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鞍区Rathke裂囊肿的CT及MRI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囊肿多位于鞍内,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病变大小为0.5~3.2cm,平均1.35cm。CT多为低密度,MRI信号表现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变化多样。囊内可见漂浮结节4例。增强扫描一般无增强。结论:CT和MRI对鞍区Rathke裂囊肿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应注意与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Rathke囊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23例Rathke囊肿,CT平扫15例,其中4例为低密度,4例等密度,7例高密度,囊壁均无钙化.23例MRI平扫显示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位于鞍内,19例位于鞍内累及鞍上.4例呈长T1长T2信号,9例呈等T1等T2信号,5例呈等T1长T2信号, 1例呈等、稍长T1长、稍长T2信号,2例呈短T1长T2信号,1例呈短T1短T2信号.22例MRI增强扫描,病变均未见强化.结论 Rathke 囊肿密度/信号变化多样与囊液成分有关,病变均未见强化.  相似文献   

3.
Rathke囊肿: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1—70岁,平均44岁。18例行CT检查,其中7例增强;12例行MRI检查,其中7例增强;20例中CT和MRI检查均进行有10例。分析所有CT、MRI片,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0例Rathke囊肿位于鞍内,9例位于鞍内伴鞍上延伸,1例位于鞍上。Rathke囊肿因其囊液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少数伴出血。一般无强化,少数可见囊壁的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影像学表现多样,CT和MRI有一定的价值,确诊需结合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殿江  朱明旺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31-1333
目的:研究Rathke囊肿的囊内结节MRI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观察囊内结节的发生率、大小、信号特点及有无强化。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4岁。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Rathke囊肿内出现结节,T1WI表现为高、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节大小为0.3-1.1 cm,平均0.6 cm。增强扫描囊内结节无强化。结论:鞍区囊性占位内出现囊内结节,显示特征性信号并且无强化,有助于Rathke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athke囊肿的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Rathke囊肿的MRI表现。结果囊肿大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表现为长T_1长T_2信号,3例表现为短T_1长T_2信号,1例等T_1长T_2信号,1例短T_1短T_2信号,3例囊内可见漂浮结节,增强后无强化,6例囊壁呈现完整薄壁环状强化,所有囊肿均未见钙化。结论 Rathke囊肿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需注意与垂体瘤和颅咽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Rathke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之CT及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32.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及MRI表现.结果:7例Rathke囊肿中,单纯位于鞍内者3例,直径均小于1.2cm;鞍内鞍上者4例,直径均大于1.2cm.CT及MRI表现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变化多样,增强扫描一般无增强,囊壁极少钙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仔细分析其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23例。CT轴位扫描18例,其中增强扫描4例,CT冠状扫描2例,MRI进一步检查14例;单独MRI检查5例。结果:23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发生于右侧15例,发生于左侧8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2mm×28mm,最小者直径5mm。轴位CT上病灶呈长卵圆形、圆形,与环池相连14例,CT值6~26HU,平均为11.4HU。MRI表现:冠状面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面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信号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表现。其中CT首次诊断而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MRI误诊2例。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16例,均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2例囊肿位于鞍内,1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根据囊肿内容物的不同表现为多种MRI信号,其中9例呈短T1、长T2信号,3例呈短T1、等T2信号,2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呈等T1、长短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仅1例囊肿边缘轻度强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虽然少见,但仔细分析其MRI表现,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CT和MRI对Rathke囊肿的认识,便于诊断,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与CT和MRI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T、MRI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瘤、胆脂瘤等.CT显示圆形及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区4例,圆形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区各1例,强化后2例囊壁线状增强.MRI显示圆形及类圆形T1WI像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像均为高信号,边缘清楚.提示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37例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囊变16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Rathke's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5例、垂体脓肿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囊变最常见,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强化;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与囊内容物有关;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垂体脓肿增强扫描囊壁呈明显环形强化。结论:鞍区不同囊性病变具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影像诊断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瘤MRI与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脑膜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术前第一诊断误诊的35例脑膜瘤相关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1例同时行CT扫描,MRI与CT表现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脑膜瘤误诊为其他肿瘤27例;其他病例误诊为脑膜瘤8例.结论:因组织学结构复杂及一些特殊部位构成了对脑膜瘤误诊的不可避免性;而注重典型MRI特征结合CT征象、仔细阅片及结合病史等,是提高诊断符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该病影像学诊断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后病理确诊或临床确诊输卵管卵巢脓肿影像学资料,4例行 CT 平扫,9例行 MRI 平扫及增强(其中5例同时行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0例表现为附件区腊肠样病变(其中1例超声误诊为肠梗阻),CT 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影,MRI 平扫呈长/短 T1长T2信号、部分可见液-液平面形成,增强扫描脓肿壁轻度增厚并明显均匀强化,所有患者表现不同程度腹腔、盆腔积液及周围筋膜增厚;3例表现为单侧附件区厚壁多房囊实性包块(其中2例术前误诊为卵巢肿瘤性病变),增强扫描表现为厚壁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CT 及 MRI 对腊肠样表现的输卵管卵巢脓肿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多能做出定性诊断,对囊实性病灶能清楚显示,但定性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体部自发性血肿4例报道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康  王之  赵泽华  李铭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2):1792-1794
目的 分析4例误诊为肿瘤的体部自发性血肿的临床、CT和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能力. 资料与方法 4例中均行CT和MRI者2例(其中1例另行胃肠造影检查),仅行CT或MRI者各1例.分析、总结4例误诊为肿瘤的体部血肿临床、CT和MRI特点. 结果 2例急性、亚急性初期血肿有临床发病急的特点.T1WI上急性期血肿均呈等信号,亚急性初期血肿外围呈高信号.T2WI上急性血肿呈低信号或等信号,亚急性初期血肿呈等、稍低信号.2例急性、亚急性初期血肿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1例胸壁血肿部分包膜及肿块内有斑片样钙化.4例血肿实质成分MRI和CT增强扫描均不强化,有2例血肿边缘区MRI增强后有强化. 结论 部分体部自发性血肿CT、MRI表现易与肿瘤混淆,需对临床病史及影像资料作全面、仔细地分析才能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儿童后颅凹肿瘤的CT, 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40例,其中髓母细胞瘤18例,星形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9例。行CT和MRI检查。CT平扫40例,增强扫描32例;MRI平扫28例,增强扫描16例。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显示率为975%,MRI显示率为100%。术前CT定性误诊11例,准确率为725%。术前MRI定性误诊4例,准确率为857%。CT和MRI联合检查,能对后颅凹多数常见肿瘤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MRI能多方位成像,去除后颅凹颅骨伪影的干扰,对该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明显优于CT。结论:CT和MRI检查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的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5.
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9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肾脏行CT和 /或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直径为 2~9cm,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肉瘤样肾细胞癌 1例、透明细胞癌 78例、颗粒细胞癌 5例、混合细胞癌 8例和乳头状癌 4例。肾皮髓期增强扫描,肉瘤样肾细胞癌、混合细胞癌、97. 4% (76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75. 0% (3 /4)的乳头状癌呈不均匀强化,而颗粒细胞癌强化较均匀。51. 3% (40 /78)的透明细胞癌及 37. 5% (3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强于邻近肾皮质;肉瘤样肾细胞癌、44. 9% (35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50. 0% (4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仿; 3. 8% (3 /78)的透明细胞癌、12. 5% (1 /8)的混合细胞癌及所有乳头状癌和颗粒细胞癌强化程度明显弱于邻近肾皮质。结论 各型肾细胞癌在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肾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例,就其B超、X线(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CT、MRI及血管造影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80例行B超检查,均发现异常,确诊18例,误诊8例;48例X线检查,42例发现异常,确诊6例,误诊12例;72例行CT检查,均发现异常,确诊49例,误诊8例;12例MRI检查,均发现异常,确诊8例,误诊3例;69例血管造影检查,68例发现异常,确诊56例,误诊8例。结论:B超在发现肾脏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对确定诊断有较高价值,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肾癌的影像学方法。对CT不能确诊的可行MRI或血管造影,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助诊。  相似文献   

17.
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6例小肠Crohn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X线小肠灌肠13例,CT小肠造影15例,MRI检查13例(其中小肠MRI水成像和注气小肠灌肠分别为7例和6例),同时行X线小肠灌肠和CT检查7例,行X线小肠灌肠和MRI检查8例,行CT和MRI检查2例.结果:1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个节段性病变12例(92%),线形溃疡11例(85%),卵石征11例(85%),瘘管形成4例,不对称性病变伴假憩室样改变3例,误诊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3例.15例CT小肠造影表现为肠壁增厚15例(100%),强化增加13例(87%),多节段性病变13例(8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1例(73%),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瘘管形成3例.13例MRI表现为肠壁强化增加13例(100%),肠壁增厚12例(92%),多节段性病变11例(85%),肠管周围蜂窝织炎9例(69%),炎性肿块6例,瘘管2例.CT和MRI均未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结论:X线小肠灌肠易于显示小肠Crohn病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的特征性改变,对小肠Crohn病的初次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难以明确显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CT和MRI均难以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但可明确显示病变肠壁及其周围并发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脊索瘤 CT、MRI 图像,对术前诊断错误者进行影像分析及总结。结果术前12例诊断正确,6例误诊。颅底部9例,骶尾部8例,颈椎1例。CT与 MRI显示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6例;14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CT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9例病灶内或周边见点片状钙化或残存骨质。MRI示病灶呈等稍低T1 WI、高T2 WI信号;CT及 MRI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脊索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CT与 MRI结合对脊索瘤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管癌栓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胆管癌栓13例患者资料,其中3例进行了CT和MR检查,2例仅行CT检查,8例仅行MR检查,7例进行了MR胰胆管成像检查,13例均进行了超声检查.采用四格表Fisher 确切概率检验方法比较超声与CT、MR诊断HCC胆管癌栓的准确性.结果 13例HCC肿瘤及胆管癌栓均在CT或MRI上显示.4例胆管癌栓在CT上表现为胆管内软组织块影,动脉期可见癌栓轻度增强,癌栓远端胆管扩张.11例胆管癌栓在T1 WI上均呈稍低信号,T2 WI为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轻、中度强化.MR胰胆管成像上胆管癌栓表现为:胆管阻塞中断、狭窄或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梗阻上方胆管扩张,胆管突然截断或呈"鼠尾"状(5例);肝内胆管扩张,癌栓充满整个胆总管.胆总管不显示(2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胆管癌栓7例,误、漏诊6例.CT、MRI准确诊断12例,误诊4例,超声与CT、MRI诊断胆管癌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结论 CT或MRI对诊断HCC合并胆管癌栓及明确癌栓范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