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到2010年,我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人数超过100万[1],现代透析的目标一是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二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远期透析出现的并发症越来越多,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当前血液净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并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特征及其与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讨不同透析膜对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ESRD未透析(N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5例,分别采用醋酸纤维素膜(CA)、低通聚砜膜(PS-LF)、高通聚砜膜(PS-HF)进行透析,以及8例健康对照组(HC)的外周血T细胞,经PHA刺激培养24h后锚定蛋白(AnnexinV)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FN-γ及IL-4的水平。结果:ESRD患者未透析组及3种膜透析组T细胞AnnexinV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透析组患者T细胞AnnexinV的表达以CA组最高,PS-HF组最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D患者各组IFN-γ的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AnnexinV的表达呈负相关;IL-4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AnnexinV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SRD患者存在Th型细胞因子的失衡,呈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T细胞的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3.
1976年CAPD问世以来,业已公认,它是CRF、ESRD较好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根据我国几个大城市的统计,CRF的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约90人,而且还具有几个特点,其发病率以青壮年居多,在一定程度上随人口的增加而递增,有逐年累积的倾向。国外某些透析中心统计资料表明,接受透析治疗的CRF患者占人口1—3人/万,其中HD约占3/4。新近美国、日本资料提示能够接受肾移植的CRF的人数,也只占全部慢  相似文献   

4.
对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来说,腹膜透析(PD)是成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较血液透析具有更有效地保护患者残肾功能、改善贫血、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社会回归率和降低社会经济负担等优点。随着PD相关技术和研究逐渐成熟,选择PD治疗的患者增多,从而影响PD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备受关注。文章分别从透析并发症、透析充分性、营养与支持、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PD患者生存率(或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为PD患者提高生存率、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Ⅱ型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梅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2):141-143,14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所致终末期肾病(ESRD)脑卒中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肾内科Ⅱ型DM所致ESRD接受血透患者(Ⅰ组,n=36)进行了分析,对照组为年龄和性别匹配的Ⅱ型DM肾功代偿期尚不需透析患者(Ⅱ组,n=59)和非糖尿病肾病(DN)所致ESRD接受血透患者(Ⅲ组,n=50)。收集以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透析龄、血糖、血肌酐、脉压差(PP)、脑卒中发生类型、周围血管病变、血清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各组相比:Ⅰ组脑卒中总发生率最高,为22.2%,Ⅱ组为10.2%,Ⅲ组仅为4%;I组、Ⅱ组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组(P<0.05);Ⅰ组脑出血发生率虽显著高于Ⅱ组(P<0.05),但该两组的脑梗塞发生率却相似。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脑梗塞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PP、CHOL。结论Ⅱ型DM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高于非DM所致ESRD患者,脑卒中发生的最危险因素为PP和CHOL,血液透析可能是导致Ⅱ型DM患者脑卒中几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是由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类遗传性肾病,按其遗传方式又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 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该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肾脏囊肿进行性增大、增多,破坏正常的肾脏结构,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只能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我们在参考国内外本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该项指南,旨在总结多囊肾病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临床处置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为该病的诊治提供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开始进行透析的患者有许多可能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据美国WedMD大众医疗新闻网(2010-03-01)报道,发表于3月美国肾脏学会临床期刊(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Society of Nephrology)的研究结果,在冬天开始长期透析的血中白蛋白值低的肾脏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  相似文献   

8.
正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代谢能力明显下降,机体内代谢废物不能自主排出,造成电解质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1]。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ESR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即使医疗水平不断发展,ESRD死亡率仍居高不下[2]。肾脏替代是临床上常采用的ESRD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  相似文献   

9.
钙化性主动脉狭窄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其病因及发生机制尚无一致意见。作者在412例尸检中检出本病4例(1%)。采用重新取材描述瓣膜的大体改变,用HE及弹力纤维等特殊染色,进一步观察主动脉瓣膜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本组病例有以下病理形态学特点:(1)心脏体积增大,表现为左室肥厚、心室扩张、主动脉瓣膜增厚、  相似文献   

10.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6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伴有狼疮肾炎,约有5%~20%的狼疮肾炎患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最终导致死亡。趋化因子作为炎症与免疫反应的桥梁,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IFN-γ诱导型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在狼疮肾炎发生发展以及辅助性诊断中的作用,以寻求狼疮肾炎诊断治疗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autosomaldominantpoly cystickidneydisease ,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 ,发病率约为 1‰[1] 。本病通过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男女发病率相等 ,外显率几乎 10 0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双侧肾脏形成多个液性囊泡 ,囊肿进行性长大 ,造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肾衰。除肾脏外 ,还常伴有肝、胰、脑、心等多个器官受累。ADPKD属延迟显性遗传 ,一般在 4 0岁左右才出现临床症状 ,得以诊断。而此时患者多已将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ADPKD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 ,产前和症状前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对不同时间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睾酮和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2015-01-01—2016-12-31在本院进行透析治疗患者64例,按其透析方式分为HD组和PD组,各3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3个月、透析6个月后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和透析前、透析6个月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变化。结果:透析前两组患者总睾酮、游离睾酮、Hb、RBC、Hc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透龄增加,PD组患者总睾酮、游离睾酮逐渐增加,PD 3—6个月后显著高于HD组;PD 6个月后患者贫血状态得到有效纠正,其Hb、RBC、Hct升高,明显优于HD组(P0.05)。结论:PD 3个月可明显升高男性ESRD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纠正肾性贫血,效果优于HD。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1型和2型糖尿病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发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N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5%[1].近些年,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成为糖尿病肾病(DN)研究、检测和治疗的热点,对它们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有可能为DN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sICAM-1、四型胶原(Ⅳ-C)浓度测定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清NGAL表达水平对ESRD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114例(透析充分者80例,透析不充分者34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透析后的血清NGAL水平与BUN、Cr、eGFR等生化指标.分析血清NGAL表达水平对ESRD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价的临床意义.结果 透析不充分组患者的基线血压水平以及BUN和Cr水平均高于透析充分组的水平,同时基础NGAL水平也表现出在透析不充分组更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基础血清NGAL水平与透析充分状态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4,且P <0.001;此外,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基线BUN水平也均与透析充分性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本研究中未见Cr和eGFR与透析充分状态之间存在统计学的关联(P>0.05).结论 基础NGAL水平对于预测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基础NGAL水平越高,透析治疗达到的充分性状态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学杂志》2019,(4):47-50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2 501例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临床特点、透析质量和结局。方法:通过中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CNRDS)获取湖北地区截至2016年底共2 501例PD患者资料,分析其年龄、地区分布、原发病、血压及实验室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水平,同时对PD透程、透析剂量(PDV)、腹膜平衡试验(PET)类型、透析充分性指标及结局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湖北地区PD患者以41—70岁较多(P0.01),大部分患者集中在武汉市(62.81%),明显多于全省其它地市(P0.01)。PD患者原发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比高于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等(P0.01);患者透前血尿素氮、血肌酐和iPTH显著升高(P0.01)。2303例患者透程≤48个月,198例48个月;PDV≤8L/天2 353例,8L/天148例;PET类型中高于和低于平均转运者1 942例,高转运(H)和低转运(L)者559例(均P0.01),从而获得较好PD充分性和临床结局。62.42%PD患者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1.7,66.13%PD患者每周肌酐清除率(Ccr)50L/1.73m~2,截至2016年底,继续维持PD者占91.80%,死亡病例占比仅3.68%(均P0.01)。结论:采用PD,对于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导致的尿毒症患者通过不同处方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充分性,可有效保护残存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 1980年报告国内首组本家系发病调查[1] ,至1995年 15年间 ,笔者仅于国内本专业文献中即见 2 3个家系发病报告[1-11] 。现复习文献 ,分析该病在我国家系发病情况及对我国本病可能的发源地略作探讨。病例与家系一、患病人数 :2 3个家系中共发现病人 145例 ,其中男83例 (5 7.2 4% ) ;女 6 2例 (42 .76 % ) ,可见本病在我国并非罕见 ,且男、女患病数 ,经统计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二、大系或母系遗传l.父系遗传 :共 7家系 ,病人 2 9例 (2 0 % ) ,每家系发病例数 ,分别为 :6、6、4、4、3、3、3例 ,每家系平均患病人数 4例。2 .母系…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临床特点常有骨质破坏肾脏功能不正常,血沉增快,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同时常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Ig)单克隆增殖或本周氏蛋白尿。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MM中有少数病例血清和小便中测不到增加的单克隆Ig及本周氏蛋白,此组MM被称为非分泌型MM,也叫不分泌型MM、非定型MM、非产生型MM及无M成分MM等。非分泌型MM约占全部MM的1%。我  相似文献   

18.
肾脏是许多物质分解代谢的场所 ,当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时 ,必然会伴有激素代谢的紊乱 ,本文报道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ANF、β2 -m含量的变化 ,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讨论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0人。均为我院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无肾病史。(二 )病人组 :30人。均为我院肾科明确诊断的患者 (包括体征、B超、实验室检测等 )血透仪采用美国产SPS— 4 5 0型透析器 (醋酸纤维膜 ) ,每次透析 4小时 ,每周 2~ 3次。二、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肾脏移植病例中ABO血型的分布关系. 方法将143例肾脏移植患者与一般人群ABO血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肾脏移植病例与一般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肾脏移植患者中血型分布依次为O型占40.5%、A型占32.9%、B型占18.9%、AB型占7.7%.虽然患者中B型(18.9%)低于一般人群(22.9%),O型(40.5%)高于一般人群(34.8%),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BO血型与肾脏移植病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Sotos综合征(MIM#117550)是一种以儿童期过度生长现象为特征的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巨头畸形、特殊面容、骨龄提前以及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目前已有数百名病例报道,具体发病率不详.约75%的病例是由NSD1基因内点突变或5q35微缺失所导致,欧裔患者多由5q35微缺失引起,而约50%日本患者主要由基因内点突变引起,仍有约25%病例未检测出NSDI基因异常,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NSD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35,此基因编码一种组蛋白甲基化酶,该酶与转录调节过程有关.通过FISH(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分析、MLPA(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及实时定量荧光PCR反应等技术可以检测NSD1基因整体或部分缺失,直接测序可以检测出NSD1基因点突变.绝大部分NSD1基因异常为新生突变,多数为散发病例,但也发现数例家族性遗传病例.本病鉴别诊断主要为以生长过度为特征的疾病,包括Weaver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等.目前本病尚无理想疗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出生后第一年内儿科随访对于本病临床并发症如脊柱侧弯及热性癫痫发作的治疗和预防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