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16岁.右面部肿胀4年余,右面颊出现瘘口2年伴右鼻腔疼痛.体验:右鼻腔内淡红色肿块;右面颊部有一漏斗状瘘口,约绿豆大小,持续性脓血性液体流出伴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6岁。半年内体重减轻15 kg,间歇性午后及夜间低热1年,体温37.4-38.4℃。查体:心肺(-),肝脏肋下未触及肿大,脾下缘位于左肋缘下4横指,肝脾区无叩击痛,无黄疸及腹水。腹部超声提示:脾肿大,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肝左叶占位。腹部CT增强扫描提示: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肝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 IMT 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及免疫组检查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男5例,女性4例,年龄19-64岁,平均43.1岁;肿瘤生长于右肺4例,左肺4例,肺门1例;组织学表现为黏液型4例,梭形细胞型3例,纤维化型2例;免疫组化:全部病例 Vimentin、SMA(+),6例 Desmin 部分(+),3例 ALK-1、CD68(+),2例 CK-pan(局灶+);S-100、CD34、CD117均(-)。结论肺 IMT 是一种少见的肺间叶源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不一,影像学检查误诊率较高,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多数具有良性的临床过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4岁。2010年2月无诱因出现上腹胀痛,持续性加重,同时伴发热纳差收治入院。近2月患者食欲明显下降,伴乏力消廋,体温波动37.6℃~38℃,粪潜血试验阳性,既往有脑梗塞病史。超声检查:脾脏下缘内侧见5.6cm×6.5cm偏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内回声欠均匀,可见灶状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60岁,体格检查发现脾占位,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盗汗及乏力、消瘦,触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部CT增强检查示脾内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4.5cm×4.2cm,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主要呈略低密度改变(CT值为35.8HU),中心见类圆形更低密度灶(CT值24.3HU),大小约1.6cm×1.3cm,肿块与正常脾实质分界尚清;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可见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脾,而中心可见不强化的坏死区;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B超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入院1周,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胀、腹泻,无乏力消瘦。查体:心肺(-),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PLT561×10^9/l,WBC7.3×10^9/l, 相似文献
11.
12.
13.
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因左侧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1个月,体检时发现左上肺肿块入院。患者无咳嗽、咯血、胸痛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女,3岁。发热,发现盆腔包块7d,伴双下肢浮肿,消瘦。体检:右下腹可触及一肿块,约100mm×90mm×60mm大小,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及反跳痛。CT示:下腹部偏右侧见一形态欠规则软组织包块,大小约77.5mm×89.7mm×70.7mm,上缘约平行T4水平,下缘入盆腔达膀胱顶,前缘与前腹壁分界不清,邻近肠管、膀胱顶部受压推移,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儿童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结肠IMT伴肠梗阻的平扫和增强CT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腹部平扫CT显示左中腹部结肠脾曲可见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突破肠壁黏膜层向腔内生长,并占据整个肠腔,邻近肠管管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横结肠及右半结肠可见明显积粪和扩张。增强后肿块呈“持续渐进性强化”,伴邻近肠壁强化较均匀的小结节样突起。能谱散点图显示肿块与小突起的碘浓度接近,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能谱曲线呈依次升高趋势,且延迟期4个兴趣区(ROI)的能谱曲线趋一致。病理诊断为IMT。 结论 儿童胃肠道IMT罕见,多发病灶者更为罕见,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7.
原发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9岁。腹痛15天,发现右上腹包块1周入院。体检:右侧腹部有广泛压痛,于右侧季肋区肋缘下锁骨中线处最明显,无反跳痛.右侧中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5.0cm×6.0cm的日中块,下界达脐水平.内侧界接近腹中线.质硬.边缘清楚,表面不光滑.较固定。B超示:右肾中下极腹侧与胆囊之间(靠近腹中线)可探及一大小为3.5cm×5.3cm×6.6cm的实性不均质回声团,边界清.团块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团块内点状彩色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52岁.体检超声发现腹膜后占位性病变人院,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既往无感染、创伤史,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均末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男,20岁.因“左腰部不适10d、外院超声及MRI提示左肾实质性占位病变”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肿留书标志物均未见异常.CT平扫示左肾体部3.7 cm×4.6 cm×3.5 cm等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晰,部分突出于肾轮廓之外,相邻肾周脂肪囊内密度升高,其内可见索条状密度增高影,病变邻近肾包膜明显增厚(图1a);CT增强扫描皮质期和实质期肿块均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且实质期强化较皮质期明显,分泌期肿块呈边缘强化,表现为周边强化与肾实质强化程度类似且高于中央区,强化带厚薄不一,中央区域呈低密度,边界较平扫清晰(图1b~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