结果分别为10mm组和5mm组,从两组血管三维图中随机选取5个血管末端并测量其直径大小。结果:Mimics软件重建的椎体终板内血管三维结构清晰可见。10mm组终板内血管俯视图可见血管在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分布密集,管径粗,并向四周的接触纤维环部分的终板呈放射状辐射;矢状面上可见终板将椎体部分与椎间盘内纤维环及髓核部分明显分隔开,其内血管从椎体后方发出,沿终板后方向前方辐射长入。5mm组图像可见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的血管与接触纤维环部分的外周区域的血管结构不同,接触纤维环部分的外周区域的血管形状为单一襻样结构,而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的血管是一种复杂的完全缠绕在一起的血管襻结构。5mm组血管末端直径明显小于10mm组血管末端直径(P0.001)。结论: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后用Micro-CT扫描建立终板内血管三维结构的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兔终板内血管的三维结构,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血管变化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