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克亮 《现代保健》2010,(15):39-4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140例作为病例组(DN组),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非DN组)。结果DN组和非DN组比较,相关病史、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血脂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显著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尿蛋白2.0g/24h为界,将IgA肾病患者分为:显著蛋白尿组(A)及非显著蛋白尿组(B),比较其临床及病理的差异,并分析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血清白蛋白低于B组(P〈0.01);其脂蛋白(a)、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均高于B组(P〈0.01或P〈0.05)。逐步回归法显示,仅尿蛋白定量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31,t=3.20,P〈0.01)。结论显著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害更为严重;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独立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踝肱指数fankle—braehialindex,ABI)和左右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意义及AB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检测其ABI和baPWV,根据ABl分为两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组、ABI≥0.9为非PAD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与ABI相关的因素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0.9组82例(占82%),ABI〈0.9组18例(占18%)。ABI〈0.9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左右baPWV绝对差值、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24h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肌酐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均高于ABI≥0.9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BI与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β=-0.429,P=0.023)、左右baPWV绝对差值(β=-0.131,P=0.012)独立相关。结论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左右baPWV绝对差值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联合左右baPWV绝对差值和ABI共同筛选PAD患者,从而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诊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果4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r=-0.67,P〈0.05)。结论D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4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沙坦钾组:151服氯沙坦钾100mg,1次/d;依那普利组;151服依那普利10mg,1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以上两种药物,且剂量不变。三组患者治疗均在3年以上。监测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肌酐。结果三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好(P〈0.01)。血清肌酐仅联合治疗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氯沙坦钾和依那普利可以有效控制Ⅳ期DN患者蛋白尿,延缓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所有患者填写调查问卷、并测定体重、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肾功、尿蛋白等客观指标。同时全部健康资料归档管理,所有患者继续门诊治疗,实验组采用健康管理模式和疾病管理措施,对该组人群进行干预、教育3年。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教育。3年后两组患者再次填写问卷,并测定上述相关客观指标。结果我们通过3年的健康管理,实验组ACR在明显下降,对照组不降,反而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例患者出现尿蛋白,3例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而实验组没有出现尿蛋白阳性和终末期肾病患者。对于DN的高危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结论对早期DN患者进行有效地健康管理,可以使其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治疗,减轻导致肾脏病加重的危险因素,达到延缓DN患者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郭嘉鸿 《现代保健》2012,(18):133-13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采用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有效率为52.6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含量降低,血清白蛋白含量增高,尿量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伴大量蛋白尿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较高,能够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Ⅲ—Ⅴ期患者。肾皮髓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规律及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54例DN患者(DN组),其中Ⅲ期26例,Ⅳ期14例,Ⅴ期1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均行MR常规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肾皮髓质的FA值,并分析肾皮髓质FA值与肾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DN组Ⅲ期肾皮质FA值(315.81±11.43)与对照组(315.75±18.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髓质FA值(384.00±28.51)低于对照组(472.84±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Ⅳ、Ⅴ期肾皮髓质FA值(肾皮质:281.32±16.35,236.01±12.43;肾髓质:352.70±15.54,236.01±12.43)均低于对照组和DN组Ⅲ期,DN组Ⅴ期肾皮髓质FA值低于DN组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肾皮髓质FA值与血肌酐、尿素氮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肾皮髓质FA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DN患者。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为DN患者肾脏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KD)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了40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组,并根据踝肱动脉压指数(ABI)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统计各组中尿蛋白和ABI的异常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AD与DKD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尿蛋白异常率26.35%,ABI异常率17.73%;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年龄大,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HbAIC)高,血压高,脉压差大。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组的ABI异常率分别为14.55%,21.92%和28.42%;ABI正常和ABI≤0.9、ABI〉1.3的患者DKD患病率分别为23.79%,41.43%,30.60%;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尿蛋白异常、体质指数(BMI)、立位收缩压、立位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I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病程、ABI异常、BMI、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餐后血糖、HbA。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M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r、尿素氮(BUN)是DK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与下肢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相互促进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昌明  肖青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422-1423
本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A、CIV和尿ALB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结果显示,糖尿病无肾病组血清HA、CIV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AL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A、CI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尿ALB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01),与糖尿病无肾病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尿ALB测定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清HA、CIV和尿ALB联检对DN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CRP的检测在预防和诊治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正常尿蛋白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7例,大量尿蛋白组24例和终末期肾衰组25例,并设健康对照组40例。测量各组CRP,并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CRP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CRP与病程(r=0.606,P〈0.01)、UAER(r=0.671,P〈0.01)、甘油三酯(TG)(r=0.405,P〈0.05)、肌酐(Cr)(r=0.324,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RP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且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参加中国2型糖尿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的普查人群9390人,从中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诊断人群,符合条件者共人选1136例,并按照CIMT值进行分组,其中CIMT≥1mm为增厚组(801例),CIMT〈Imm为正常对照组(3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尿蛋白、尿蛋白/肌酐(UACR),并对与CIMT相关等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评估。结果:CIMT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HbA1c、LDL—C、UA均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HbAlc、TC与CIMT呈正相关(P〈0.05),性别与CIMT呈负相关(P〈0.05),腰臀比、BMI、舒张压、FPG、2hPG、HDL-C、LDL—C、TC、TG、UACR、uA与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HbA1c、TC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之间的关系. 方法 485例T2DM患者及5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 mg)、微量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300 mg)和临床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0mg).观察各组之间踝臂指数的差异,探讨踝臂指数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结果 T2DM患者踝臂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患者中,微量尿白蛋白组的ABI较正常尿白蛋白组高(P<0.05),大量尿白蛋白组的ABI高于其他两组(P<0.01).尿白蛋白与ABI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与ABI呈负相关(r=- 0.216,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与ABI亦呈负相关(r=-0.529,P<0.05). 结论 ABI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早期预测价值,且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和观察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下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组(n=58)、早期肾病组(n=68)和对照组(n=60),测定患者血清Hcy、CysC、hs-CRP和HbAlc水平并进行分析.将68例早期肾病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27)和血糖控制不良组(n=41),对Hcy、CysC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肾病组患者Hcy、CysC和hs-CRP水平高于无肾病组和对照组(P<0.05),无肾病组患者Hcy、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Hcy、qsC和hs-CRP水平,强化血糖控制,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唾液酸、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44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0例。采集静脉血样和随机尿样。血样检测唾液酸和血脂谱、血糖、HbA1C、C-反应蛋白,随机尿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唾液酸。并测量各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腰围比。结果各糖尿病组血和尿唾液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的趋势显示合并肾病的严重性和尿白蛋白排出的程度(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尿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腰围比明显正相关(r=0.226,P〈0.05),与收缩压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C反应蛋白和血脂没有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腰围比成正相关(r=0.301,P〈0.05),与收缩压成正相关(r=0.633,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增加和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腰围比密切相关,两者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联合AR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本院就诊的4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RB治疗组(A组)、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B组)、ARB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C组)各15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疗程16周,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TGF-β1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各组尿微量白蛋白、血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血TGF-β1水平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以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纤维化,且联合ARB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群性别差异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8 306例糖尿病人群作为观察队列,随访(48.01±3.14)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一次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分析糖尿病人群性别差异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与女性组相比,男性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高,空腹血糖、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组累积发生脑梗死事件率高于女性组(2.9%对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BMI、SBP、DBP、FPG、TC、TG、LDL-C、HDL-C及吸烟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男性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相对危险(RR)为女性组的1.58倍(95%CI:1.05~2.38,P0.05)。结论男性是糖尿病人群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在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12月来我院门诊体检检查为高血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68例。其中高血压组56人;糖尿病组63人,并发肾病5人;糖尿病伴高血压组49人,并发肾病6人;选取健康或基本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尿白蛋白范围为3.48±1.58mg/L,168例含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的尿白蛋白为9.54±6.67mg/L,P〈0.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57例不含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为8.64±5.47mg/L,P〈0.001,二者差异仍有显著性。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肾功能指标(BUN、Cr和μAlb)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肾病对分析带来的影响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肾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BUNP〈0.01和P〈0.05;Cr和μAlb均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肾损害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监护治疗的一项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宿建丽 《现代保健》2013,(23):79-8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为糖尿病组(DM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采用散射比浊法、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hs-CRP、抵抗素、HbAlc和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DM组、DN组血清hs-CRP、抵抗素和HbAlc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和DN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抵抗素和HbAlc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陈玲 《现代保健》2010,(35):23-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的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即糖尿病肾病组(98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110例),于入院时询问患者病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于禁食12h后,抽取静脉血测其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另外监测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存在糖尿病家族病史的患者患糖尿病肾病的几率较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SBP、DPB、FPG、2hPG、HbAlc及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