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医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并为实践证明了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内在灵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提供了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既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又有助于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实现其身心、德才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医精神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伦理思想,是蕴含了信仰信念、道德情操、技术要求等多种元素的思想体系。红医精神中包含着深厚的美德伦理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美德伦理的视角看,它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式的美德观,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善,倡导为了实现这种善而奋斗献身;从西方传统美德伦理的视角,它符合美德理论中对伦理德性的界定。特别是关于“幸福”的论断可以对其“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被激发”的特点提供解读依据;从儒家美德伦理的视角,红医精神深受仁、义、礼、智、勇人格,以及注重气节,不惧生死,以身殉道等伦理要求的重大影响。红医“美德”的价值在于追求“至善”的动机,能够使执行者产生比普通医务人员更强大的道德自律和情感动力,不断自我超越,为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求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这是我们党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管理和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事实上,全球化并不是中性的。政治上,全球化无疑就是西方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精神教育如果误入西方化的陷阱,将会威胁民族文化的安全,削弱民族国家意识,并且遭遇“文明的冲突”。中国化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必由之路,凶为民族精神教育中国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性使然,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爱国主义的内在需要。全球化背景下开展中国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以中华民族美德感染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同文化活动充实学生。  相似文献   

5.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武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份和要素 ,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外传播中 ,中华武术应以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为根本宗旨 ,以武术健身功能的开发为传播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王红松 《医学与社会》2006,19(10):48-5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我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到我们所要建设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时指出:“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把“明礼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同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也明确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诚信之所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于它是一切社会行为得以确定和运行的基石,是一切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立足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杨洋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1):135-136
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是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个人信用观念和对信用的认知程度反映了一个民族整体的素质,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1诚信的内涵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它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既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又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既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又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不仅是人的内在道德体验与法律规范的统一,其在行为人之间所建立的诚实缔约、积极履约的约束机制,对整个社会秩序起着促进和保障作…  相似文献   

8.
在“慈本论”崭新的存在论基础上确认了人之(具内在自然法导向和道德力量的)“良心”是作为人之存在的“第一因”的“生命需要-生命固有的本真驱动力‘慈’”,它为道德的现实化提供动力,为道德判断和实践提供本然性的应然性的尺度,为美德和规范提供价值基础。因此,“立心”即认识、激活与强化良心及其功能与表达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它的缺失是“精神接生术”式的或知性的道德教育失败的原因。以普遍性的知识揭示了“良心认识论”是“立心”的前提条件,是急需开拓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哲学的基础领域。以普遍性的知识揭示了“良心认识论”,包括:揭示了“立心”的前提条件是遮挡或超越“生存性恐惧”;揭示了良心在生命理性情感、人格、生命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表现(即“相”——“不同者”);揭示了认识良心(也即敞开人之存在)的认知性的生命理性谱系;揭示了“立心”的原理。其中,各种生命理性和生命理性情感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自由性与道德性的统一,也都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医疗伦理对当代美德医疗伦理学可作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晚近20年,英语世界道德哲学的最重大发展是美德伦理学的复兴。除了新亚里士多德学派,还有休谟学派、尼采学派及基督教学派等。同样的复兴也在医疗伦理学中发生。影响世界的Beauchamp与Childress的《生命医疗伦理学原则》,也在最新版本(第6版,2009年)中不再批评美德伦理学,而且承认其优点。从此书的第三版开始分析,看书的作者如何在以后三次修订版中,修改自己对美德伦理学的立场。与现代西方不同,古代中国医疗伦理的著述,是规则导向与关德导向并重,这肯定受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伦理学一直是美德导向,今天西方美德伦理学也要向孔孟取经。礼失求诸野,今天西方的医疗伦理学都强调美德的重要性,中国的医疗伦理学难道还只停留在讨论四个道德原则的运用吗?再者,我们要提出切合这个时代需要的修养工夫,这样不单是对当代中国医疗伦理的建设,也是对世界性美德医疗伦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贾成祥 《中医学报》2021,36(2):243-246
中医文化和以儒家仁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终极目标都是"生生"."生生"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使生命生存;二是使生命繁衍.终极目标是使生命繁衍不息,孳育不绝,代代相传,永无止期,以至无穷."生生"当中所蕴含的浓郁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着现代社会建设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医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树立中医文化的自信,把握...  相似文献   

12.
普世伦理意指未来全球人类普遍能够接受的伦理观。儒家的伦理哲学旨在处理好三种关系 :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人自身与思想的关系。儒家伦理既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团体、一切种族、国家和宗教 ,也照顾到了全人类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因而具备了普世伦理的基本条件。儒家伦理经东方儒学文化圈各国的现代转换发展 ,已在更高层次上获得复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 ,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儒家伦理中蕴涵的普世伦理 ,必然在世界现代化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并终将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引为自豪的海洋文化 ,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 ,中华民族才是人类海洋文化的缔造者。中国的海洋文化从琼、台走向世界 ,船舵与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两大法宝。在近代 ,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下 ,备受摧残 ,被迫让位于西方新兴的海洋文化 ,其历史教训是惨重的。复兴和重建中国海洋文化 ,意义深远 ,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4.
论古代“郡守”的道德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教"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它显示了中国文化崇尚"德治"与"仁政"的特殊禀赋,也使古代乡村治理呈现出鲜明的"以礼训人"的特点."德教"传播了仁爱思想,推动了古代教育和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世界的视角上,从中国出发来思考世界,由和谐中国、和谐亚洲到和谐世界,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世界启示”意义;从世界大势思考中国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国际关系的多极化给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和“时代机遇”。站在历史的视角上,和谐应该是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同时,和谐文明也是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从医药卫生人类学的视角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岐黄”二字代表了多种含义,“岐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既有相关医籍,又有中医学传承早期的医家,如岐伯、伯高、少师、雷公、容成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少被人关注的是遍布河南省新密市的各种遗迹,如岐伯山、力牧台、风后顶等。“岐黄”文化不仅仅存留在历史中,更体现在当下的活态医药文明中。“岐黄”文化也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已经传遍了四海五洲。  相似文献   

17.
建立融合东西医学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as the summary of Chinese people fighting against various kinds of diseas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a summate theoretical system possess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intensively reflects deep thinking and pondering of Chinese culture on the human being himself and dialectical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culture, making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offspring reproduction and prosperity.  相似文献   

18.
中国漆艺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漆艺史上有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 ,中国人用漆的历史也几乎与整个文明史一样久远。我国近代的漆器和漆画装饰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各种漆画风格共同发展 ,并在各自领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形成多种艺术共同发展的局面。漆画丰富了世界文化宝藏 ,漆画必将进一步赢得地位和唤起人们对其应有的尊重 ,并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重新走进富裕了的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一世纪30年代起,先后有近百位南通籍影视工作者涉足导演、编剧、表演、摄影等领域,构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群落和影视谱系.其历史跨度之长,涉及领域之广,代表人物之多,引人瞩目.这一中国影视文化中的"南通现象",渊源于南通作为"话剧之乡"的文化积淀,并形成了"关注社会、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特别是赵丹作为一代表演艺术大师的实绩和地位呼唤着"现实主义"和"演员时代"在新世纪中国影视艺术中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淌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