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共50例(60)侧.结果 50例经临床6 ~ 48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91.4%,血管造影改善率87%,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毛细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96.6%.9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 介入导向靶血管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伴旋股外侧动脉(LCFA)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9月在漳州市中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2例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先行超选择栓塞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LCFA,尔后对股骨头滋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LCFA及闭孔动脉的主干和主要分支行超选择经导管动脉灌注(TAI)治疗,7~14 d后再次行TAI。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滋养动脉DSA表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多层螺旋CT(MSCT)影像上股骨头骨质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动静脉畸形瘘口均成功封堵,TAI顺利完成,技术成功率为100%。血管造影显示术后LCFA动静脉畸形消失,股骨头滋养动脉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形成。发生异位栓塞8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随访3~24个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第1次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显示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周围骨质增生、边缘硬化及囊变缩小。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微创、安全有效,有助于保留股骨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留置导管在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持续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 结果 19例均经临床6~12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临床症状改善率75.8%.63%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结论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1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及影像分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 ,评价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2 1例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 ,注入溶栓、血管扩张药物 ,治疗前后分别行DSA造影。结果 :2 1例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 ,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股骨头血供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对早期病变和非外伤性因素 (激素、酗酒 )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5F—cobra导管超选择地送至旋股内、外侧动脉或闭孔动脉,先行股动脉DSA血管造影,观察患侧股骨头血供情况,造影后将导管插入病变血管,注入药物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患髋股骨头血供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DSA血管造影显示:旋股内侧动脉分支部份狭窄或阻塞,治疗后血管记数明显增多,血管管经增宽,相互间吻合支增多,再通的血管显示良好。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明显改善血供状况,创伤小、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治疗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治疗股骨头血性坏死,是一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DSA对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前后股外、内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造影技术有关问题,着重介绍了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结果:本组资料经介入治疗后患侧血管DSA较治疗前明显改变者占61.1%,可见股外、内旋动脉分支增多、增粗、头上、下支明显延长至股骨头区,明显改善了血供情况,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成正比。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明显改善血液供应,减轻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探索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应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个月-36个月摄x线片与术前x线片对比观察股骨头骨质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个月-36个月后平片显示骨密度增高者占97.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后分别缓慢注入溶栓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结果 35例患者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达97.14%,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区血管增多、增粗,分布延长,X—线平片随访股骨头骨质明显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特别对Ⅰ—Ⅱ期患者治疗价值更高,对Ⅲ—Ⅳ期患者可减轻疼痛,延缓病程进展,推迟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10.
髂总动脉造影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造影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2例(216髋)患者,行选择性髂总动脉造影,根据影像确定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并经导管进行局部药物治疗,记录相关资料。结果全部髂总动脉造影显示清晰,股骨头以旋股内、臀下动脉、旋股外和闭孔动脉为优势供血动脉的分别为192髋、13髋、8髋、3髋,各占88.9%、6.0%、3.7%、1.4%。旋股内动脉发自股深动脉186髋,占86.1%;直接发自股动脉23髋,占10.6%;其他异位起源5髋,占2.3%;缺如2髋,占1.0%。旋股外动脉发自股深动脉211髋,占97.7%;起源于股动脉5髋,占2.3%。介入治疗总曝光时间一般不超过2 m in。结论髂总动脉造影有利于提高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效率、减轻血管损伤和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78例113个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管造影资料与45例46个正常股骨头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28例(35.9%),51支血管,其中髂内动脉壁支变异17支(33.3%),旋股内侧动脉变异29支(56.9%),旋股外侧动脉4支(7.8%),旋股内外侧动脉共干1支(2.0%)。对照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异常5例5支,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可能是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7个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eld ing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率达97.3%,X线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生骨生成。显示治疗后动脉血流增快,静脉血流情况改善。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经临床和血管造影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均接受了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治疗。该介入治疗操作是以Seldinger技术将5Fcobra导管经股动脉超选送至内,外侧旋股动脉后,进行血管造影与溶通治疗,结果 溶通治疗后,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区的血管计数明显增多。伴临床症状改善见于全部病例,其中,22例(79%)的疗效尤为显。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能明显改善股骨头血供状况,它是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储玉山  曹建民  黄健  朱小庆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11-1215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53例(194髋)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Ⅰ期22髋,Ⅱ期98髋,Ⅲ期74髋.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在其供血动脉内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耳部动静脉畸形的动脉供血情况。方法 2006年4月至2011年6月,对14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行双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记录供血动脉的起源及分支,观察耳部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及其分布特点。结果 14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共有供血动脉37支,其中耳后动脉14支、颞浅动脉14支,枕动脉7支,对侧颞浅动脉1支、椎动脉1支,未见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向耳部动静脉畸形供血。结论耳部动静脉畸形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耳后动脉、颞浅及枕动脉,对侧颞浅动脉、椎动脉供血少见,少见供血动脉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血液流变学改变在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疗效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ANFH)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ANFH组介入治疗前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指导临床治疗 ,进行疗效评估 ,观察ANFH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介入疗效的关系。结果 ANFH组血液流变学测定值高于正常对照组 ,部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NFH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介入疗效相关 (r =0 .4 75 ,P <0 .0 1)。结论 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内服中药,静脉注射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6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6例治疗后旋股内、外动脉血管分支数目较治疗前增多、增粗,7例闭塞的股骨头上动脉再通,但仍较细小,5例股骨头上动脉延长,6例无明显改变。疼痛消失46髋,明显减轻15髋。功能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2例(54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患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股骨头区血供情况,随后在髂内动脉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自体干细胞悬液,治疗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治疗后6个月,28例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不适得到缓解或消失,6例行髂内动脉造影显示股骨头区供血血管增粗,分支增多;2例X线片复查坏死骨质有不同程度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通过髂内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诊断及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58例76个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管造影资料,并与25例25个正常股骨头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31 例 41 支血管(53.9%),其中髂内动脉壁支变异 11 支(26.8%),旋股内侧动脉变异 26 支(63.4%),旋股外侧动脉4支(9.8%)。对照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异常 3 例 3 支,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本组患者发病原因及病史调查,除外病因,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是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一重要因素,在诊断及治疗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