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和上皮细胞(GEC)的相互作用。方法运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双同位素标记技术,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GMC条件培养液(GMC-CM)对正常大鼠GEC掺入35S、3H-亮氨酸和3H-TdR的影响,以及肾病大鼠GEC-CM对正常大鼠GMC掺入3H-TdR的作用。结果肾病极期的GMC-CM明显促进了GEC增殖及合成含硫化合物、蛋白质的功能,反之肾病极期GEC-CM则明显刺激了GMC增殖。结论GMC和GEC可通过其可溶性产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尽管目前在病原学及易感因素方面仍所知甚少,但已经确认肾小球疾病多为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或代谢异常所致疾病。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体外实验研究中已经证实,在各种慢性进展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不仅肾脏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可以释放炎症介质,受刺激活化的肾脏固有细胞也可以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等形式刺激邻近的细胞产生更多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促进炎症病变的持续进展,导致肾小球的硬化与小管间质的纤维化。此外,大量蛋白尿、高血脂、高血糖以及…  相似文献   

3.
肾脏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共同通路 ,其本质是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在肾小球和肾间质异常堆积 ,导致肾毁损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ECM的过多堆积缘于ECM的产生增多和 /或降解减少。近年来 ,关于ECM解降系统 ,尤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s ,TIMPs)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已渐受到关注 ,并有一些可喜的研究进展。1…  相似文献   

4.
肾病患儿免疫细胞对肾小球上皮细胞合成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免疫细胞对肾小球上皮细胞(glomerularepithelialcelGEC)合成功能的直接作用。方法应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同位素掺入及放射免疫技术,以总胶原,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的合成为观察指标,动态研究了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PBMC)对GEC生物功能的影响。结果(1)肾病极期未经激素治疗组(未治组)PBMC上清明显促进了GEC合成层粘连蛋白;(2)未治PBMC上清抑制了GEC合成总胶原;(3)未治组PBMC上清促进了Ⅲ型前胶原的合成,而对Ⅳ型胶原的合成无明显影响;(4)肾病患儿PBMC的上述作用与是否足量激素治疗有关,而与尿蛋白能否阴转、肾组织病理类型、肾病临床类型等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肾病患儿循环免疫细胞可影响GEC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免疫细胞的这种活性可被激素治疗改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染色及HE染色。结果表明ICAM-1,VCAM-1在正常肾脏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上的表达分布不同。结果提示,它们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转分化机制是重要的致纤维化机制,上皮细胞可能转分化为间充质细胞。本文综述间充质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和治疗干预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转分化机制是重要的致纤维化机制,上皮细胞可能转分化为间充质细胞.本文综述间充质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和治疗干预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凝血纤溶系统与细胞外基质调控系统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现今的研究观点认为,肾小球内凝血纤溶障碍导致慢性进展性肾损伤的机制除了由于微血栓的形成引起肾小球缺血性损伤之外,局部活化的凝血因子及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的沉积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具有直接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包括干预细胞外基质(ECM)代谢调控系统,影响局部ECM代谢过程。一方面,内皮下沉积的纤维蛋白相关产物可以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使肾小球内皮细胞赖以新附的ECM过度降解,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脱壁;另外,凝血酶可以上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  相似文献   

9.
肾小球系膜细胞、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与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小球系膜细胞(MC)及其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MC研究需关注种属差异,MC培养有助于研究糖尿病、脂质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过程。ECM主要由MC等分泌。ECM随肾内细胞增殖而增殖,多种类型肾炎发展与此有关。细胞因子PDGF、TGF、IL-1、IL-6、TNFx及活性物质如内皮素、Ang、植物凝集素、TSP等对MC有重要影响,这在病理情况下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痰瘀互结与肾内微型Zheng积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慢性肾衰竭 (CRF)的病理基础是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以下简称肾纤维化 ) ,因此肾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 :感染及损伤引起宿主肾细胞与渗入的细胞相互作用 ,释放体液因子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 ) ,导致宿主肾细胞(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小管间质细胞等 )的表型变化。细胞表型变化可使它们获得平滑肌细胞及纤维细胞的一些特征。出现细胞浆和细胞骨架蛋白的新表达 ,使细胞外基质 (ECM )产生增加 ,纤维过度增生 ,最后导致肾纤维化及疤痕形成 ,肾单位减少 ,发生CRF。…  相似文献   

11.
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鼠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3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降脂及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作用是否与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改变有关。方法用嘌呤霉素致肾病综合征大鼠,随机分肾病对照、中药、西药治疗三组。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观察肾脏TGFβ1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以计算机图象分析进行半定量比较。结果正常组,可见TGFβ1蛋白及mRNA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微弱表达,肾小球系膜区TGFβ1mRNA弱表达。其余各组TGFβ1蛋白表达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mRNA表达位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后者表达更明显。两治疗组TGFβ1表达较肾病组明显降低(P<0.001),两治疗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细胞外基质沉积均明显少于肾病对照组。结论黄芪当归合剂及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肾病综合征鼠能明显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同时使TGFβ1表达的下调。提示黄芪当归合剂可能通过这一下调作用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清C Ⅳ、LN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是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厚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细胞外基质 (ECM)聚集、系膜细胞的增生是造成肾小球纤维化、硬化的基础 ,血清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是ECM和病理肾基底膜的重要化学成分。研究表明 ,肾小球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CⅣ、LN伴有合成和降解的异常 ,因此对MSPG患者血清CⅣ、LN的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对MSPG发病机制的认识 ,对判定疾病的发展及肾脏病理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MSPG患者血清CⅣ、LN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二者水平与肾脏病理及肾功能的…  相似文献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依赖蛋白酶,它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转运、组织重塑[1]。MMP-9是MMPs家族中最大的成员,主要降解IV型胶原,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对细胞的迁移、侵袭、活化及动脉硬化的形成、血管重塑等均起重要作用[2]。我们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MP-9 mRNA表达的研究,探讨MMP-9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1)正常对照组(NC):18例,男 10例,女 8例,年龄 25- 62岁,均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染色及HE染色。结果表明ICAM-1、VCAM-1在正常肾脏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上的表达分布不同;结果提示,它们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关系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疾病的结果,而且在肾脏慢性病变的进行性发展中独立地起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包括:①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②尿蛋白本身或通过其诱导巨噬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趋化物质,使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继发肾组织损伤;③尿蛋白刺激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导致基质蛋白的大量沉积和肾间质纤维化。本文综述了蛋白尿在慢性肾脏病变进行性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益肾泻浊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内皮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肾脏疾病 ,尽管其病因、病理类型不同 ,但最终结局均为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内皮素在CR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它可改变肾血液动力学、血粘度、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增殖。益肾泻浊方是我们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剂 ,经临床验证有效率达85 .6 %。该方能改善肾功能 ,降低尿蛋白 ,抑制MC、成纤维细胞 (FC)增殖 ,减少ECM积聚。本实验在此基础上 ,研究益肾泻浊方对 5 /6肾切除CRF大鼠ET - 1表达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机理。资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及分组 清洁级雄性…  相似文献   

17.
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尽管原发病因各不相同,也不管原发病因治疗控制效果差异,慢性肾脏疾病总是一致性地向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dal disease,ESRD)方向进展。这些疾病的同向转化,即使原发病控制良好(如高血压肾病控制血压后、或者糖尿病肾病控制血糖后),疾病转归仍然符合这个规律。这些结果提示: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恶化,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同时,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病进展到ESRD共同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蛋白激酶C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高糖诱导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并促进DN发生、发展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糖尿病肾脏PKC活化的机制及PKC活化对肾脏功能、结构的影响,说明PKC与DN密切相关,PKC抑制剂的使用为DN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低氧与慢性进展性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慢性肾脏病存在着进行性发展,即所谓的进展性肾脏病(PRD),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目前关于PRD进展机制的学说很多。上世纪末英国学者Fine提出的“慢性低氧学说”正日益受到重视.它强调了肾脏小管间质的慢性氧缺失在肾脏疾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低氧可诱导肾脏固有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导素,在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我们现对近期PRD与低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蛋白尿的非特异性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表现,是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危险因素,多数肾脏疾病与蛋白尿有关。近来,更加引人关注的发现是蛋白尿与肾病患者的肾脏生存率有直接关系,重度蛋白尿患者预后不佳,除肾小球疾病外,此现象也可见于非肾小球疾病,如肾盂肾炎、返流性肾病和多囊性肾病等。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各种肾病中蛋白尿的水平与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速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