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795-179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注射方法,注射后1 h观察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瘀血面积。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观察组改良注射法可有效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并使药液的剂量准确,保证药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肝素可抑制体内、体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常应用于脑梗死、冠心病的治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但临床上常易引起皮下出血、瘀血,甚至皮下血肿等,我们通过对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部位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梅  孔雪莲  陈阳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18-1618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注射部位的皮下瘀血仍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可能与这些病人同时应用多种抗凝剂有关[1]。为此,我们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对比观察了不同操作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05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须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46~84岁;急性冠脉综合症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改良组2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注射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注射方法,每位患者共注射14次,总注射为1400针次。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次数、局部疼痛程度及皮下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轻、中、重度皮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6.0%、23.1%、0.9%,对照组分别为48.0%、30.0%、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6.47,8.43,154.56;P〈0.01);循证组皮下硬结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6,P〈0.01);循证组无痛、轻、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6.0%、11.7%、2.1%、0.1%,对照组分别为9.4%、74.6%、14.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22.56,563.75,69.52,8.41;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改良注射法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次数,降低疼痛程度,减少皮下硬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注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该药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TIA患者应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4800 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治疗组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后血小板及INR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BPT、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3种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推注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3种不同推注时间的皮下注射:方法A:推注时间10s;方法B:推注时间30s;方法C:推注时间为10s,停留10s之后拔针。观察3种方法所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过程中,方法B、C与方法A比较,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小出血面积。结论临床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可使用推注时间为30s或推注时间10s,停留10s再拔出针头的方法,减少患者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进组(消毒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至皮肤发红,拔针后继续保持注射部位皱褶3min,余同传统方法)和对照组(传统注射方法)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皿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为52.08%(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3,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前按摩皮肤可促进药物吸收,注射后提捏注射部位皮肤可有效防止药物沿注射孔道反流,从而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两种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将48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按自身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传统皮下注射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的皮下注射的方法,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皮下瘀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后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明显减少了皮下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相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专业网站中关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技术报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9篇文献,包括2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通过文献阅读、证据提取和归类,从注射前准备、注射中规范、注射后处置3个方面总结出12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最佳证据,可为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患者意愿,审慎地选择并应用证据,从而保障注射安全,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皮下注射时局部疼痛,以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PCI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局部疼痛情况,观察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较轻,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D病。其常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局部淤血、肿胀,甚至出现血肿硬结,特别是消瘦患者,不乐意接受此项治疗。我们经过对注射方法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160例,将每例患者的20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4组,每组压迫时间分别为2min、3min、4min、5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压迫与皮下出血存在差异,局部压迫3min,可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和较大面积出血率。结论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压迫最佳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目前是中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极高。而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是很重要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LMWH )为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1-2]。但是由于其抗凝作用、在皮下注射时刺破血管、血液渗入皮下组织等原因,低分子肝素会引起局部出血和疼痛,甚至是皮下血肿,还会造成患者以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进肝素注射的护理措施,现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式、推药速度、注射后部位压迫方式、注射前后局部皮肤的处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阐述,研究各种改进的注射方法在减少注射后的局部出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改进后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对140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及脑血栓形成,但在临床上发现注射部位发生淤斑较多,在寻找发生淤斑的原因中我们发现淤斑的形成与按压时间有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俊英 《当代护士》2014,(12):120-12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2年6月~2013年8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90例,试验组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共注射90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注射,共注射90次。结果通过观察,试验组皮下出血次数52次,平均出血面积为(1.50±0.26)cm2。对照组皮下出血次数69次,平均出血面积为(3.82±0.82)cm2,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可减少出血次数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注射方法在减轻老年患者疼痛、皮下出血、硬结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自身对照,分别进行常规注射和无痛注射,注射后由患者评定疼痛、皮下出血、硬结的程度。结果两种注射方法在减轻疼痛、皮下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无痛注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疼痛、皮下出血、硬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2005—01~2006—11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栓治疗713例,并发腹壁血肿1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160例,将每例患者的20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4组,每组压迫时间分别为2 min、3 min、4 min、5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压迫与皮下出血存在差异,局部压迫3 min,可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和较大面积出血率.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压迫最佳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10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60例为循证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寻找证据支持、文献分析与评价,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规范并应用于临床。比较两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实施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