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药物,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方便等特点,临床应用较广泛,同时相关的一些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1].现就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效果佳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的2007年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在14000余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道中,抗菌药物占据首位,而其中又以喹诺酮类药物为主,共2880例。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所产生的ADR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4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鑫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50-1551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抗菌药物[1],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2].但是,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日益增多[3].笔者统计分析了文献报道的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47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提供警示,预防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国内外近期公开报道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临床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软骨毒性和肌腱损伤以及影响血糖等。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涉及系统广泛,有的后果严重,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氟喹诺酮类药物开发以来,由于具有广谱和较强的抗菌作用,受到临床欢迎。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也引起医药界的注意,研究报道较多。现以国内常用的氟喹诺酮类为主介绍如下: 氟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吸收迅速,起效快,半衰期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等优点,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用量已逐年上升到目前抗感染药的第二位。据国内文献资料报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而在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也逐年上升到仅次于青霉素类药物的第二位。因此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相似文献   

7.
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丽云  盛士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513-1514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剂型多样,使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较少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然而,随着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断问世,其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如何合理地使用这类药物应引起重视。现就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1]。但由于这类药物近年来大量的应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给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此,笔者就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进行探讨,报道  相似文献   

9.
张磊  金华  王亿平 《安徽医药》2016,20(12):2378-2379
乳酸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较少发生交叉耐药等特点,且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小。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逐步受到重视[1],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神经系统影响国内外目前尚无报到。笔者就近期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1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0.
369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本地区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警示,预防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收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369例,涉及9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为153例,累及人体22个系统,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82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陈静 《中国药业》2011,20(21):56-57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治疗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组织系统及临床表现,为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按涉及的组织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共72例,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侵害身体各个部分,尤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多见。结论应重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喹诺酮的第3代药物,能选择性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碍DNA复制,导致细菌DNA不能正常合成与修复而引起杀菌作用。其优点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注射吸收好、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迅速、耐药性少。由于抗菌谱的进一步扩大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使用量逐年递增。但随着应用的增多及研究的深入,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呈上升趋势,本文结合昌邑市人民医院实际临床病例及文献资料,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作一总结,以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ADR)。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文献报道的736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样本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6例中,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其次是光毒性、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多数ADR可治愈并对原患疾病无影响。结论老年人及特殊人群应慎重选择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慎重选用静脉滴注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阅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但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结论临床医生在关注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同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合理应用。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5年3月的中、外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评价。结果: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吸收快、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较长,抗菌谱比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更广,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能力更强,抗菌后效应更长。结论: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治疗多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但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药物因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有良好的药效学特性、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他患者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合成方法简单、疗效价格比高等优势,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此外,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对五官科、口腔科、骨科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也有显著疗效,已成一大类优秀的常用抗感染药。但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等问题时有发生和屡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李守勤  田彩锁 《河北医药》1996,18(4):225-225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守勤,田彩锁,连俊英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在很低浓度下即显示高浓度抗菌活性。随着该类药物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告也日见增多,本文将其毒副作用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8.
何平  肖威  董建德 《中国药事》2007,21(8):655-655
喹诺酮类抗菌药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发现其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皮肤瘙痒、光过敏等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喹诺酮类药物致癫痫的不良反应相继有个案报道,现总结我院急诊科2003~2006年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12例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多数耐药菌株有更显著的抗菌活性,但随着此类药物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其不良反应屡见报道,现综述如下。 1 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0.
郭秀秀 《北方药学》2014,(7):112-113
目的:研究影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以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宿州市2013年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748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以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68.14%)。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最主要表现在胃肠系统(42.80%)、皮肤(30.6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5.73%)。结论:应加强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监测,提高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