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血管肉瘤3例(巨块结节型2例,弥漫多结节型1例),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内部见云絮状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巨块结节型主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弥漫多结节型呈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均呈持续向心性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夹杂条带状低密度区;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另1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延迟期强化度减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CT平扫呈较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且向中央扩展,延迟期肿瘤均匀强化且程度降低.结论: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唐浩  邹丹凤  陈卫国   《放射学实践》2012,27(2):182-185
目的:探讨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血管肉瘤3例(巨块结节型2例,弥漫多结节型1例),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内部见云絮状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巨块结节型主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弥漫多结节型呈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均呈持续向心性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夹杂条带状低密度区;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另1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延迟期强化度减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CT平扫呈较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且向中央扩展,延迟期肿瘤均匀强化且程度降低。结论: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CT表现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性.方法 对5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膨胀性生长27例中高分化24例,中分化3例;浸润性生长23例均为低分化.结果 膨胀性生长27例,CT平扫显示界限清楚,呈团块状不均均匀的低密度,CT值18~30HU,肿块均见坏死囊变,其中瘤内出血11例,假包膜18例,瘤块破裂2例.肝内结节状转移2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静脉瘤栓2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例;斑片状、条索状强化9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9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7例.浸润性生长23例,CT平扫显示斑片状低密度,CT值23~31HU,其中界限清楚7例,界限不清楚16例,囊变坏死7例,瘤内出血5例,瘤块破裂1例.肝内结节状转移8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静脉瘤栓9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2例;散在斑片状、斑点状强化12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4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5例.结论 CT征像能反映出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恶性程度,膨胀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恶性度较低,预后良好;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差,恶性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2例表现为巨块型,并周缘见子病灶,1例表现为弥漫多结节型,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无明显边界,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可见不规则条状及斑片状强化,延迟期病灶呈向中心充填式强化;肝内外胆管均未见扩张,1例伴双肺转移瘤。结论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不难与肝血管瘤、肝癌及肝转移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H)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表现。结果:本组9例中,8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单发病灶CT表现:3例平扫呈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其中2例边缘伴钙化),1例呈高密度,病灶呈爆米花样钙化。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弥漫性不均匀轻度强化或周围斑片状强化(6例),动脉期明显强化(1例),延迟后上述病灶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1例爆米花样钙化各期均未见强化;本组1例多发病灶者共发现8个病灶,最大径1.2~9.5cm不等,CT显示脾上极1个病灶以囊性为主,边缘弧形钙化。其余病灶为实性结节或肿块,以等低密度为主,边界欠清,增强后呈弥漫性、渐进性强化。结论:SH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当CT平扫显示脾内等或稍低密度实性肿块,伴或不伴钙化,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弥漫性不均匀轻度强化或周围斑片状强化,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时有助于SH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聪  邱士军   《放射学实践》2012,27(7):771-77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H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34~58岁,均为男性。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中4例呈巨块为主型,1例弥漫结节型;4例位于肝右叶,1例肝左右叶均累及;2例有子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示2例中心及周边呈结节样强化、部分间隔不强化区,2例无明显强化,1例仅中心斑点状强化;门脉期示4例周边结节状强化,1例片絮状强化向内充填,中间夹杂片状无强化区;延迟期示4例强化而中心充填趋势比较明显,1例仍表现为边缘结节状强化。5例坏死区均未见强化。结论:PHA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低,仍需病理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H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34~58岁,均为男性.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中4例呈巨块为主型,l例弥漫结节型;4例位于肝右叶,1例肝左右叶均累及;2例有子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示2例中心及周边呈结节样强化、部分间隔不强化区,2例无明显强化,1例仅中心斑点状强化;门脉期示4例周边结节状强化,1例片絮状强化向内充填,中间夹杂片状无强化区;延迟期示4例强化而中心充填趋势比较明显,1例仍表现为边缘结节状强化.5例坏死区均未见强化.结论:PHA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低,仍需病理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为略低密度,位于肝包膜下,其中14个可见更低密度瘢痕,从病灶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中心瘢痕及辐射状分隔、假包膜"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肿块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 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CT表现。结果左上腹不适8例、隐痛6例、胀痛5例、乏力10例、低热8例、食欲下降7例、体重减低8例,左上腹扣击痛8例、压痛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其中孤立肿块型7例,肿块5.5~12.0cm,平扫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界限清楚5例,不清楚2例;增强扫描于动脉期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2例;界限清楚5例,不清楚2例;静脉期轻度强化3例,无强化4例;实质期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5例。粟粒结节型1例,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脾脏实质强化,内见直径2.1~2.8cm多发低密度结节。小B细胞淋巴瘤1例(粟粒结节型):平扫示脾脏肿大,内见1.5~2.0cm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界限不清楚;增强扫描脾脏实质强化,低密度小结节灶无强化,界限清楚。套细胞淋巴瘤1例(多发肿块型):平扫见脾脏增大,肿块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脾脏实质强化,内见3.5~7.8cm的低密度肿块影,界限清楚,静脉期和实质期肿块边缘模糊。毛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型):脾脏呈弥漫性增大,平扫和增强均未发现明确肿块及结节灶。结论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以孤立巨块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CT平扫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进行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特点。结果病灶多位于肝表面和肝浅表实质内,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最小的1.7cm×2.1cm,最大的4.9cm×3.7cm,CT平扫4例为低密度影,1例为等密度影,其中1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等密度影,增强后5例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内部无增强表现,1例病灶内部见多发斑块状与肝实质等密度强化灶,病灶边缘见细环形强化且在延迟期更明显。结论病灶内部三期基本无强化和周边可伴有或不伴有环形强化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主要CT表现,MSCT是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腮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12例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共22个病灶,单侧多发3例,单侧单发9例,双侧单发2例且其中1例为术后14年对侧再发。16个(72.7%)病灶或病灶主体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长径0.8~5.0cm,平均长径(2.3±1.3)cm,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19个(86.4%)病灶边缘光整,3例单发病灶边缘模糊,手术证实合并感染。12例(共18个病灶)CT平扫14个(77.8%)病灶密度均匀,4个(22.2%)病灶密度不均匀;10例(共15个病灶)增强扫描7个(46.7%)病灶呈明显强化,5个(33.3%)病灶呈中度强化,3个(20%)病灶呈轻度强化。3个病灶可见边缘线样强化。MRI上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或高信号;平扫包膜呈环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中老年男性,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边缘清晰,明显强化,特别是双侧或多发病灶,并有吸烟史者,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少见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平扫和增强的CT、MRI表现,其中表皮样囊肿4例, 淋巴上皮囊肿4例,淋巴管瘤3例. 结果 (1)表皮样囊肿病变位于胰尾部,囊壁光滑完整,CT平扫囊性病变内的实质成分和脾的密度相同.CT和MRI增强后实质成分表现出和脾完全相同的强化方式.(2)淋巴上皮囊肿老年男性多见,病变呈现多房状境界清楚的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 T_1WI和T_2WI上混杂的等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分隔强化.(3)淋巴瘤表现为体尾部的分叶状多囊性病变,CT平扫密度略低于胰腺实质,MRI平扫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后分隔和囊壁轻度强化,肿瘤不与胰管交通,胰管轻度受压移位.结论胰腺少见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军团菌肺炎的胸部CT表现(附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团菌肺炎的CT表现特点及CT能否提供较平片更多有利于本病诊断及治疗的信息,材料与方法,收治14例经临床及血清学证实的军团菌肺炎患者,分析其胸部CT表现特点,并与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扫描示病变呈多叶段受累者11例,大片及斑片状阴影为最常见的表现,见于本组10例患者,空洞病变3例,其中1例似金葡萄菌肺炎表现余1列表现双肺弥漫毛玻璃密度及索条影,在本组病例中,10例伴胸腔积及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14.
髋骨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分析(附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骨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活检证实共10例,其中成软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各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和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结果CT显示肿瘤钙化机率高于X线平片,但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有限;对肿瘤的内部结构和病变周围软组织的显示CT优于X线平片.结论充分利用CT密度分辨力、横断多层面的解剖结构的优越性,可显示X线平片见不到的征象.  相似文献   

15.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l4例。12例行CT平扫,10例行CT增强扫描;10例行MM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病灶多见。12例CT平扫发现16个病灶,全部病灶均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7个病灶可见钙化;10例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14个,9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呈轻度强化。10例MRI检查发现13个病灶,3个在T1WI上是等信号,10个为高信号;在T2WI上全部病灶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中9个病灶周围伴有环形低信号,大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无占位效应。结论 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对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正确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性假瘤(IPL)的16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炎性假瘤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分别测量病灶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时相CT值,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 16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病灶大多位于肝右叶,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无或仅为轻度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病灶表现周边肝组织环形强化,或(及)病灶中心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或(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等特征性改变.统计学提示IPL病灶在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及动脉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动态扫描显示IPL病灶整体呈少血供表现,以门脉期及延时期的CT表现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的CT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其中6例病灶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门静脉期显示原动脉期强化区域密度减低,延迟期4例病灶边缘及内部实性区有轻度延迟强化。7例中,单发6例,多发1例。结论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具有肝细胞癌和肉瘤的双重特征,CT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0~86岁,中位年龄69岁。4例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仅行平扫。病灶单发4例,其中前纵隔2例,后纵隔1例,腋下1例;多发2例,广泛累及腹膜后及肠系膜。病灶大小1.3~5.7cm。所有病灶边界较清,密度均匀,形态较规则。平扫CT值30~45 Hu,增强后72~98 Hu,病灶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周围可见血管密度影。结论典型的巨淋巴结增生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多层螺旋CT对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20.
骨肉瘤的CT征象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总结骨肉瘤的CT征象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CT,X线平片征象和病理切片,32例平扫,8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病理检查40例,其中病理大切片9例,结果 骨肉瘤的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这些征象在平片,CT上均可见到,但两者的表现有所不同,CT还可显示平片不可或难以发现的征象,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分界,肿瘤坏死,出血,肿瘤侵犯关节及跳跃性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