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8.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肺复张时间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结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28例行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胸膜粘连剂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作为治疗组,行经皮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胸膜粘连剂治疗气胸;随机抽取既往采用常规粗硅胶管闭式引流粘连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30例(93.7%),无效2例(占6.3%);对照组有效28例(87.5%),无效4例(12.5%),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胸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胸膜腔气体吸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复发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皮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胸膜粘连剂治疗气胸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ABLE引流管组36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2例、粗硅胶管组25例。对3组患者分别置管引流,观察其疗效、并发症以及管腔堵塞、导管滑脱、皮下气肿、继发感染、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等情况。并记录患者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ABLE引流管组并发症、管腔堵塞、导管滑脱、皮下气肿发生率及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中心静脉导管组,并发症、皮下气肿、继发感染、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及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粗硅胶管组(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肯定、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我科收治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TFR型胸腔引流储液瓶3-1300加DY-1A型低压电动负压吸引器吸引;对照组32例行粗硅胶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组与粗硅胶管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粗硅胶管行闭式胸腔引流并发症多.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胸腔引流家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福森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46-1646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多次胸腔穿刺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43例行胸穿抽气,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与多次胸穿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比较,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损伤小、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我科收治的116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并发症上,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创伤小、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观察使用膀胱造瘘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其他两种常用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用膀胱造瘘管、粗硅胶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分别埘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膀胱造瘘管治疗组有效率为95.4%;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均显著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50.0%;粗硅胶管组不良反应则高于膀胱造瘘管组和中心静脉导管。结论膀胱造瘘管用作气胸胸腔闭式引流优于粗硅胶管和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9.
朱艺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950-951
目的 探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ABLE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治疗组),并与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治愈率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P<0.05).结论 应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传统硅胶管与双腔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等。方法 46例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29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17例行双腔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双腔气囊导尿管与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相近(P〉0.05),并发症少于传统引流方法。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治疗COPD并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祝斌  汪政文  金柱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11-10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作用。方法对5例自发性气胸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5例中有3例需要加用电动负压吸引(6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只能适合单纯闭合性气胸,效果不佳时需加用电动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与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除闭式引流外其余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采用广州凌捷直型12Fr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韩国产16Ga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结果留置引流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差别显著,治疗组32例29例治愈,3例行外科手术修补胸膜破口,治愈率90.6%;对照组32例15例治愈,治愈率为46.8%,17例改为留置引流导管后13例治愈,4例行手术修补。结论传统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肯定、治愈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的可靠疗法。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气胸常规的治疗方法有胸腔穿刺抽气、硅胶管闭式引流、胸膜粘连术、外科手术治疗等。2008年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微创术)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满意。该方法安全、方便、痛苦小、可胸腔注药及接负压吸引;由于管腔较细,管腔内气体引流缓慢,避免了快速抽气或粗管引流过快而导致的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气胸一般需立即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少数需手术治疗。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要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我们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件气胸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12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根据采用不同引流管分为3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双腔导尿管组及硅胶管组),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较低。与其他组(双腔导尿管组与硅胶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比较,中心静脉导管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导尿管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和双腔导尿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中有不同的优势,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并发症比较。方法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粗硅胶管组、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各20例,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的肺复张天数、治愈率和转外科手术例数经)(2检验,P〉0.05,说明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异,平均肺复张天数为8天,总有效率达85-90%,转外科手术者约占14%。而术后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堵管、脱管、胸痛,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和粗硅胶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明显优越性和舒适度。结论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后两者对操作人员和器械无特殊要求,操作简单,病人舒适度好,更乐于接受,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双腔气囊导尿管与硅胶胸腔引流管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两组除闭式引流外余治疗相同.比较其手术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堵管、脱管及1年内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气肿、胸痛、止痛药的使用、管口感染、胸腔积液及遗留瘢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双腔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取材方便,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中选取48例,依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应用粗硅胶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复张情况、肺复张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平均肺复张时间(5.2±2.0)天,对照组有效率95.83%,平均肺复张时间(4.8±2.2)天,两组有效率和肺复张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胸膜反应、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而言,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中心静脉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的30例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7例),治疗组使用深静脉留置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低负压(0.5~1.5kPa)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对照组常规大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对两组疗效、复张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复张天数(4.3±2.1)与对照组(6.7±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和41.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感染、发热、皮下气肿、胸痛、胸腔积液发生机会少,患者病痛小,易接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胸腔,外接持续闭式引流治疗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结果42例患者中,发生气胸时间1~8d,平均4.5d;发生气胸后肺被压缩面积40%~90%,平均68.8%;持续置管闭式引流天数3~14d,平均7.5d。治愈40例,治愈率95.2%,其中25例单纯引流,15例加用持续负压吸引或空针抽吸治疗后治愈;2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4例发生轻度皮下气肿,无1例发生感染、出血、医源性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