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庆 《临床儿科杂志》1994,12(4):219-220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伴发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Hong SX  Li S  Wang TM  Zhao FL  Lin Q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6):468-469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我国1~6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92‰。脑瘫不仅出现运动障碍,往往伴发许多其他神经系统的损害。我们分析了1997~1998年在江苏、河北、四川、黑龙江、甘肃及广西六省(区)进行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的2009例脑瘫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的近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国外近年来对脑性瘫痪的病因、防治做了大量研究。认为产前因素比产时、产后因素重要,遗传有一定作用;新生儿重症监护与脑性瘫痪患病率明显相关。应用神经病学病检查法与婴儿发育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1岁以内的脑性瘫痪作出早期诊断。Bobaths疗法是目前最流行的疗法,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预防脑性瘫痪除医学措施外,必须采取相应的社会措施。本文介绍的是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与治疗等有关的国外资料。  相似文献   

5.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2  
目的:调查我国1-6岁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病率及临床各种类型的分布状况,方法:1997年5月-1998年8月,对我国黑龙江、河北、甘肃、江苏、四川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调查,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对抽样乡(镇)全部1-6岁小儿进行调查。在现场工作开始之前对所有参加调查的工作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参加现场工作。资料经双重录入和统一清理后,在Pntium133微机上用SAS6.11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6岁小儿1047327人,其中脑瘫患儿2009人,患病率为1.92‰,在脑瘫各种类型中,痉挛型脑瘫最多见,占53.56%,以下依次为肌张力低下型(13.39%),共济失调型(10.00%), 手足徐动型(4.63%),震颤型(0.85%)、强直型(0.55%)、混合型(12.44%),分类不详(4.58%),2009例脑瘫中、男1266例,女743例,男:女=1.70:1。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大致能反映我国大陆地区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92‰。脑瘫的各种类型中以痉挛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6.
455例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病例的头颅CT影像检查资料。为此,我们于1997年5月至6月在苏州等7个市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脑瘫病例的头颅CT影像研究。资料:江苏省7市现况调查诊断脑瘫患儿622例。将其中有头颅CT检查片的4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7例,女178例;早产儿107例,足月儿348例;列前三位的脑瘫类型依次为:痉挛型268例(58.9%);混合型71例(15.6%);共济失调型47例(10.3%)。方法:CT检查的技术要求:(1)从枕骨大孔下10mm到颅顶,每…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CP)是指受孕到新生儿期间以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所发生的持续存在,但可有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随着年龄的增  相似文献   

8.
江苏七城市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全国范围普查打下基础。方法 1997年5月 ̄6月调查苏州、吴县、吴江、昆山、太仓、锡山及江阴7个城市中0 ̄6岁小儿中脑性瘫痪患病情况。统一培训调查人员。1岁以内小儿全部进行体检,1 ̄6岁组小儿按筛查标准找出体检对象,进一步体检确诊。结果 7个城市中0 ̄6岁小儿共388192人,诊断为脑性瘫痪者622例,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60‰。脑性瘫痪患儿中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Hou M  Fan XW  Li YT  Yu R  Guo H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25-128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MR/的表现及其与出生胎龄和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脑瘫患儿的病史、l临床与MR/表现。结果 早产与足月儿脑瘫类型构成显著不同,早产儿以痉挛性双瘫多见(占66.O%),而足月儿偏瘫和失调型高于早产儿。104例脑瘫患儿MR/异常率为84.7%,早产和足月儿组MHI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和失调型脑瘫MR/异常率分别为89.4%、100%、100%、54.5%和90.O%。31/42例痉挛性双瘫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而以早产儿双瘫更多见(90%);各类型脑瘫的MR/异常表现不同,双瘫以PVL为主,徐动型表现为基底节病变或.PVL失调型绝大部分存在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偏瘫型突出表现为单侧脑损伤。出生胎龄与MRI特点有关,早产儿组以PVL为特征,见于除失调型外的其他脑瘫类型;足月儿脑瘫MR/异常表现变化多且病变广泛。结论MR/有助于评价各型脑瘫的病理特点及其与出生胎龄的关系.对脑瘫病因的推测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28d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评估不仅可以评定患儿的障碍程度,指导临床分型,判断预后,更重要的是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脑瘫评估标准,该文就近年来常用的小儿脑瘫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市近10年伤残儿鉴定中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1996-2005年10年中淮南市伤残儿鉴定中脑性瘫痪小儿的患病情况。结果10年中伤残儿鉴定总例数共1089例,脑瘫小儿152例,占总数的13.96%。其中痉挛型87例(57.24%),肌张力低下型20例(13.16%),共济失调型14例(9.21%),手足徐动型7例(4.61%),强直型6例(3.95%),痉挛合并手足徐动型18例(11.84%)。头颅CT检查134例,异常124例(92.54%)。智商测定:轻度智力低下58例(38.16%),重度智力低下42例(27.63%)。脑瘫高危因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窒息、早产、胆红素脑病是降低脑瘫发病的主要因素。普及脑瘫患儿各种康复干预治疗,已成为当前儿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的手术治疗:附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吡拉西坦治疗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P)是小儿大脑在尚未发育成熟阶段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出现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治疗较为困难[1];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44例患儿加吡拉西坦静脉滴注,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地区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发病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11年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16例,其中男147例,女69例;痉挛型148例,手足徐动型37例,混合型26例,软瘫型5例.按年龄段及性别分层随机抽样正常同龄儿216例.通过调查妊娠、分娩期因素,婴儿期因素,家族因素等近20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种危险因素中,以妊娠早期用药、先兆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感染较为常见.各项危险因素可单一或多项重叠发生.结论 通过分析脑瘫高危因素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可以在脑损伤早期估计预后,及早干预,减少脑瘫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6.
165例脑性瘫痪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165例脑性瘫换的临床进行了分析。男:女为2.3:1,农村占73.8%。病因依次为窒息、早产+低体重、核黄疸、新生儿期严重感染。各例均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合并智力低下149例,占90.3%。痉挛型最多见,占64.8%。81例进行检查,异常率为70.4%,以脑萎缩占首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总有效率达89.7%。年龄小,疗效好,但本组多数病例确定为脑瘫的时间。重点讨论了早期诊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国产NDI-200型诱发电位仪测定正常小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8例(36耳),算出其各波正常值。测定脑瘫患儿33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其中异常26例,主要是潜伏期I、Ⅱ、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Ⅲ、Ⅲ-V、I-V同程度的延长或波形消失。说明脑干诱发电位能客观反映婴幼儿听力、脑干功能及脑神经的病理障碍,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客观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系指从受孕至新生儿时期由于脑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的疾病,据报道其脑电图异常率40%~90%不等。现将我院1985年9月~1995年4月252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脑电图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52例均来自不同高海拔地区(2260米以上)经神经内科确诊。男1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是一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需要终身康复.传统康复医学方法主要依赖康复治疗手技,给家庭社会带来长期且沉重的负担.随着生物力学及康复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型的康复机器人通过融合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学等诸多学科,将主被动训练结合,拟合正常运动模式,达到功能康复的目的.该文重点以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例,综述儿童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中应用研究进展,为促进儿童康复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和足月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特征,确定脑损伤的病因与时间,为病因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住院的267例CP患儿的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头颅CT和MRI表现。早产儿组102例。28周≤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1000~4000g,平均2228.82g。足月儿组165例。37周≤胎龄<42周;出生体质量2100~4600g,平均3250.18g。计量资料采用频数分布及中位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分布、百分构成比及χ2检验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早产儿组痉挛型双瘫高于足月儿组(χ2=7.93P<0.01),足月儿组偏瘫型(χ2=8.17P<0.01)和共济失调型(χ2=4.21P<0.05)高于早产儿组。高危因素主要顺位依次为窒息、低出生体质量、黄疸、颅内出血和双胎。早产儿组并2种以上高危因素,病理性黄疸,双胎,低出生体质量的情况较多;而足月儿组并窒息、颅内出血较多。早产儿组癫高于足月儿组(χ2=10.37P<0.01)。除癫癎外,早产儿和足月儿并发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a>0.05)。头颅影像学方面早产儿组CP集中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足月儿CP影像学异常分布范围较广。结论早产儿和足月儿在CP类型构成、高危因素、并发症和头颅影像学方面均有差异。对早产儿早期随访、早期干预,有利于C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