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及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据统计,以颈动脉狭窄为诱因而造成脑梗死的病例约占同类疾病的20%左右[1]。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联合研究组(NASCET)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证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2月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进行了CEA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中风的预防提供更全面的方法。方法从住院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吸烟、BMI、高血压、空腹血糖、体育运动、Hcy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的水平及体育运动有关(P〈0.05)。结论严密检测各种危险因素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建立更全面的脑卒中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及防止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48%[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6例有手术指征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各国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寻求并研究导致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据国外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而缺血性卒中30%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的[1],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OCSP分型,并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特点,分析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在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9.1%,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为12.5%。部分及完全前循环梗死(PACI、TACI)组(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7.6%、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59.1%,高于后循环梗死(POCI)组(B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ACI)组(C组),P〈0.05。B组和C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PACI和TACI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众所周知,来源于颈动脉系统的前循环供血在脑动脉供血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约占脑循环系统的2/3~([2])。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或阻塞血管引起的颈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指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息息相关,而决定其稳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我国每年有近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致残和致死原因的首位[1]。数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血管病的75%以上,其中由颈动脉疾病所致的占30%[2]。目前,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较多,而高频超声成像被公认为是当代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可靠的指标。本研究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处理决策及预防中的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HDI 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与30例正常体检者的彩色超声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0.2%,颈动脉狭窄程度为50%~80%的发生率为8.8%(8/91)。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10.0%,未发现颈动脉狭窄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管腔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及时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颈总动脉至颈内、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颈总动脉至颈内、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1953年Debakey首次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并成功重建了血流,时至今日CEA已然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标准术式.我院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CEA,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通常认为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的栓子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会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重度狭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可高达90%~([1])。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及易损性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2]。易损斑块是指具有破裂倾向、易导致血栓形成,并可能快速进展的粥样斑块。斑块的形态结  相似文献   

12.
赵刚  査云飞 《河北医药》2015,(7):1083-1088
脑卒中是人类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首要致残原因[1],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多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病因主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多种因素影响破裂、脱落,形成栓子,栓塞血管[2]。因此,对颈动脉的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检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了解血管管腔是否存在狭窄、分析斑块的性质等,对临床的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超声、CT、MRI等,阐述各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爱明  王雅杰 《河北医药》2008,30(5):650-65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程度。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95.9%)、硬化和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型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作为病情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吴惠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01-1702
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不稳定斑块形成,血小板的异常或者血栓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探索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每个神经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他汀类药物不仅能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治疗药物,同时在急性期应用能有效改善预后[3-4].本研究笔者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超过80%的脑卒中是缺血性的卒中(据2008年第三次全国疾病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约20%~30%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相关。颈动脉狭窄"攻克"史做完颈动脉支架手术后,患者穿刺处需压迫包扎止血,并且卧床12~24小时。长时间卧床不但会增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皮下瘀斑、血肿  相似文献   

16.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1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析判断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采取60例无脑卒中者和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情况。结果两组无动脉增厚和斑块形成比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管腔狭窄轻度59例、中度32例、严重7例。两组颈动脉IMT值比较,左右CCA、ICA、ECA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MT值〉1.0mm,动脉粥样斑块2处以上,或硬斑块1处以上,可以预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CP)是早期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标志~([1]),并且可以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2])。以往的研究发现,颈总动脉硬度增加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3])。此外,研究发现,静息  相似文献   

19.
颅外颈动脉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铭维 《河北医药》1990,12(3):150-151
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溃疡、狭窄和闭塞,常致脑缺血发作。国内专著曾报道:约半数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颅外颈动脉病变所致。一、文献回顾早在1856年,Savory 就指出颈动脉病变是中风的重要病因。后来,Fisher 就颈动脉病变的病生理做进一步研究。近年国外文献报道:6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存在颈动脉分叉病变。尸检资料表明:40%脑梗塞为颅外颈动脉闭塞所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只占颈内动脉闭塞的1/4。在欧美,约2/3脑梗塞和颅外颈动脉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约 6 8%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其中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15 0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