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总结脑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特征,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7例脑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形态、边界、大小、密度及灶周水肿.结果 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1例.病灶数目共51个,位于额顶叶占66.6%(34/51),位脑皮层区占73.1%(37/51);病灶0.5~5.0 cm直径大小,CT平扫呈结节状或团块状高或稍高密度占86.3%(44/51),边缘粗糙,增强后大多呈环状强化,小病灶可呈结节样强化;MRI的T1WI平扫病灶大多呈稍高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黑洞"或"煤饼"样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表现与CT相仿,但强化的灰阶对比度高于CT;病灶占位效应明显,灶周均有水肿表现,常呈现"烘托效应";肝脑肺"三联征"占70.6%(12/17);CT综合MRI并以灰阶高低统一描述,则有"两等和(或)两高两低"征象.结论 脑泡状棘球蚴病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和MRI联合应用和综合评价对该病具很高的诊断价值,流行病学及相关免疫学检查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脑裂头蚴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探讨脑裂头蚴病的脑部MRI征象。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脑裂头蚴病15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的MRI征象。结果15例脑裂头蚴病患者脑内单发或多发不对称病灶共21个,顶叶8个,额叶6个,颞叶2个,枕叶2个,基底节、小脑半球及桥脑各1个。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病灶周围脑实质可见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10例,病灶均显示强化,大部分呈环形、串珠状或匐行管状强化。6例MRI复查发现2例病灶强化的位置及形态有改变。结论脑裂头蚴病的脑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扫描及追踪复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脑曼氏裂头蚴的特征性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曼氏裂头蚴的常规MRI特征性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例脑内曼氏裂头蚴,回顾性分析其常规MRI表现,包括病灶分布、数目、形态、大小、信号及强化情况。结果:脑曼氏裂头蚴的常规MRI表现为:6例均单发病灶,病灶位置表浅,3例位于顶叶,1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脑干后部;5例病灶形态不规则,3cm左右大小,T1WI呈不均匀低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中央略高,周围高信号;5例强化后表现为多个小环状强化,并不规则相套,呈“绳结状”;1例表现为环形边缘强化,壁中等厚度,内外壁较光整,强化病灶周围均可见轻微水肿未见以往文献中描述的白质退变或出血。MRI3例诊断为裂头蚴,3例诊断为寄生虫感染。5例MRI表现“绳节状”强化病例手术中可见活虫,1例MRI表现环状强化病灶者,环内囊腔中仅见少量虫体碎片。结论:“绳结状”强化是脑内曼氏裂头蚴的典型MRI特征,与胶质瘤及其他感染性病灶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但病灶呈单发囊腔表现时,易与脑脓肿及其他寄生虫感染混淆。  相似文献   

4.
脑曼氏裂头蚴病的MRI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脑曼氏裂头蚴病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脑曼氏裂头蚴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曼氏裂头蚴的MRI表现,包括病灶分布、数目、形态、大小、信号及强化情况.结果 6例脑曼氏裂头蚴的常规MRI表现:6例均单发病灶,病灶位置表浅,2例位于顶叶,2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脑干后部;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周边伴片状水肿;强化后表现为绳结状、小环状、串珠状、结节状及匐行管状强化.结论 脑曼氏裂头蚴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和MR随访复查有助于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5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CT和MRI均能发现脑裂头蚴痛患者脑内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为脑内多发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可见散在宽点状钙化2例,局部脑萎缩2例;增强后病灶呈环状、结节状强化。MRI显示病灶多位于白质区,于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呈结节状、环状、串状或扭曲索条状强化,以矢状面或冠状面图像上显示最佳;出现脑萎缩3例;对CT所见钙化显示不佳。结论:CT和MRI能检出脑裂头蚴病患者的脑内多发病灶,并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灶位于幕上.12个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36个为实质型,2个单纯囊型.囊性病灶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和高信号改变.实质型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增强,灌注成像可见壁结节和实性肿块呈明显高灌注表现.结论:成血管细胞瘤之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包虫病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包虫病患者的MRI表现,总结脑包虫病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8例脑包虫病患者中囊性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各9例.囊性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大小不等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部信号均匀一致,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扫描其内囊液信号可被抑制;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6例病灶周围无水肿带,3例破裂包虫囊肿病灶周围有水肿带;6例病灶见囊壁显示,3例病灶囊壁显示不明显;增强扫描3例破裂包虫囊肿有环形强化,6例病灶无强化;泡型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多发等T1、短T2簇状异常信号,病灶周围通常有类似脑肿瘤样的水肿带.病灶T2WI信号似"煤炭样"黑色的低信号,内见无数密集稍高信号的小囊泡影,小囊泡直径约1~10 mm为其特征性表现.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均见不规则的异常环形强化.2例脑灌注成像病变为低灌注改变.结论 MRI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显示脑包虫更准确,术前诊断率更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信号特点。方法:对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肝脓肿患者MRI平扫及增强后动态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单发肝脓肿13例,多发8例,共39个主病灶,15个伴多发子灶。39个主病灶中,"簇样征"3个,蜂窝网格状、花边样征24个,"环靶征"12个。平扫示主病灶T1WI间隔及壁呈等低信号、脓腔低信号,T2WI间隔及壁略高信号、内脓腔呈更高信号;子病灶中央见点状T1WI低、T2WI高信号;20个主病灶周围见片状或肝段性T2WI高信号。增强后动态扫描:①动脉期肝脓肿27个主病灶分隔及边缘轻度强化,12个主病灶壁轻度强化、其中10个壁边缘明显强化;②门脉期分隔或/和壁强化逐渐明显、壁边缘持续强化,边界更加清晰;③延迟期(1~5min)分隔或/和壁持续强化。30min延迟扫描8个主病灶,壁内层仍见强化,壁边缘强化减退;④子病灶环边缘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⑤主、子病灶坏死脓腔均无强化;⑥28个主病灶周围见片状或肝段性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好的显示肝脓肿的发生、演变、发展及转归过程,反映肝脓肿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在肝包虫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122个肝脏占位性病灶(22例肝囊肿40个病灶,23例肝癌32个病灶,29例肝细粒棘球蚴病35个病灶,1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15个病灶)的DWI图及ADC图,并测量病灶的ADC值,比较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肝囊肿、肝癌、肝细粒棘球蚴病及肝泡状棘球蚴病的ADC值分别为(4.33±0.25)×10-3(、1.63±0.08)×10-3(、3.50±0.35)×10-3和(2.22±0.23)×10-3mm2/s,各病变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ADC图上肝细粒棘球蚴病的囊液呈高信号,包膜呈低信号;而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液化坏死区表现不一,部分病灶的液化坏死区呈明显低信号。结论:DWI和ADC图分析及ADC值测量可为不典型肝包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尤其是病灶ADC值的测量对单囊性细粒棘球蚴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脑泡型包虫低场MRI表现,以提高非疫区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泡型包虫病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0例脑泡型包虫病例中,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6例.7例合并肝泡型包虫.2例合并肺泡型包虫.脑泡状棘球蚴呈不规则实性肿块,T1WI、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尤其是在T2WI上的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低场MRI对检出脑泡型包虫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羊脑泡状棘球蚴(AE)病实验模型的方法,以利于人类脑 AE 病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实验用健康新疆大尾羊10只,直视下颅骨穿刺,脑内接种 AE 源头蚴,8个月后用 MRI 观察羊脑 AE 生长状况,剖检后分析形态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经病理及 MRI 证实,成功建模4例,成虫率40%(4/10),4例均为单发病灶,1例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T2 WI 表现为低信号背景下多发小囊泡群,3例 T2 WI 表现为低信号,光镜下观察病灶区有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周围小血管闭塞并伴有炎性反应。结论人工接种鼠源性 AE 原头蚴悬液建立羊脑 AE 病模型可行性高,方法简单,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脑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内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脑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表现。MRI采用T1flair、FrfseT2WI、T2flair及Gd-DTPA增强T1WI检查。结果:病灶绝大多数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及基底节区,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灶周水肿明显,结节状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呈典型“环靶征”,灶周水肿较轻,环形强化。T2flair和增强扫描病灶显示较佳。结论:脑多发性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27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 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脑脂肪栓塞的MRI及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脑脂肪栓塞(CFE)的临床及MRI及CT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3例急性CFE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结果 (1)3例均为长骨骨折,在外伤后或骨折固定、复位数小时后突发精神状态改变。(2)醒状昏迷是主要临床表现。(3)3例患者MRI能明确显示病灶,1例CT显示了病灶。(4)MRI、CT显示脑内病灶均呈基本对称性分布,为边缘模糊的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CT呈低密度。病灶均累及脑干、分水岭区脑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2例病灶累及小脑。(5)1例患者发病康复治疗3个月后MRI复查示脑内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急性脑脂肪栓塞的临床及MRI、CT影像改变具有特征性,MRI在病灶显示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状态下并发脑脓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免疫抑制并发脑脓肿的MRI表现,常规行T1WI、T2WI和增强扫描.结果:7例患者共发现50个小脓肿灶,其中位于额叶10个,项叶17个、枕叶9个、颞叶8个、丘脑1个,小脑5个.主要MRI表现为脑内多发类圆形病灶,位置较深,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较大病灶周边有轻度水肿,Gd-DTPA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小环状强化,壁薄、光滑.结论:免疫抑制状态下并发脑脓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脑淋巴瘤的MR表现,评价MR对脑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16例脑淋巴瘤。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轴位、冠状位SET1WI,轴位FSET2WI,轴位FLAIR,轴位SET1WI增强扫描,对肿瘤大小、形态、信号、位置、强化特征分别分析。结果5例单发,11例多发,共34个病灶,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3.5%(25/34)。34个病灶均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22例,类圆形肿块或结节12例。瘤周轻度、中度水肿各16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26个,略低信号5个;在T2WI呈等信号12个,呈稍高信号21个。大部分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表现不均匀、周边及分隔样强化。两名医生诊断一致性良好,K=0.70。结论脑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练掌握MRI征象可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病理基础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点,复习文献,探讨MRI新技术对颅内原发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MRI特征。结果:8例中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T细胞性2例。3例为单发病灶,5例多发。4例病变位于近中线深部脑组织,4例靠近脑表面。MRI平扫瘤体T1WI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中等或稍高信号。DWI多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MRI新技术,可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增强扫描,分析其病理特点与MRI表现。结果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内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伴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的多发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不同程度弥散受限;增强扫描主病灶多呈典型的花环状强化,子病灶多根据转移时间的早晚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I多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占位,病变形态不一,呈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