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呈明显负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职业紧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的职业紧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试4278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结果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我保健子项: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时在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方面女性也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40岁~及≥50岁两个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任务不适四个子项得分均显著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50岁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工龄方面,也表现出最长工龄组:≥30年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等子项得分均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20年~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低学历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得分高,而应对资源得分却最低(P<0·05)。结论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学历群体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不同职工,特别是中、老年职工的职业紧张,提高职工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是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化工与建筑工人工作能力及职业紧张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职业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紧张水平 ,探讨工作能力与紧张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能力指数 (WAI)表和职业紧张调查问卷 (OSQ) ,对某市 376名化工工人及 2 4 0名建筑工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化工组工人的WAI和OSQ得分显著高于建筑组 (P <0 0 1,P <0 0 5 ) ,以男性、年龄在 35~ 4 5岁年龄段的工人表现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变化 ,化工组各组工人的OSQ得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建筑组各组工人的WAI得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特别表现在 <35岁和 35~岁的年龄段。随着紧张程度的增加 ,化工组工人的工作能力呈下降趋势 (男性r =- 0 397,P <0 0 1;女性r =- 0 4 2 7,P <0 0 1)。两职业组的工作能力指数评分情况显示 ,化工组工人的工作能力评分为“好”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建筑组工人。结论 化工与建筑工人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紧张不同 ,应针对不同职业、不同的劳动类型、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 ,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防止工作能力降低 ,减轻紧张程度 ,从而增强体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 (OSI -R)对深圳市不同行业的外来工 (研究组 ) 6 4 4名及户籍员工 (对照组 ) 32 2名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工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外业工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工作环境 ,主要紧张反应为业务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对照组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外来工组 ((P <0 0 1) ,表现在休闲、自我保健和社会支持方面。外来工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数、工作时间、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工作环境、休闲、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结论 :外来工是一个存在紧张的职业群体 ,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可降低紧张反应 ,有必要在整个外来工职业人群中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服务 ,以促进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师的职业紧张现状,探讨导致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某市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医师289名及后勤管理人员(对照组)319名进行调查。结果 医师组职业任务和应对资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医师组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应对资源与紧张反应呈负相关。结论 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可有效地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6.
职业紧张对石油作业工人工作能力影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抽取 12 2个不同工种石油作业工人 12 30人 ,填写职业紧张调查问卷表和工作能力指数问卷表。结果表明 ,不同性别石油工人的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0 1) ,女性工作能力指数显著高于男性。随年龄、工龄的增长工作能力逐渐降低。石油工人工作能力随紧张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紧张强度越高工作能力越差 (P <0 0 0 1)。工作负荷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提示职业紧张可降低工人的工作能力 ,不良的工作环境因素、过重的工作负荷是影响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医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1998修订版)对 342名医师(医师组)和36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医师职业任务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医师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责任感。医师仅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医师的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男医师的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显著高于女医师(P<0.01)。[结论]医师职业是个紧张的职业,加强医师业务和医德学习,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工作压力可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姜光瑶  秦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8,(15):2729-2732
目的 探讨成都市公交司机的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1500名成都市公交司机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测量,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都公交司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两个分量表总均分及多个子项得分均高于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总均分181.2±18.6/162.9±27.0、98.2±16.5/91.0±17.2,P<0.01),但应对资源分量表总均分及各个子项得分(娱乐休闲除外)较低(总均分129.2±17.7/120.6±16.7,P<0.01)。男性公交司机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分量表总均分及多个子项得分均高于女性公交司机(总均分189.2±19.1/176.2±17.5、102.5±15.7/94.7±16.4,P<0.01);但应对资源中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子项得分低于女性公交司机(32.2±3.9/23.1±4.0、33.4±6.4/25.3±7.2,P<0.01)。30~40岁年龄段公交司机的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高于其他年龄段,此年龄段公交司机的社会支持子项得分低于其他年龄段(P<0.01)。结论 成都市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状况高于一般人群,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护士职业紧张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护士的职业紧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 182 6名护士进行测试 ,分析不同年龄护士职业紧张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水平、紧张反应和应对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中青年护士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最强 ,应变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结论 各医疗机构应该设法减轻中青年护士的职业紧张反应 ,维护他们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0.
医师与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及工作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医师与教师的职业紧张水平与工作能力。方法:应用职业紧张(修订版)(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WAI)两份量表。对某市医师289例。中小学教师355例,共64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医师的职任务和紧张反应均显著高于教师(P<0.01),医师组与教师组应对资源总分及WAI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职业任务1项中,医师组在任务不适,任务冲突和责任感3个子项得分较高,而教师组在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2个子项得分较高,紧张反应显示,医师在业务,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3个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教师,应对资源中,医师的自我保健及社会支持2个子项较教师强,而理性处事1项较教师弱,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二者均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P<0.01),工作能力与紧张水平,紧张反应及应对资源的相关性在教师组表现较明显(P<0.01),而医师组却尚未同显著意义(P>0.05),结论:医师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高于教师,两组紧张因素各异,随着紧张程度增高,教师工作能力显著降低,应针对不同的紧张源,从不同角度着手缓解医师和教师的职业紧张,以提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女医生工作紧张状况,探讨影响女医生紧张反应的因素,为今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干预措施、保持和提高女医生的工作能力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测试300名女医生的工作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①女医生紧张程度及紧张反应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低年龄组应对资源得分显著优于高年龄组。文化程度高的女医生工作紧张得分高,紧张反应重,应对资源得分也较文化程度低组分值高。已婚及离异者较未婚者表现更多的职业紧张及紧张反应,而未婚者较前两者寻求更多的缓解紧张的措施。②女医生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③医院等级、职业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业务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和理性处事是影响女医生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北京市女医生紧张反应明显,影响女医生紧张反应的主要因素有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和自我保健。而职业紧张和医院等级是影响女医生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紧张源,从不同角度着手缓解不同级别医院的女医生的工作紧张,以保护和提高她们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选择技术人员857人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319人为对照组,共计1 176人进行研究。结果技术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项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应对资源各子项中,仅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518,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254,P<0.01)。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工龄;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理性处事、任务冲突、社会支持、任务不适、个体应对资源、工龄、任务过重、性别;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应对资源、任务冲突、自我保健、工作环境、责任感、年龄、任务不适;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职业任务、工龄、理性处事、任务模糊、婚姻;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理性处事、娱乐休闲、任务冲突。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技术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技术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职工的工作能力,这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事业(包括教育、卫生、科研、其它)单位部门、科室负责人,企业董事、经理、主管等中高层管理人员(研究组)263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82例进行研究。结果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项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仅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37,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11,P<0.01)。个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责任感、个体应对资源、任务冲突、工作环境;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责任感、理性处事;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应对资源、责任感、任务冲突、学历。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技术工人(研究组)903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1222例进行研究。结果技术工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58,P<0·01)。任务冲突、工作环境、责任感、任务模糊为个体紧张反应、业务、心理、人际关系(责任感、任务模糊除外)、躯体紧张反应(任务模糊除外,但包括任务不适、任务过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个体紧张反应、业务、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可降低个体紧张反应、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可降低业务紧张反应;自我保健可降低躯体紧张反应。结论针对技术工人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技术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以便降低他们的职业紧张水平并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四川省某市的9所中小学学校,以其中5个学校为干预组,其他4个学校为对照组,对该9所学校的教师进行职业紧张程度的调查和工作能力的检测,对干预组教师进行职业紧张的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1年后以同样量表对该两组教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测量,从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后在职业任务问卷6个子项中,干预组教师的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和工作环境4个子项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和工作环境3个子项平均得分也低于对照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在个体紧张反应问卷4个子项中,干预组教师的人际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在干预后显著降低(P<0·05),且业务紧张反应和人际紧张反应2个子项的平均得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在个体应对资源问卷4个子项中,干预组教师在娱乐休闲、自我保健和理性处事3个子项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教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干预组教师的工作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教师(P<0·05)。结论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程度,缓解紧张反应,增强应对紧张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某市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护士 (护士组 ) 2 4 8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 (对照组 ) 319例 ,共计 5 6 7例进行研究。结果 护士组应对资源 (131.2 6 6± 17.176 )及工作能力 (32 .5 81± 3.15 8)明显高于对照组(12 6 .931± 19.10 8、31.84 0± 4 .0 6 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护士职业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不适(RI)、责任感 (R) ,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护士组人际关系紧张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护士组的个体应对资源子项 (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12 ,P <0 .0 1) ,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 (r=- 0 .4 75 ,P <0 .0 1)。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休闲、社会支持、理性处事、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差。结论 对护士增强社会支持、改善工作条件 ,以降低护士的职业紧张程度 ,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铁路调度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并进行干预,评估职业紧张管理训练对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6个铁路局调度员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职业紧张管理训练法对某铁路局21名调度人员进行试点干预,内容包括职业紧张认知行为训练和放松技术训练。另选取同一铁路局的21名调度人员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析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及OSI-R得分情况。
结果 铁路调度人员OSI-R的职业任务问卷、应对资源问卷得分分别为(150.62 ±24.15)分和(124.01 ±19.68)分,低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紧张反应问卷得分为(97.73 ±23.49)分,高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份问卷各子项中,责任感子项,心理、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均较常模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SI-R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工作环境子项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降低,休闲娱乐子项得分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干预后干预组仅自我保健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SCL-90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各因子得分在干预后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调度人员工作负荷强度不大,但职业紧张反应较严重,应对资源较为有限。心理干预对降低调度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有一定的效果,但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无明显效果。在个体水平干预的基础上,结合紧张因素积极开展组织干预,应是实施铁路行车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干预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外来工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来工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WAI),对深圳市来自不同行业的644名外来工的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测试。结果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外来工紧张反应水平增加,而随着应对能力的降低,外来工职业紧张程度增加;职业紧张程度越强,工作能力越低。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呈正相关(P<0.01),并在低度紧张组职业任务与工作能力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职业紧张可导致外来工工作能力的降低,保护和促进外来工的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