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两种路径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是此法需要24h卧床并采取被迫体位,易发生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而桡动脉由于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穿刺成功率高,近年来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问卧床引起的多种并发症。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7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4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术后易发生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1,2] ,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多种并发症.但如护理不当,也可导致术肢肿胀、动脉痉挛、动脉闭塞甚至术肢缺血坏死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10例,根据患者选择穿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接收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并接受相关护理为桡动脉组,接受股动脉穿刺并接受相关护理为股动脉组。比较两组入院时与造影前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准备时间、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在造影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较入院时有着明显的升高,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血压升高的水平更低更平稳,桡动脉组的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且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目前对此检查患者不能广泛接受。由于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的方法需要24h卧床且采取强制体位,易发生尿潴留、腰酸背痛、穿刺部位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近年来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首选途径,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与传统的股动脉穿刺相比较,  相似文献   

6.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压迫止血方法,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25例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63例,穿刺部位采用绷带卷按压3M胶布固定止血法,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压迫止血法,观察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卧床制动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及全身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绷带卷按压3M胶布固定止血法,能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轻全身不适感。  相似文献   

7.
李维群 《重庆医学》2012,41(13):1348-1349
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已广泛应用。对于年龄大、腰部疾病或不习惯卧床排尿患者极为不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同时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制剂抗凝剂的使用加大了传统的经股动脉术后的出血,尤其是穿刺部位局部血管损伤并发症[1]。现将本科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人路为股动脉途径。自1989年Campeau首先成功报道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来,此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改进,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6.0%以上。与径路股动脉比较,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避免患者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因此,经桡动脉径路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的重要径路。现将我院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初步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记录两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卧床时间。结果两组在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组(P〈0.05),患者卧床时间桡动脉组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ACS患者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冠状动脉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常规股动脉穿刺,但需患者卧床制动,术后可能会出现局部血肿、假性动脉、严重者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经研究证明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方法相比较,经桡动脉穿刺治疗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途径,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国内大多导管室的心血管医师常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1989年Campeau首先 [1]成功地报道了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此后该方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可达96 %以上[2 ,3]。与经股动脉比较 ,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较低、避免病人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因此 ,经桡动脉径路已成为股动脉径路的重要补充 ,现总结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院和美…  相似文献   

12.
崔美顺 《吉林医学》2007,28(16):1797-1798
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标准方法,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被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无需卧床,局部出血、血肿和血管并发症少,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6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2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08例和经股动脉组116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更换导管率、操作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组的造影成功率、操作总时间、穿刺时间、X线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成功率上低于经股动脉组,但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组。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经皮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的成功报道,大多数是经股动脉途径进行;但经股动脉途径穿刺存在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及拔出鞘管前后患者需卧床等缺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近2年来,我们对CTO患者应用经桡动脉途径行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治疗,并与同期经股动脉行CTO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穿刺是CAG的又一理想途径。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出现焦虑、尿潴留、造影剂滞留时间过长,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为1650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经桡动脉680例,经股动脉97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仁智  王艳红 《包头医学》2010,34(3):129-131
经股动脉穿刺是多数血管内介入性诊疗技术需涉及的第一步有创操作,为使血管内介入诊疗过程顺利进行,该操作尤为重要。但随着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各种经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亦有增多的趋势。在全面了解经股动脉穿刺的各种并发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按照正规程序操作后,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时积极处理可防止发生严重后果。故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多,病人更易于接受桡动脉穿刺。其优点是术后不需卧床24h,不易引起腹胀、腰酸、背痛、尿潴留,术中不过多暴露病人,尤其会阴部,明显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术后也不易发生迷走反射,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等,便于术后观察、护理,同时,医生压迫股动脉也需付出很大的劳动量,也乐于接受此法,但术后护理不当,也可造成桡动脉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190例,按照介入途径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观察组13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行介入术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桡动脉组优于经股动脉组.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的治疗效果相当,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代替经股动脉穿刺行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的可行性。方法:将752例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100%与95.5%,P>0.05)、股动脉组穿刺时间为2.18±1.35min,小于桡动脉组(5.36±1.71min,P<0.05),但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18.70±3.81h)大于桡动脉组(0.5±1.17h,P<0.01)。两组住院时间(8.2±3.6d与7.9±3.8d)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20.5%)、血肿(包括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12.0%,高于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7.5%)、血肿发生率(2.0%),而桡动脉组血管痉挛发生率(14.3%)高于股动脉组(3.6%)。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安全可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较少,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可做为外周血管病介入诊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