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高能量损伤致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绞锁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同期前后联合手术,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1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实施前、后路或前后联合手术。新鲜脱位并绞锁者采用同期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复位,全椎板切除减压,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椎体骨折并脱位或病程超过两周的陈旧性颈椎脱位并绞锁者采用同期后路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13例颈椎骨折脱位均恢复了正常序列,无神经功能恶化。本组11例获得了13~29个月随访,平均为16.8月,术后大部分患者(11/13)神经功能改良ASIA分级上升。住院时间平均19天。结论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行同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联合运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7例,7例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后路切除部分小关节突,撬拨复位,植入后路侧块钉棒内固定系统,再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及钢板内固定。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X线片示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全部牢固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均获得良好的重建和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Frankel分级平均有1级以上改善。结论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具有容易复位、充分减压、术后即刻稳定的优点,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手术策略。方法:1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先前路松解瘢痕等阻碍复位因素,之后进行后路手术解除后方交锁与脊髓压迫并植骨固定,再进行前路植骨固定。结果:14例全部获得随访,无骨不愈合,脱位椎体复位良好,颈椎生理曲度、脱位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良好。术后颈部酸痛症状消失;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cel分级,均达E级。结论:前-后-前路I期联合手术策略是一种治疗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稳妥、安全、彻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伴有关节突绞锁的颈椎脱位采用传统的颅骨牵引方法很难复位,需要反复透视或摄X线片观察以调整牵引的重量和颈椎的位置。后路手术解除关节突绞锁,可以很顺利地使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本文对21例早期后路解除关节突绞锁复位并行丝线固定,然后前路行自体髂骨植骨颈椎自锁钢板(CSLP)固定的颈椎外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期复位减压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复位减压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伴截瘫24例,颅骨牵引复位成功19例,复位失败5例。24例均进行早期手术减压治疗,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70h。复位成功的19例施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复位失败的5例先行后路切开复位,然后一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除全瘫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不全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患者施行早期复位减压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下颈椎的骨折脱位常伴有单侧或双侧的关节突交锁.由于可能同时伴有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在解锁并复位下颈椎时因脊髓受压常会出现神经功能的加重和恶化。有作者认为,在此情况下应采用前路切开减压、复位及融合固定,不推荐使用闭合牵引复位或后路切开复位固定,但不同的治疗中心有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措施。1998年4月至2005年7月.本院骨科对17例神经功能正常或部分神经功能损伤的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融合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伟  陈长安  杨勇  杜良杰 《中国骨伤》2004,17(12):729-731
目的:探讨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采取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颅骨牵引下切开复位。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充分松解后方关节突交锁与脊髓后方压迫。然后置平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安放钢板固定。结果:15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平均融合时间3.3个月,无植骨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无术中血管、神经系统损伤,颈椎生理曲度、脱位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维持良好。12例脊髓不全损伤神经功能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解除后方关节突的交锁及椎管的压迫,经前侧入路复位、植骨与固定,可完全恢复颈椎的序列,使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植骨块与上下椎体间接触面积增大,融合率较高,安放钢板操作容易,颈椎术后即刻得到稳定,减少了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 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5例;年龄19 ~74岁,平均40岁;损伤节段:C3.4 2例,C4.5 8例,C5.6 6例,C6.7 4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5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5例;同时伴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7例;术前脊髓损伤情况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0例,D级2例.19例骨折脱位处无椎间盘突出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绞锁复位的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未复位者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同定术,1例C6.7骨折脱位者C6.7椎间盘突出并且位于上位椎体后侧,行C6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均获复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4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除完全脊髓损伤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他患者脊髓损伤均至少有1级以上恢复:5例B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D级1例,10例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E级4例,2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后前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类型、颅骨牵引复位与否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方法对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单侧小关节交锁10例,双侧小关交锁16例)行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损伤。26例均获随访,时间5~6个月。患者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滑脱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术中只要掌握好复位技巧,能解决脱位和交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颈椎关节内固定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颈椎尤其后部结构损伤采用关节突内固定可获得稳定性。作者报告13例颈椎关节突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颈椎损伤11例,其中3例关节脱位或绞锁,5例关节突或椎板、椎弓根骨折脱位,2例椎体爆裂骨折前路术后形成后突畸形,1例椎体压缩骨折和椎板骨折;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不稳2例。对关节脱位绞锁于手术复位后内固定,椎板植骨。椎板关节突骨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后内固定。椎管狭窄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采用直钢板固定10例,钩形钢板3例,固定节段3~5节不等。术中未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12例固定牢固,融合良好,1例出现螺钉松动。关节突内固定对椎板减压后颈椎不稳,关节脱位绞锁,椎板关节突骨折具有优越性,固定节段可长可短。手术操作中要求精确的进针点,一定的进针方向和深度,只有这样,手术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2009,22(8):583-58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2000年2月至20108年2月手术治疗5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男45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坠落伤17例,压砸伤5例。骨折脱位节段:C3-C4 4例,C4-C5 13例,C5-C6 32例,C6-C7 8例。骨折脱位类型:单侧小关节脱位3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25例。神经损害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9例,B级17例,C级19例,D级12例。手术入路:14例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32例前后联合手术。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效果按神经功能(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骨折脱位节段完全复位,颈椎序列与曲度恢复正常,无节段性不稳,前路植骨融合均于术后12周获骨性融合。结论:单节段新鲜骨折脱位,颈椎牵引容易复住者或爆裂性骨折、严重成角畸形,选择前路手术;颈椎椎板或关节面骨折,压迫以后方为主或多节段颈椎损伤,选择后路手术;对于脊髓受到前后夹挤性压迫时,宜选择前后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行后路复位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定期X线摄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以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32个月(平均21.5个月),27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4级,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后路有限固定的前后路联合治疗陈旧性下颈椎交锁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治疗难复性小关节交锁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10年8月,18例陈旧性下颈椎脱位患者,经三维CT检查16例有双侧关节突交锁,2例单侧关节突交锁;MRI检查发现,18例患者均有椎间盘损伤,其中2例为椎间盘突出,9例为椎间盘破裂,7例椎体骨折伴椎间盘破裂。所有患者均进行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及CT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颈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落,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神经损伤无加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治疗难复性小关节交锁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可以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解除颈髓压迫,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不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上颈椎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的分型以及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6例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4-75岁,平均44岁。其中齿状突骨折5例,寰椎骨折3例,Hangman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3例。颈椎MR检查:5例颈髓有不同程度受压和T2相高信号改变。根据其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果: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治疗9例,均获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均愈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未发生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结论:X线片、CT扫描及MR检查是上颈椎损伤必要的诊断措施,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牢固固定上颈椎,同时又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6例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前、术后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法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早期死亡1例。15例获1~6年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者7例,明显改善者6例,2例无改善。结论完整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行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后行棘突“8”字张力带钢丝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颈椎脱位前路手术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2007年,34例下颈椎不稳定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减压、复位及植骨钛板固定的手术。单侧关节突交锁13例,双侧21例。"三维旋转复位"法:上椎体冠状面旋转,复位侧的椎小关节分离;椎体间撑开时使上椎体矢状面前曲至上下关节突分离到"尖对尖"的位置;上位椎体水平面旋转向后上关节突绕过下关节突,完成复位。双侧脱位以相对方法复位。结果32例(94.1%)满意复位,2例需要后路手术。随访时间平均38.4个月,均牢固骨性融合。14例不完全性损伤者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ASIA残损分级平均提高1~2级;12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等得到缓解,其中4例ASIA残损分级平均提高1~2级;其余脊髓功能无恢复,ASIA残损分级无变化。结论"三维旋转复位"可以减少复位时脊髓实际牵拉距离,提高复位的安全性;急诊前路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颈椎交锁型和水平脱位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交锁和水平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徒手复位和牵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下颈椎交锁脱位、水平脱位伴骨折,并有不同程度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损伤15例病人。结果本组治疗13例得到6~18月的随访,平均11月。有12例脊柱稳定,无继发性滑脱,无显性脊柱退变和迟发脊髓损伤。脊髓和神经根恢复分优者4例、良者6例、可者2例、差者1例;优良率达80%。结论急性下颈椎交锁及水平脱位,临床可以通过徒手复位和牵引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想复位。结合脱水剂、微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神经介质等药物应用,促进脊髓神经组织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准确性。[结果]本组31例中,共置入13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CT显示,13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穿透皮质率4.4%,但均未造成脊髓、神经、血管压迫等。经随访,X线显示所有病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断钉及内置物松动现象。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颈椎骨折脱位行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Iso-C 3D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76例外伤性颈脊髓损伤中24例无骨折、脱位病例的回顾分析,认为MRI对不伴骨折或脱位的颈髓损伤的诊断是目前较可靠手段。提出这些病例可分为脊髓压迫型和无脊髓压迫型。治疗上前者以前路减压为佳,而脊髓内外联合减压术对阻止后者神经损害的进展有帮助。早期诊断,尽早制动,牵引乃至手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治疗7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11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27例,D级24例,E级13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本组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I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能够获得较好的脊髓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