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 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UAP患者102例作为UAP组,另设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4例和正常冠脉组31例。UAP组根据CAG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检测血清OPG、hs-CRP浓度,分析其在各组中水平变化。结果 UAP组、SAP组血清OPG、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冠脉组,UAP组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中三支、双支病变组血清OPG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水平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OPG、hs-CRP均与UAP密切相关,但OPG对预测UAP冠脉严重程度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钱琦  龙明智  陈忠  马根山 《江苏医药》2012,38(17):2043-2045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YKL-40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59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对照组251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sCRP和YKL-40浓度。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123例),2支病变(68例)和3支病变组(68例)。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YKL-40对冠心病易感性预测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671[95%可信区间(CI)为1.00-1.02;P<0.01];hsCRP对冠心病易感性预测的AUC为0.778(95%CI为1.24-1.50;P<0.01)。冠心病3支血管病变组血浆hsCRP和YKL-40水平明显高于1支、2支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3支血管病变组血浆YKL-40水平明显高于2支血管病变组(P<0.05),而hsCRP在该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在对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TC、LDL-C、hsCRP和YKL-40调整后发现,hsCRP、YKL-40是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37,95%CI为1.24-1.50,P<0.01;OR=1.01,95%CI为1.00-1.02,P<0.01)。结论 hsCRP、YKL-40与冠心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及不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比较,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住院MS合并UA 70例,单纯UA 64例,单纯MS 6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比较以上各组间hs-CRP水平,并对hs-CRP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研究对象hs-CRP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UA(P<0.01)、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561、0.31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总胆固醇(P<0.05),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475、0.226。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分析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辛伐他汀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且辛伐他汀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减轻炎症,进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40例因动静脉内瘘失功行内瘘重建术,术中取桡动脉残端行钙化染色观察血管钙化情况,依据血管钙化有无及程度分组,同时检测血清sCD40L和CRP水平,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不同程度钙化组间血清sCD40L和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40例患者桡动脉钙化染色检出血管钙化23例,其中重度钙化9例,轻中度钙化14例,钙化组血清sCD40L和CRP水平高于非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度钙化组sCD40L和CRP水平高于轻中度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CD40L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再次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硬化斑块面积及IM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 <0.05),且HDL-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及IMT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并对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IMT厚度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选择90例符合诊断要求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续60 d。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60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并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尤其是hs CRP与TC、LDL C。hs CRP随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60 d较30 d下降显著),同组不同治疗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TG治疗后60及30 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C及LDL C治疗后60和30 d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治疗后60和30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中仅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0 d后HDL C改善较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老年ACS患者hs CRP及血脂水平,说明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通常的调脂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早期应用于老年ACS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调脂干预对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50例连续入院的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入院后予辛伐他汀20 mg夜间顿服,对照组未予调脂治疗。于入院时、入院后5 d(调脂治疗3 d)、12 d(调脂治疗10 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比较两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及心绞痛累计时间。结果入院24 h、入院5 d和12 d治疗组hsCRP分别为(6.96±1.93)mg/L、(4.21±2.18)mg/L、(3.81±1.66)mg/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7.44±6.52)mg/L、(5.32±3.48)mg/L、(4.98±1.74)mg/L,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hsCR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12 d调脂治疗组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次数及心绞痛累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调脂干预可以降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急性期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对急诊胸痛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诊胸痛患者共530例,分4组,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117例;B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并高血压病232例;C组:非心源性胸痛并高血压病76例;D组:非心源性胸痛不并高血压病105例;设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清胱抑素C浓度。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A、B、C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D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A、B、C、D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的测定对急性胸痛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急诊医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快速诊断和预后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将4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 mg,次日起75 mg/d,连服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 );氢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CD40L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sCD40L浓度,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降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查体者)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S组在治疗后sCD40L、MMP-9、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大剂量亚组较小剂量亚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行PCI手术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行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的血流,血清hs-CRP和sCD40L.结果 梗死相关冠脉血流(TIMI)达到3级的对照组33例,治疗组40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了患者血清hs-CRP和sCD40L,并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中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减少血清hs-CRP和sCD40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冠脉内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另取造影正常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心绞痛治疗,在PCI治疗前给予研究组患者氯吡格雷75 mg/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1d、术后1 d和术后5 d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的浓度,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前1 d、术后1 d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s CD40L和s 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基本维持不变,而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逐渐降低。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血清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有效预防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sCD40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体内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同时检测他们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结果IT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sCD40L的水平比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sCD40L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CD40L阳性的患儿血小板抗体水平显著增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sCIMOL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ITP患儿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应用抗CIMOL单抗治疗IT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可溶性CD40L(sCD 40L)血清水平在SA、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1倒SA、30例UA患者行冠脉造影,"犯罪"血管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另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NS);所有的患者均检测sCD40L血清水平.结果 SA组以稳定型纤维性斑块为主,UA组以不稳定型脂质斑块为主.SA组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或无重构,而UA组主要表现为正性重构.UA组的脂质斑块教、不稳定型宽块数、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D)显著高于SA组.U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S组,S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高于NS组.结论 SA患者和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和结构特点存在显著差异,sCD40L血清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痛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心宝冲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疗效及对8-异前列腺素F2a(8-IS0-PGF2a)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含量的影响.方法 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宝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通心宝治疗组每天加用通心宝颗粒冲剂1剂(135g),一日一粒,疗程28天.采用ELIS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8-IS0-PGF2a及sCD40L的水平.结果 通心宝治疗组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且死亡率和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8-ISO-PGF2a,sCD40L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通心宝治疗组8-ISO-PGF2a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 通心宝冲剂治疗ACS可能与其下调8-ISO-PGF2a的表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冠状动脉免疫应答及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GMP-140的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sCD40L与GMP-140关系,在UA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氯吡格雷的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天,连服两周)3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9例UA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GMP-140浓度,并观察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结果UA患者血清sCD40L、GMP-14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sCD40L、GMP-14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氯吡格雷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sCD40L可刺激GMP-140表达,可作为AS斑块不稳定的标志。氯吡格雷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降血脂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血小板CD62P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40例)及常规治疗组(加例),比较观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小板CD62P、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结果 治疗后2组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血小板CD62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血小板CD62P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治疗8周后,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并显示其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