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开放性创伤伤员细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就地震开放性创伤伤员152例细菌感染及对药物敏感性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152例地震伤员中开放性创伤伤口发生细菌感染34例(22.37%),感染1株细菌13例(38.24%),同时感染2株细菌9例(26.47%),感染3株或3株以上细菌12例(35.29%).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1例发生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且细菌对院内常用抗菌药均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条件致病菌与环境寄居菌是开放性创伤伤员主要感染菌,且二者对院内常用抗菌药均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分别对 1991年 7月~ 1996年 6月和1996年 7月~ 2 0 0 1年 6月两个时期烧伤病人的血及创面培养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进行调查。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烧伤感染菌 ,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一位 ,但近五年所占百分比有所下降 ;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一位 ,后五年较前五年有所上升 ,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有较大程度上升 ;阴沟肠杆菌 (10 .4%)、大肠埃希菌 (8.3%)、肺炎克雷伯菌 (7.3%)、真菌 (4.2 %)检出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的耐药菌株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可能有一定关系 ;不间断地监测烧伤感染菌种及耐药性变化 ,可为本病区防治感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不同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各种创面细菌菌种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亚热带地区临床控制创面感染、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等4个外科科室265例感染创面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烧伤科创面感染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39%);其次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为20%).普外科和泌尿外科都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分别占37%和64%);创伤科创面感染各种菌都可见到,且其比例大致相当(10%左右).结论 (1)烧伤科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在早期足量抗生素的应用下得到有效控制,但条件致病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和变形杆菌)却在这种环境中得以生存.(2)烧伤科常见条件致病菌一般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部分细菌产生了耐药菌株,有些甚至产生了全耐药菌株.(3)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创面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创伤科则是各种细菌均有感染,且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4.
60例创伤创面感染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韬  姚元章  张连阳  朱渝军 《重庆医学》2008,37(13):1445-1446
目的探讨创伤创面感染的细菌谱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前瞻性收集本中心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例慢性感染创面分泌物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作细菌培养,OXOID公司药敏反应试剂板行药敏试验,VITEK-2型微生物分析仪判读MIC值。结果60例患者中有55例培养出22种细菌,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13例(23.6%),鲍曼不动杆菌10例(18.2%),铜绿假单胞杆菌8例(14.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6例(10.9%)。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万古霉素(93.1%)、替考拉宁(87.0%)、美洛培南(71.9%)、亚胺培南(70.1%)和阿米卡星(66.7%)。结论创伤创面感染多为院内感染,细菌对抗生素耐药较普遍,对新型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创伤感染是外科基本问题之一。通常大多数创伤感染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开始时可能是一种细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有多种细菌参与。细菌是创伤感染的首要因素,而引起创伤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会随着时代、环境、治疗等因素不断改变。青霉素应用前,球菌感染占80%,杆菌感染占20%。到60年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下至45%,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上至48%。1960年厌氧菌培养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细菌的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肢体创伤感染118例住院患者细菌检出分布情况。结果从送检标本中共检出227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菌种,分别占检出菌株总数的31.3%和22.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烧伤创面的细菌分离及其耐药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适时了解烧伤病房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7个月份的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并对其主要的感染菌种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从烧伤患者创面共分离到细菌204株,前三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铜绿假单胞菌(44株)和奇异变形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V...  相似文献   

8.
赵秀丽  赵钦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0):147-151
目的:对创伤后骨髓炎患者血清中常见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一科至手外六科手外伤术后并发骨髓炎的患者30例,与同期创伤后细菌感染的患者40例及创伤后未感染的患者40例进行比较。于手术后第1天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PCT、hs-CRP、WBC的测定,并计算出NLR;并采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连续3d。结果:30例创伤后骨髓炎组的分泌物培养结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有4例为无细菌生长。40例创伤后细菌感染组的分泌物培养结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黏质沙雷菌、大肠杆菌为主,无细菌生长者4例。创伤后未感染组40例均无细菌生长。创伤后骨髓炎组与创伤后细菌感染组比较以及创伤后细菌感染组与创伤后未感染组间PCT、hs-CRP、NLR、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骨髓炎组与创伤后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hs-CRP、WBC、NLR在创伤后骨髓炎组和创伤后细菌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hs-CRP结合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可将创伤后骨髓炎、创伤后细菌感染及创伤后未感染三组区分开。  相似文献   

9.
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分别时:1991年7月~1996年6月和1996年7月~2001年6月两个时期烧伤病人的血及创面培养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进行调查。结果: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烧伤感染菌,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一位,但近五年所占百分比有所下降;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一位,后五年较前五年有所上升,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有较大程度上升;阴沟肠杆菌(10.4%)、大肠埃希菌(8.3%)、肺炎克雷伯菌(7.3%)、真菌(4.2%)检出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耐药菌株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可能有一定关系;不间断地监测烧伤感染菌种及耐药性变化,可为本病区防治感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883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分别为15.6%和7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为25.3%,10.9%.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变迁是治疗感染,特别是菌血症和重症感染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综合性加强医疗单位(ICU)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对1995~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ICU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比例明显升高.革兰阴性菌分离株仍占多数,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革兰阳性菌感染仍呈上升趋势,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监测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溶葡萄球菌酶对创面肉芽组织抗菌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酶在体外和创面肉芽组织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常见创面感染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用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抗菌效果;并用组织细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溶葡萄球菌酶对29例Ⅲ度面积10%~3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的烧伤患者残留创面肉芽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白色念珠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对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效果较差.溶葡萄球菌酶纱布在烧伤残留创面连续使用3 d后,能杀死肉芽组织中89.2%的细菌.证明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控制肉芽组织中的细菌数量.同时,杀菌纱布所含成分是生物酶类,使用后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溶葡萄球菌酶除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外,对白色念珠菌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溶葡萄球菌酶可以作为控制中晚期烧伤残余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非常有效的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由于抗菌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抗药性之葡萄球菌日益增多。特别是被医院内之葡萄球菌感染后,具有对多种抗菌素耐药,造成流行后难以控制,死亡率亦高。曾有报导在18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死亡者中有113例为在医院内感染。我科于1964年3、4月间,发现麻疹流行并发肺炎死亡者中有三例死亡病儿,系为院内交叉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共依据是: 1.两名病儿,一为烧伤并发感染,一为湿疹并发感染,同住我院外科一室,先后于住院的第10天及30余天感染麻疹并发肺炎,多次咽刷(3—4次)培养均为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对多种抗菌素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46例具有感染中毒症状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儿血培养阳性病原菌调查结果表明:七十年代白色葡萄球菌(白葡)略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1980~1981年金葡则略高于白葡;1982~1983年白葡又占明显优势;1984~1985年白葡仍略高于金葡.但两者病例数均有减少.根据血培养结果,以白葡、金葡最多见,大肠杆菌次之,再次为四联球菌及枯草杆菌.脐部感染灶培养结果,与上述细菌种类一致,故上述后两种细菌不能一概以“污染”或“非致病菌”视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ICU分区前、后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ICU分区管理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方法:分区管理即将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分区收治。在动态状态下,对ICU分区前及分区后感染区(A)、非感染区(B)室内空气(沉降菌)分别进行5次采样培养,对细菌计数和致病菌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区前5次空气采样共培养出细菌93株,细菌总数为(591.33±162.53)cfu/m3,分区后5次空气采样A区细菌菌落总数为61株,细菌总数为(392.12±174.43)cfu/m3,B区培养出细菌30株,细菌总数为(201.30±90.62)cfu/m3。A、B区细菌菌落数与分区前比较均有减少,B区与分区前相比空气细菌总数明显降低(P<0.05)。分区前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菌;分区后A、B区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结论:采用分区管理的方法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从地域上分开,减少了ICU各区空气中细菌总数及致病菌的种类,有效地降低了非感染区空气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烧伤后创面常见的感染细菌及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该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4年间120例烧伤病人感染创面分泌物、血液和痰等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0例烧伤感染创面共分离出细菌、真菌32种.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检出菌总数的23.88%),鲍曼氏不动杆菌(占检出菌总数的12.6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出菌总数的10.45%).结论 烧伤感染创面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等的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贾思远  陈广平  石胜军 《广东医学》2012,33(18):2766-2768
目的 调查烧伤中度发热患者感染的细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对比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其在判断中度发热患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 76例中度发热患者共分离出60株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61.4%的大肠埃希菌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7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未感染组血清PCT水平[1.54(1.06,1.86)μg/L]明显低于感染组[7.89(6.37,9.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发热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血清PCT水平有助于判断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 15年来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 ,以分析创面细菌菌株变化及抗生素敏感性变化规律。方法 :3 4 5例烧伤病人 ,分别于入院后 1周内及换药前不定期取创面分泌物或脓液标本 ,接种于血平皿 ,3 5℃培养 2 4h ,纯培养后常规鉴定 ,并用K 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 4 5例病人中分离出 2 7种细菌 ,3种真菌 ,共 5 3 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49.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73株 ,占 3 2 .2 % ) ,革兰阴性菌占 48.1% [铜绿假单孢菌 (绿脓杆菌 ) 15 2株 ,占2 8.3 % ]。结论 :1.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金葡菌感染更占优势 ;2 .耐药菌株增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少见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4.真菌感染是梅雨季节难以避免的问题 ;5 .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创口分泌物中所含细菌组成,研究抗菌药物使用的药效,对创口治疗提供护理监察方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患者32例,对其创口部位的分泌物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病原菌检测,统计分析其耐药率,评价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结果 32例患者的45处创口中取样,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9例(59.38%)23份(51.11%);共检出病菌93株,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26份,占培养阳性的57.78%.分离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比率为60.22%,高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初步显示头孢类抗生素对创口患菌的敏感率普遍看较高.结论 伤员创口病原菌感染率高,多重细菌感染较常见;由于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导致现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的分布特征,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各类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细菌379株,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占51.19%(194株).检出率排前3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82株,21.64%)、大肠埃希菌(57株,15.04%)和铜绿假单胞菌(33株,8.71%).感染部位排前3位的依次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5.06%),泌尿道和伤口分泌物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2.1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83%).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情况严重,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占63.16%(36/57),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占60%.结论 住院患者感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现象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