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与心、肝、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腹泻患儿行大便RV抗原检测,按照大便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RV抗原阳性组)68例及对照组(大便RV抗原阴性组)58例,对2组心、肝、肾主要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肝、肾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失水程度与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越小,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婴幼儿RV肠炎常合并心、肝、肾损害,其发生率与失水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且年龄越小损害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粪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72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轮状病毒检导致婴幼儿腹泻并心肌损害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54例。进行便常规、便培养以及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分析轮状病毒对患儿心肌酶学指标、体温及心率的影响。结果 54例腹泻患儿中,RV抗原检测呈阴性者31例,RV抗原检测阳性并确诊为RV肠炎者23例。两组除CK外,其余指标均超出了正常值。两组在CK-MB和心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K、LDH、AST、体温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RV抗原阳性患儿经过治疗后,心肌酶学指标、体温及心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CK、CK-MB、心率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LDH、AST、体温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RV感染容易引发腹泻患儿心肌损害,及时诊断并治疗RV对降低心肌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德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53-1054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婴幼儿心肌酶谱的改变。方法将420例RV检查阳性和RV检查阴性腹泻婴幼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观察其心肌酶谱变化。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RV肠炎患儿的心肌损伤症状较轻,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心肌损伤的依据,以便及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细胞免疫状况,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方法 RV肠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婴幼儿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重型患儿CD3+、CD4+低于轻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下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因此,测定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对肠炎的预后、疗效和转归有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长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46+48-46,48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105腹泻患儿按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对两组心肌及肝脏主要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心肌、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K、CK-MB、AST、ALT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致心肌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郑旭新  陈丹  张建芳  陈静 《医药世界》2009,11(7):321-322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心肌损害的情况,探讨心肌损害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采集2007-10/2008-10大便检测RV抗原阳性的住院婴幼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心肌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可导致心肌损害,原因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在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及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蔡小勤  幸贵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85-1685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RV)感染后心肌损害的早期临床表现,尽早作出相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2008年1月-2009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腹泻儿童80例,确诊为RV感染为观察组,同时设其他原因腹泻患儿64例为对照组,检测心肌酶谱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AST、CK、CK-MB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80例中有49例确诊心肌损害,发生率54%.心肌损害85%精神差.7l%食欲差,75%面色差,30%~45%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紊乱,酸碱失衡,而心肌损害60%发生在RV肠炎发病的2~4天,年龄6个月~1岁为高发.结论: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50%,尤其是婴幼儿,在发病头几天,有精神、食欲、面色差等临床表现时,多伴有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刘兴芬 《北方药学》2012,(12):42-4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粪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72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的心肌酶谱、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轮状病毒(RV)肠炎肝功能检测,发现部分患儿肝功能异常,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能检测.金标法检测大便RV抗原.结果:RV阳性组(62例)肝功能异常24例(38.7%),RV阴性组肝功能异常9(10.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V肠炎部分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应常规检测肝功能,早期发现异常并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α-HBDH)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下降快于对照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程卡米 《中国当代医药》2013,(6):194-194,196
目的分析与观察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80例RV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RV肠炎患者中有46例(57.5%)出现心肌酶异常情况,有26例(32.5%)发生肝功能损害情况,有10例(12.5%)出现肾功能损害情况,有8例(10.0%)出现惊厥,有14例(17.5%)出现呼吸道病变。结论RV感染除可以引起肠道感染外,还能够引起肠外多个器官的损害,其中对于心肌的损害尤为明显,对于肝脏、肾脏、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仅次于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发心肌损害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的心肌酶谱于治疗后均有下降,其中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ST、LD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心电图异常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mg·kg-1d-1)并对症补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1·d-1)并对症补液治疗。2组病例均在初治和治疗5~7d后检查和复查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心肌酶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除乳酸脱氢酶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有明显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小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各40例,行心肌酶检测并统计出现心电图异常的种类和比例。结果手足口病组肌酸激酶(O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轮状病毒腹泻组(P〈0.05),轮状病毒感染组出现ST-T改变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显著低于手足口病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相对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心肌损伤较为明显,通过心电图检查能更明确的诊断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两种肠炎的心肌酶谱的区别。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收治的其他类型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结果:观察组心肌酶AST、LDH、α-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治的6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经检测后,发现其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给予治疗后,AST、LDH、α-HBDH、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改变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