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MSCT及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观察和分析病变的部位、累及的间隙、形态、结构、密度/信号及增强等表现。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上、中、下部和颈浅间隙、颈动脉鞘间隙、颈深间隙,其中大部分位于颈中部(共20例)和颈动脉鞘间隙(共21例)。CT及MRI表现为多囊型28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沿颈部间隙蔓延;其中16例囊壁和分隔较薄,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于CT呈水样密度,于MRI呈长TI、长T2信号。单囊型4例,病变较小,为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壁薄,增强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和信号与多囊病变相似。合并感染4例,其中多囊型3例、单囊型1例,囊壁及分隔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内容物密度/信号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囊壁及间隔中度强化。合并出血10例,其中多囊型9例、单囊型1例,CT显示囊内容物密度明显增高,于MRI呈T1及T2混杂信号,可见液液分层。结论 CT及MRI能显示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故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眶肌锥外间隙病变MR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肌锥外病变MR表现。结果眼眶肌锥外病灶共76个,左眼27例、右眼31例、双眼9例,其中淋巴增生性疾病24例,22例表现为沿眼眶结构铸型生长T1WI等信号肿块,T2WI等或稍高信号肿块,2例表现等T1等T2信号软组织肿块;9例炎性病变表现等T1等T2、稍高或稍低信号肿块;癌性病变3例表现为稍长T1稍短T2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脉管源性肿瘤5例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良性实性及囊实性肿块16例,大多表现为稍长T1稍短T2或混杂T2信号肿块,囊性肿块4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6例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而其中4例皮样囊肿可见特征性抑脂后信号减低。结论 MR能清晰显示眼眶肌锥外间隙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于眼眶肌锥外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术前精确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内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和胸腺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D的18例患者和20例胸腺瘤患者(非侵袭性胸腺瘤11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观察LCD和胸腺瘤肿块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结果 18例LCD患者CT平扫均表现为结节及肿块型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MRI呈软组织信号;有16例密度及信号均匀且均一明显强化。20例胸腺瘤患者CT扫描囊变低密度区面积相对较大,边缘不光滑,密度不均,有11例密度及信号均匀,强化均匀,9例密度及信号不均匀,MRI扫描肿块边缘光滑,T_1WI呈低信号、略高信号或高信号,T_2WI呈高信号。两者在增强CT峰值,CT强化值,有分叶、低密度/坏死/囊变及脂肪间隙消失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LCD和胸腺瘤在影像学检查中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CT及MRI增强扫描对术前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MRI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及MRI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痛理证买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0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病16例,其中3例合并子宫肌瘤,MRI表现为子宫增大,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达12-43mm。局限性子宫晾肌病4例5个病灶,MRI表现为肌层内与结合带信号强度相近的低信号肿块,边界模糊,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借论MRI是诊断于宫腺肌病的优越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矢状位T2W/TSE是显示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其中24例行CT检查(10例增强检查),35例行MRI检查(1例增强检查),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平扫检查.结果 57例病灶X线均见局部软组织肿大.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CT示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多个点状低密度影;18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囊腔内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12例颈部病变沿颈部肌间隙生长,5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和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显示囊壁,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多见静脉期强化明显);1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MRI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其内两端变钝,蚓状、匍匐状低信号,21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中15例为稍长T1长T2信号、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混杂信号.结论 应用X线平片结合MRI联合检查模式为儿童淋巴管瘤最佳诊断方式,此模式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24-1625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47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42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CT表现为肿块型7例,椭圆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病灶。泪腺炎型9例,泪腺区肿大,椭圆形或扁平,密度较均匀,边界不清。肌炎型16例,眼外肌增粗,边缘毛糙,密度较低。弥漫型6例,球后脂肪弥漫性病变,密度增高,呈团片状,无实质性肿块。混合型9例,CT表现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在辅助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需要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确保诊断。  相似文献   

7.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肿瘤的MS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1.
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淋巴管瘤12例,其中CT扫描2例,MRI扫描11例。回顾性分析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个病例中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1例,均以囊性为主;单房囊性1例;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11例;MRI显示液-液平2例。CT或MR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或中重度强化。结论血管淋巴管瘤多呈多房囊性或囊实性,以囊性为主,易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影像学表现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supratentorial intraparenchymal ependymoma)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以及瘤周水肿情况。结果左顶叶1例,左额叶2例,右颞顶枕叶1例,右额颞顶叶1例,5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大于4cm。其中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肿块;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完全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伴有邻近脑实质萎缩;肿瘤实质部分及囊壁CT上呈稍高密度,MRI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4例伴有轻中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误诊率高,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幕上脑室旁脑实质内不规则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实性成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者,术前鉴别诊断应该考虑到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盆腔腹膜外间隙囊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盆腔腹膜外间隙囊性畸胎瘤的CT/MRI表现特征,着重观察病灶大小、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特征,肿块所在的解剖部位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等.结果 4例均可见直肠受压移位,3例髂血管受压移位,2例肿块到达皮下或与臀部形成窦道.良性囊性畸胎瘤3例,恶性1例.CT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液性或混杂密度,内可见脂肪、软组织、钙化及条形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呈不均匀中度强化;MRI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液性或混杂信号,内可见出血、钙化及条状分隔.结论 CT/MRI能对盆腔腹膜外间隙囊性畸胎瘤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MRI表现。结果:3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中MRI术前正确诊断29例,其中16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9例弥漫性增厚,4例胆囊体部节段性增厚,增厚的囊壁内均见多发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误诊为慢性胆囊炎1例,MRI表现为胆囊壁轻度增厚;误诊胆囊癌的2例,MRI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伴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囊样异常信号。结论:MRI可敏感的清楚显示胆囊壁罗-阿氏窦的形态特征,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实质室管膜瘤(intraparenchymal ependymoma,IE)MRI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21年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MRI表现及病理结果 。结果 16例中,WHO 2级4例,WHO 3级12例。WHO 2级脑实质室管膜位于脑实质表浅部位,MRI表现均呈囊实性,2例呈单囊囊实性,2例呈多囊囊实性,囊腔位于肿块周边或偏于一侧,平扫实性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边缘清晰。WHO 3级脑实质室管膜位于脑实质深部,与脑室紧密相连,分界不清,MRI表现以多囊囊实性或实性为主,多囊囊腔多位于周边或偏于一侧,囊腔呈Ti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内有斑片状T1WI稍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多囊囊实型囊壁、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实性为主型呈花环状强化。结论 脑实质室管膜瘤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9例,CT平扫+增强7例;MRI扫描8例,其中6例增强;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回顾性分析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9例病灶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多房性肿块,囊性为主,病灶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4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MRI显示:液-液平征3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实质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USG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光团,CDFI示点片状红蓝血流信号。结论对颈胸部皮下血管淋巴管瘤,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首选方法;对于病灶向纵隔内延伸应首选CT或MRI检查,三者结合起来可较全面地显示病变特征,提高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颈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瘤的CT资料,CT平扫11例,同时增强扫描5例.结果11例中,囊性淋巴管瘤7例,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颈部淋巴管瘤的CT特点:①单囊性肿块3例,多囊性肿块4例;②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③沿疏松结缔组织浸润性生长;④合并出血或感染,瘤内显示斑片状高密度影;⑤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部分强化显影.结论CT检查对颈部淋巴管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6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征象有眼球突出21例,眼环增厚7例,泪腺肿大5例,眼外肌增粗16例,眶内脂肪密度增高1 2例,视神经增粗3例,合并鼻窦炎5例.本组可分为①弥漫型10例,表现为病变范围弥漫无明确肿块;②肿块型2例,表现为可见到边界清楚的肿块;③泪腺炎型3例,表现为仅见泪腺肿大;④肌炎型11例,表现为1条或数条眼外肌增粗、肥大.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静脉型血管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四肢软组织静脉型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14例静脉型血管瘤中,病变位于皮下脂肪层4例,肌层6例,肌间隙1例,累及多层3例。形态呈不规则团块状或迂曲管状,边界在他WI/STIR均显示清晰。T1WI与肌肉相比呈等信号11例,等高混杂信号3例;T2WI/STIR呈高低混杂信号14例;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MRI可明确四肢软组织静脉型血管瘤的诊断,并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