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可以切除肿瘤的同时,又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手术安全,在肺癌手术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云南省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间开展该类手术的37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开口受累的中央型肺癌的首选术式。本文总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9月 2 3例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资料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3例中男性 18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4~ 77岁 ,平均 6 2岁。右侧 17例 ,左侧 6例 ,均为上叶病变。术前 1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发现肿瘤侵犯上叶支气管开口或距开口很近。病理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 17例 ,小细胞癌 3例 ,腺癌 2例 ,腺鳞癌 1例。1.2 手术方法 均在全麻气管双腔插管下进行 ,17例行右支气管袖状切除术 ,6例行左支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半隆突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双袖状切除治疗46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全组46例中施行半隆突切除气道重建术8例,左、右各式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8例,其中双袖状肺叶切除14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术后1、3、5年生存率82.5%、64.3%、41.1%。结论支气管袖状/双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肺功能,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征对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评估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低下、吸烟史、术前辅助治疗、切除部位、血管袖状切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支气管残端侵入等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特征指标对手术预后影响。结果:(1)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4例(4.8%),术后并发症79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侵入(OR=2.17)、吸烟史(OR=2.19)、年龄(OR=2.46)、淋巴结转移(OR=3.40)、病理类型(OR=4.37)、免疫低下(OR=4.65)、切除部位(OR=5.63)等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免疫低下(OR=3.99)、切除部位(OR=4.62)、病理类型(OR=3.58)及淋巴节转移(OR=2.71)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与多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术后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28例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5例行支气管及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肺感染2例,肺不张1例,吻合口缝线脱入支气管内1例,无支气管瘘、狭窄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切除癌肿的同时能够保存更多的正常肺组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袁小冬  刘栋  岑浩锋  洪晓明  吴彪  毛勇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30-1231,1243
目的探讨肺叶袖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1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13例行肺叶袖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3例行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结果 16例均手术成功,术后近期发生肺不张2例,无支气管瘘、狭窄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中央型肺癌应采用肺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1993年6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39例。左上肺叶6例,左下肺叶3例,右上肺叶25例,右中下肺叶5例。同时联合动脉成型术5例。绝大多数为Ⅱ期及Ⅲa期患者。结果1个月内无死亡,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1%,52%,44%。术后无吻合口瘘,亦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此种术式能达到最大限度保持清除病灶和保留肺功能,可获得与一侧全肺切除同样彻底的效果,其生存期比全肺切除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4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肺上叶袖状切除14例,左肺上叶袖状切除24例,左肺下叶袖状切除6例,右中下肺叶袖状切除4例。同时行肺动脉侧壁切除6例,肺动脉袖状切除4例,半隆突切除2例,左心房部分切除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2.9%(11/48),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39/46)、54%(19/36)、33%(6/18)。结论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进一步减少了全肺切除的比率,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肺功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月到1996年1月10年间对21例Ⅰ,Ⅱ期肺癌病例行肺限局性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生存率为66.6%,5年生存率为57.1%.术后病理检查证明21例病例断端切除得均干净,并证实切除范围至少距肿瘤组织边缘1~1.5cm以上.术后随访见无手术切除部位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在无出血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和临床效果。方法:29例肺部疾病患者均应用左或右肺动脉阻断和/或成形技术,行相应肺叶切除术(包括两叶肺切除术),同时行肺动脉直接修补成形术4例,行肺动脉端端吻合成形术3例,合并右上支气管袖式切除术1例,左上肺支气管袖式切除术1例。结果:无术中死亡,未出现术中肺血管大出血、肺动脉狭窄和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全组肺血管阻断时间为7~29min,平均(11.0±7.3)min,手术失血量为100~350ml,平均(180±42)ml。7例患者术后发生包裹性胸腔积液或胸腔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合理应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可避免术中大出血,减少手术失血量,提高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细胞免疫功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水平.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 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组织蛋白酶X(CatX)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细胞免疫功能: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甲基化和去乙酰化:观察组患者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有助于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免受损伤、抑制甲基化和去乙酰化程度,是治疗早期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用器械缝合法和丝线环扎法在肺癌肺切除术时处理支气管残端的优缺点。方法  735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器械组在肺切除时用缝合器缝合支气管残端 ,丝线组采用丝线环形结扎。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器械组所用的手术时间 (P <0 .0 5 )和术后住院时间 (P <0 .0 1)少于丝线组 ,前者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比后者早 (P <0 .0 5 )。器械组无手术死亡和与支气管处理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肺癌肺切除时采用器械缝合法闭合支气管残端省时、安全 ,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肺叶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例(T2N1M0,T3N0M0),Ⅲa期12例(T2N2M0),Ⅳ期1例(T2N1M1). 结论肺叶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可以根治性切除病肺组织,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健康肺组织,而且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常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切除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n=32)和全肺切除组(n=1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和第8天,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心率(HR),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mPAP、HR和RVEDVI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RVEF则显著降低(P<0.05),全肺切除组的改变更显著;肺叶切除组手术前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肺切除组术后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8天,肺叶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肺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切除手术尤其是全肺切除可引起右心功能降低,应尽可能以袖式支气管和血管成形术替代全肺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肺癌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人肺癌切除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总结近20年120例70岁以上肺癌手术病人的病情资料,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因素。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死亡率明显升高;男性病人、吸烟、FEV1〈40%的病人有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肺叶或双叶切除者比楔形切除者高,近7年的手术比以前的手术并发症低。而糖尿病、高血压、及咳嗽、体重下降、胸痛、憋气等临床症状对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影响。结论老年人的肺癌手术切除是可行的,老龄肺癌病人的手术治疗一方面要持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围术期的管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切除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n=32)和全肺切除组(n=1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和第8天,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心率(HR),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mPAP、HR和RVEDVI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RVEF则显著降低(P<0.05),全肺切除组的改变更显著;肺叶切除组手术前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肺切除组术后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8天,肺叶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肺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切除手术尤其是全肺切除可引起右心功能降低,应尽可能以袖式支气管和血管成形术替代全肺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术前计算预计术后1s用力呼气容积(PPO-FEV1)预测手术风险的标准。方法 应用Juhl公式计算383例患者的PPO-FEV1,按手术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肺叶切除组(肺叶组)和全肺切除组(全肺组),研究PPO-FEV1与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77例肺癌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肺切除77例,肺叶切除151例,肺楔形切除49例。常规肺切除术218例,经心包切除术59例。采集既往病史,检查心、肺功能和心电图;监测并记录术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围术期其他观察指标,分析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①277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132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7.65%。②年龄≥60岁,吸烟嗜好、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既往有心律失常史以及肺功能检查FEV1/FVC<70%、超声心动图检查EF≤50%或舒张功能不全是肺癌患者肺切除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③全肺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三种不同术式整体比较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研究显示全肺切除术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P均<0.01),肺叶切除术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楔形切除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术后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早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叶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P<0.01);经心包切除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切除术患者(P<0.01);经心包肺切除术后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常规切除术患者(P<0.05)。结论手术方式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是肺癌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和加重的主要诱发因素。科学合理个体化选择肺切除手术方式、切除部位及范围是避免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