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陕西省秦岭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秦岭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陕西秦岭南北坡4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2种,其中含有2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本次调查未采获的2种,陕西省秦岭共记载蚋类14种。结论:陕西省秦岭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古北界和东洋界交界地带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贵阳地区蚋科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孳生地的调查和我院馆藏标本的整理,经制片、鉴定、编制分布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录贵阳地区蚋科Simuliidae蚋属Simulium共10种,含1新种,其中蚋亚属Subgenus Simulium 6种,纺蚋亚属Subgenus Nevermannia、短蚋亚属Subgenus Odagmia、维蚋亚属Subgenus Wilhelia和绳蚋亚属Subgenus Gomphostilbia各1种。结论:贵阳地区蚋相具有东洋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吸血蚋类分类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省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四川省5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四川省蚋类22种,其中含5个新种和2个国家新记录种。结论:四川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并发现了较多的分类新阶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山西省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山西省9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9种,其中含有6个新种,加上以往报告的3种,山西省共记载蚋类22种。结论:山西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古北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辽宁省进行蚋类补点调查,完善辽宁省蚋类区系资料。方法:选择辽宁省7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经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辽宁省蚋属7亚属14种,其中含3个新种和3个辽宁省新记录种。结论:辽宁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蚋类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孳生环境,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制片和鉴定蚋种,并对我院馆藏标本进行整理,编制名表.结果:记录了蚋科Simuliidae蚋属Simulium共18种,分别隶属于3亚属.结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好的蚋类孳生和血源条件,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吴慧  杨明  陈汉彬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3):242-245,314
目的:对黑龙江省进行蚋类补点调查,进一步补充黑龙江省蚋类区系资料。方法:选择黑龙江省6个代表性地区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采用常规方法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黑龙江省蚋属3亚属13种,其中含3个新种。结合前人报告,该省计已知蚋类3属8亚属35种。结论:黑龙江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西藏古北界代表性地区,按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并据此对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名表进行调查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西藏自治区蚋科3属(后克蚋属、畦克蚋属和蚋属)19种,其中含9个新种及1个中国新记录种.结论:西藏古...  相似文献   

9.
中国蚋科修订名录(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目的:修订中国蚋科名录,包括1997年6月-2001年12月的新种和新记录种。方法:新的名录按照Crosskey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结果:新名录共记载5属19亚属209种。结论:该名录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蚋类的完整记载,对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蚋科名录"补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安继尧(1996)发表的“中国蚋科名录”进行补充。方法:采用Crosskey等的分类方法。结果:增加1996年以后描述的33个新种、1新记录属、1新记录亚属和一些新记录种。结论:“中国蚋科名录”加上本文是目前对中国蚋科名录的最完整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湖南汉族群体HLA DQA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PCR/SSP和银染PCR/SSCP技术对 60名无血缘关系湖南汉族健康个体作HLA DQA1基因分型。结果 :检出 1 0种HLA DQA1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范围为 0 .0 1 67~ 0 .2 2 54 ;HLA DQA1 0 30 2 , 0 50 1 , 0 1 0 2为常见等位基因 ,HLA DQA1 0 1 0 1 , 0 2 0 1 , 0 4 0 1为少见等位基因。检出 2 6种基因型 ,基因型观察值和理论值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P >0 .0 5)。 5例样本的PCR/SSP分型只能确定一个等位基因 ,另一等位基因经PCR/SSCP确认。结论 :提供了湖南汉族群体HLA DQA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正常值  相似文献   

12.
湖南汉族群体HLA—DQA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湖南汉族群体HLA-DQA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SSP和银染PCR/SSCP技术对60名无血缘关系湖南汉族健康个体作HLA-DQA1基因分型。结果:检出10种HLA-DQA1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0.0167~0.2254,HLA-DQA1*0302,*0501,*0102常见等位基因,HLA-DQA1*0101,*0201,*0401为少见等位基因。检出26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9~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卫生机构2009~2013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湖南省共报告细菌性痢疾47 175例,年均发病率为14.4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湘西和湘南地区是菌痢高发地区,发病以3岁以下幼儿为主,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的中小学校,以水源性传播为主。2011~2013年湖南省疾控中心共收集176株菌痢菌株,其中宋内氏志贺菌109株,福氏志贺菌67株;湖南省志贺菌耐药较严重,不同群别志贺菌的耐药谱有所不同。结论湖南省细菌性痢疾疫情分布存在比较明显的高发地区、高发时间和高发人群,应根据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