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使用导管法测定38条健康成年杂文狗希氏束电图,其各间期正常均值分別为P—A间期18.2±7.5ms,A—H间期52.6±11.3ms,H-V间期21.5±7.7ms,H间期12.3±3.6ms。与正常人体希氏束电图各间期时值相比,狗各间期时值相对较短,且狗希氏束电图上各间期时值变化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2.
希氏束电图已为复杂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疾病的了解作出很大的贡献。在有经验者手中,希氏束电图简单、安全,对于从这些研究所取得的认识,不能有所争论。然而,同所有推广到临床医学中的新技术一样,必须小心地估价其利弊。最后,希氏束电图是否在临床上继续应用或被淘汰,将取决于对病人的治疗能否提供必需的知识、诊断技术和电生理认识。通过区分AH和HV间期以鉴定房室结和希氏-浦顷野传导,已经证实了我们关于房室传导异常的推理。应用心腔内心电图包括希氏束电图,完全有可能测定心房内传导时间、窦房结折返、各分支部位之间的传导和  相似文献   

3.
<正>希氏束电图的导管记录技术的问世奠定了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成为心脏病学一门新的亚学科的基础,本文将回顾希氏束电图记录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该技术的基础上,直到最近出现的希氏束起搏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进展。这些新技术基于良好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基础,因应用导管技术实现永久性希氏束起搏是可行的。快速涌现的大量证据已显示永久性希氏束起搏不仅是CRT(双室起  相似文献   

4.
心房程序刺激配合希氏束电图证明:希氏束内不同步传导可产生束支阻滞或分支阻滞心电图形。从临床病例及实验资料观察,希氏束内不同步传导都为希氏束器质性损伤所致。隐性希氏束内传导障碍体表心电图正常,但心房程序刺激可显示H波增宽,H波分裂和QRS呈束支阻滞型。  相似文献   

5.
双束枝阻滞患者的常规电生理检查包括记录传导间期(用希氏束电图)与心房超速起搏。由心房起搏的希氏束(H)远端阻滞不常见,从理论上讲,此现象提示希氏—浦金氏系统传导异常,可能与其后发生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最佳信号估值技术研究了体表希氏束电位的无创性实时记录。经用于临床,21例中10例检出H波。体表希氏束电图的H波时限、PH和HV间期与文献报道的心脏内希氏束电图相应指标很接近。本文分析了影响H波检出率的各种原因,其中P波高频成分对H波的掩盖作用,从目前技术上和理论上看是无法克服的,其他原因都可通过提高设备信噪比的办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报告经希氏束电图证实的9例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全部患者均可见分裂的希氏束电位。并对该心律失常的希氏束电图和体表心电图表现,以及注射阿托品后的心室率改变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还是寒窗苦读的学子,也是我步入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初期,我就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Scherlg教授的崇拜者和粉丝了(图1)(通过读他的文章我对希氏束电图有了最初了解,并从此走进了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大门,还按照他指出的方法,我成功记录了希氏束电图,并完成了硕上及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permanentjunctionalreciprocatingtachycardia ,PJRT)是一种少见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房室旁路具有递减传导特性 ,并且通常位于后间隔部位。本文报道一例希氏束旁房室旁路所致的PJRT。患者女性 ,2 6岁。可追溯并经心电图证实的持续性心动过速病史 3年 ,心室率波动于 12 0~ 15 0次 /min ,伴有心悸、箭头所指为P波图 1 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希氏束部位的心房激动领先 ,RS2 刺激使心房激动延迟。HRA =高位右心房电图 ;HBE =希氏束电图 ;CS5……CS1 =冠状静脉窦近端至远端电图 ;H =希氏束电位图 …  相似文献   

10.
体表逐搏希氏束电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陈训  陆坤 《心电学杂志》2006,25(2):85-88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使用极低噪声3通道高增益放大器。16位A/D转换,通过USB接口,应用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方法对微信号进行处理,对36例志愿者和30例患者进行体表逐搏检测,并对60例患者应用心内导管记录方法和体表逐搏检测方法进行实时对照研究。结果36例志愿者、30例患者和60例经心内导管对照的患者用体表逐搏希氏束检测仪均清晰地记录到心房与心塞之间的希氏束电活动,检测成功率100%。结论用体表逐搏记录到的希浦氏电活动是可靠的。希氏束电图的逐搏检测对电生理研究和诊断房室传导阻滞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报道6例中间隔右侧旁道的特殊类型──邻希氏束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内标测和消融证实该类旁道位于中间隔右侧的前上部,邻近希氏束的影象显示其距离在0.5cm以内,有效消融靶点局部电图均记录到H波(≤0.01mV),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V─A间期短于或等于希氏束电图上的V─A间期,V波与A波之间有旁道电位,强调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放电,6例患者心动过速在放电5s内终止,其中4例出现交界区早搏或短阵交界心律,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停止放电后均恢复窦性心律。笔者提出恢复后的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是旁道阻断而正常房室传导无损伤的重要依据。连续放电可完全阻断旁道。  相似文献   

12.
希氏束起搏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新方法。希氏束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是相对生理性的起搏模式。对于心衰、左束支传导阻滞等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希氏束起搏和双心室起搏有着相同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希氏束的解剖结构、希氏束起搏的定义,及其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临床适应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经希氏束电图(HBE)证实的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4例。男1例,女3例,基础心脏病有原发性心肌病3例,另1例为法乐氏四联症手术后引起的。HBE系采用导管技术记录的。例1 HBE示分裂的希氏束电位(H和  相似文献   

14.
信号叠加技术检测体表希氏束电图的临床价值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110003)内科张军马云腾徐映红赵丽王丽明林冬芳舒艳宁金玉华心功能室陈文革王广辉希氏束电图是描记心内传导系统电位变化的曲线,它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由于该电位极微小,体...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操作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房室结改良1.标测(1)快径(FP)消融:首先用大头导管记录清楚的希氏束电图,然后将导管顶端慢慢向心房侧后撤,直至显示大房(A)波、小室(V)波,希氏束电图刚消失或极小,振幅<50μV,即为 FP 的消融部位。(2)慢径(SP)消融:有三种标测方法:①下位法。首先用大头导管记录希氏束电图,然后将导管顶端下垂,显示小 A 波,大 V 波(A/V<0.40),其间记录不到希氏束电图处,为消融部位。②中间隔法。在左或右前斜位30°时,将大头导管放置在希氏束导管顶端与冠状窦口连线中点消融。③后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希氏束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9例为完全性双束支阻滞,8例为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5例为完全性房室结阻滞。在17例希氏束及其以下的房室传导阻滞中,有13例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效果均良好。提示希氏束电图对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981年Scheinman等首先使用经导管心内电灼法阻断希氏束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以来,心内电灼法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又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本文拟就该技术的基本现状作一概述。概况利用电灼的技术阻断希氏束最早源于Beazell研究小组。他们将连于除颤器的套针定位于狗的房室交界区,使用电能闭胸切断希氏束获得成功。但因套针质硬,又缺乏心腔内电图定位,不仅形成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HB)的成功率低,且可致心房穿孔和间隔血肿等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18.
希氏束电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沛然 《山东医药》2000,40(7):47-48
希氏束电图 (HBE)是将多极导管插入心腔所记录的希氏束兴奋过程中微小的电位变化 ,其对确定房室传导阻滞 (AVB)部位、程度及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 HBE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等介绍如下。1 检测方法正常的心脏兴奋传导为窦房结→房室束→房室结→希氏束内→希氏束远端→左、右束支→浦倾纤维→心室肌。从房室结到束支发生阻滞者称 AVB;阻滞部位在房室结者称希氏束上 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远端和束支者称希氏束下 AVB。希氏束电位变化很小 ,用体表心电图不能测出 ,只有用 HBE才能记录到。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体表电信号叠加平均方法检测希氏束电图136例,其中102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心脏病患者共34例,其中有6例为可疑病窦,同时进行腔内导管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类心血管疾病组所测结果符合临床诊断;正常对照组所测各间期数值与腔内导管法所测之数值极为接近,故体表希氏束电图法可做为检测心律失常辅助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信号叠加方法记录体表希氏束电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信号叠加方法对13例先心病患者(其中12例心电图上无传导异常表现,1例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行了体表希氏束电图的测定、采用X、Y、Z正交双极导联,叠加300~400次心动周期,滤波频率为40~250Hz。测定结果与心内希氏柬电图进行了时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相关性,各间期相关系数为0.70~0.92。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体表希氏束电图可为其提供定位诊断。从而证实信号叠加方法记录体表希氏来电图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