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发育仍不完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易向玻璃体内增殖,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促进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已成共识.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凤  刘雪莲  白宁艳   《四川医学》2024,45(4):426-429
<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潜在致盲性疾病,血管闭塞和血管增殖是此病两大病理特征。在相对低氧的子宫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HIF-1)、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形成胎儿视网膜生理性血管,但早产儿出生后暴露于大气环境中,消除了原本的生理性低氧环境,高氧抑制VEGF、HIF-1、IGF-1、EPO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导致血管闭塞,进而发生视网膜缺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关系,探讨其可否作为ROP的预测指数,协助诊断ROP。方法 胎龄≤ 31周和(或)体重≤ 1500g的早产儿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诊断为ROP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根据严重程度分为ROPⅠ~Ⅳ期;对照组:与ROP组胎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同期住院非ROP早产儿。对所有研究对象在生后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静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结果 入选的早产儿ROP组48例,对照组50例。ROP组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IGF-1具有最好的预测和诊断价值,而bFGF、VEGF次之。结论 ≤ 31周和(或)出生体重≤ 1500g的早产儿在其生后第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血,若出现IGF-1明显降低(<28.08ng/ml),同时伴有bFGF(<320.65ng/L)及VEGF(<232.89ng/L)的降低,则预示ROP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张琴  韦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1):1078-1081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用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以及相应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表达以探讨ROP发病机制,为早产儿临床合理用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新生7 d Wistar鼠仔150只,按不同吸氧方式称质量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1: FiO2由75%分5 d逐渐降低直至停氧(每天下降幅度约为10%);实验组2:吸入氧浓度( FiO2 )5 d逐渐由30%升高至75%后突然中断吸氧.实验组3:持续吸75%高氧5 d后骤然停氧;实验组4:持续吸75%高氧5 d后分5 d逐渐降低FiO2 直至停氧;对照组:置于同实验条件下的空气中饲养.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改变;眼球切片(HE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和发育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5组标本视网膜各层VEGF的表达,并进行视网膜组织内VEGF的含量,血管内皮细胞核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视网膜铺片和眼球切片HE染色显示实验组2、3视网膜存在缺氧并出现异常新生血管生成的类似ROP表现.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缺氧后视网膜组织内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以与内界膜相关联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C表示)与视网膜组织VEGF含量呈正相关(r=0.807,P<0.01).结论 吸入高浓度氧后突然停氧可严重影响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发育,产生类似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病变.因此临床上应严密监测用氧情况,采取逐渐降低氧浓度的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由于胎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早产后吸氧,过早的暴露在高氧环境中,视网膜周边血管收缩,诱导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从而引起眼内的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症状[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上升,因此ROP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ROP的发生会对早产儿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情处于Ⅰ期及Ⅱ期可逐渐恢复,部分处于Ⅲ期及以上者则会引起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对患儿的心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由于ROP病情进展迅速,有效治疗窗口期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酸中毒诱导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大鼠动物(AIR)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正常新生大鼠及ROP模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二者表达变化与酸中毒的关系、对视网膜血管发育的作用以及在酸中毒诱导ROP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1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酸中毒诱导模型组(ROP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全视网膜VEGF、PEDF的mRNA水平.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8日龄ROP大鼠VEGF m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停止管饲NH4Cl后ROP组VEGF mRNA转录水平逐渐增强,10日龄、13日龄ROP大鼠视网膜VEGF mRNA转录水平明显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5日龄、8日龄ROP大鼠视网膜PED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停止管饲NH4Cl的10日龄、13日龄视网膜中其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过程中PEDF mRNA的表达趋势与VEGF相反;ROP组大鼠在酸中毒期间其VEGF mRNA/PEDF mRNA之值明显降低,停止管饲NH4Cl后,VEGF mRNA/PEDF mRNA之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酸中毒使VEGF mRNA表达下调,PEDF mRNA表达上调;停止管饲NH4Cl后二者表达的影响与酸中毒时相反;VEGF、PEDF可能在视网膜正常血管发育及ROP的新生血管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比率变化过程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规律.方法:①动物模型制作: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 J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不做任何处理;高氧组将生后7d小鼠连续放氧箱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两组小鼠均在出生后17 d处死,摘取右眼制作标本,采用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来判断ROP模型的制做是否成功.②将生后7d的健康C57BL/6 J小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32只,两组均分别于生后12、14、17、19 d各处死8只,摘取右眼制作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E染色:正常对照组切片中突破视网膜内界膜长入玻璃体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平均为(1.71±0.472),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5.56±2.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法见VEGF的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内界膜附近,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高氧组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12 d最低,14 d已增高,17 d时达到高峰,19 d下降,对照组12~19 d波动不明显.结论:①本实验采用的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原因相似,可重复性高,可进行定量研究,是研究ROP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②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形成过程中,早期高氧使VEGF下调,引起血管退化,而随后的缺氧又使VEGF上调,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因此,VEGF的异常表达,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眼内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能够调控VEGF的表达,共同促进DR的病程发展。该文就ERS和HIF-1对于VEGF的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lα)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DN)对新生鼠仔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7 d Wistar新生鼠仔分为两组,实验组(n=40)制作ROP动物模型,另设对照组(n=40).两组分别从日龄12、14、16d开始眼内注射HIF-1αASODN或生理盐水(NS).得到5组标本:分别为正常眼(A)、正常眼+ASODN(A1),ROP眼(B),ROP眼+ASODN(B1),ROP眼+NS(B2).分别于12、14、17 d视网膜铺片观察血管发育及增生情况,17 d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VEGF和HlF-1α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显示B组于12 d出现视网膜血管收缩变窄甚至闭塞,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注区,14 d视网膜新生血管开始形成,17 d大量新生血管形成.B1组新生血管较B、B2组明显减少.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B2组与A,A1组差异有显著性,而B1组与B,B2组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A1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有少许VEGF表达,无HIF-1α表达.B、B2组较A,A1组VEGF在胞浆和胞核中表达明显增加,HIF-1α在胞核中表达.B1组VEGF、HIF一1α在胞核中表达均较B,B2组明显减少.结论:吸入高氧回到常氧可使视网膜缺氧导致HIF-1α表达增加,从而上调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用HlF-1αASODN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下调VEG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ROP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激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ROP的患儿12例(21眼)纳入ROP组,选择相近矫正胎龄的无ROP早产儿11例纳入非ROP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血清VEGF、雌激素、IL-6、TNF-α水平。比较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的7例ROP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 两组早产儿的血清VEGF、雌二醇、IL-6、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患儿的出生胎龄显著小于非ROP组,雌三醇显著低于非ROP组(P<0.05)。接受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ROP患儿术后1d、7d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6周与治疗前的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总剂量与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076,P=0.872)。结论 血清VEGF、雌激素、IL-6、TNF-α水平可能对ROP的形成无促进作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对血清VEGF水平有短暂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支持模式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及血清VEGF和IGF-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共578例出生胎龄小于34周,从第1次眼底筛查到最后1次眼底筛查生存的早产儿,所有纳入研究早产儿被分为无ROP、1期、2期、3期以上ROP或3期ROP+plus病变。血清IGF-1、VEGF在生后1周、2周、3周和4周被检测。结果 323例早产儿无ROP,126例早产儿发生1期ROP,80例发生2期ROP,39例发生3期以上ROP,10例患儿发生3期ROP+plus病变。对于1期ROP,机械通气组的发生率是41%,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于2期ROP,鼻导管吸氧组、CPAP组、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的发生率类似,但是鼻导管吸氧组+CPAP组+机械通气组RO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1周、2周、3周和4周血清IGF-1、VEGF水平各组间类似。结论呼吸支持不同模式对早产儿2期以上ROP无明显影响,对血清IGF-1和VEGF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4只,雌雄各半,分为吸氧组和对照组两大组,再按性别分成4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VEGF、FGF-2和ER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测定它们的蛋白水平.具体分组及取材时间为:组1(n=126),吸氧组,雌性;组2(n=126),吸氧组,雄性,两组均自吸氧后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21(P8~P21)行RT-PCR,每天摘眼石蜡包埋后行免疫组化;组3(n=111),对照组,雌性;组4(n=111),对照组,雄性,均自P7起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17(P7~P17)行RT-PCR,自P7起每天摘眼至P21(P7~P21)行免疫组化.结果 (1)VEGF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自P8起显著下降,且在整个吸氧阶段持续降低,至出氧箱后缓慢上升,自P15起显著上升,并和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受氧浓度的调节非常明显.FGF-2 mRNA在正常小鼠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无明显变化,出氧箱后3 d开始上升.ER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出氧箱后5 d开始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直至P21.这3个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变化均晚于其基因水平变化,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性别和吸氧都不能单独影响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日龄可独立地影响它们的表达;吸氧和日龄两因素结合起来可显著影响它们的表达(P<0.000 1).结论 引起ROP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吸氧是其重要的外因;VEGF、FGF-2和ER参与血管的形成,在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和RO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VEGF直接受氧浓度调节,在众多细胞因子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证实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取决于血管的形成。血管形成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网中生长出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血管形成不仅出现在胚胎形成、伤口愈合、炎症、月经等短暂的生理过程中,而且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实体性肿瘤等病理过程中。血管形成受大量促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调节,而在所有的调节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它调控血管形成作用强,特异性高。因此,VEGF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所有的实体瘤一样,膀胱癌的形成也具有血管形成依赖性,研究VEGF与膀胱癌的关系对膀胱癌高危人群的预测及膀胱癌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为一组严重的眼底病变 ,晚期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 ,引起玻璃体反复出血 ,甚至发展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目前 ,临床上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密切相关 [1 ,2 ] ;玻璃体动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玻璃体动脉的萎缩与否同眼内 VEGF的含量密切相关 [3]。本实验采用高氧诱导建立小鼠动物模型 [4 ] ,球后注射 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5] ,检测和比较小鼠眼内玻璃体动脉的萎缩情况 ,探讨 VEGF与缺血所致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的关系。1 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重症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相关性。方法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早产儿视网膜病和多态性”(中英文)为主题词联合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3年12月,并且对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采取手工回溯检索。获取VEGF与重症ROP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e10.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9项独立研究)纳入分析,样本量l745例,漏斗图检验不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VEGF基因中的3个等位基因变异:405G→C(rs2010963)、-460T→C(rs833061)和936c→T(rs3025039)与重症ROP患者无相关性,OR值分别为0.95(95%(21:0.67-1.36,P=0.79)、1.20(95%CI:0.89~1.61,P=0.23)和1.23(95%CI:0.43~3.53,P=0.7)。结论VEGF基因405G→C(rs2010963)、-460T→C(rs833061)和936C→T(rs3025039)多态性与重症ROP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血中VEGF,IGF-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29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30例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ackgrounddiabeticretinopathy,BDR)和2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血浆中VEGF与血清中IGF-1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VEGF与IGF-1在NDR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DR组和P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BDR两组VEGF与IGF-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371;r =0.364,P<0.05)。结论VEGF和IGF-1是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为一组严重的眼底病变,晚期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反复出血,甚至发展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密切相关[1,2];玻璃体动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玻璃体动脉的萎缩与否同眼内VEGF的含量密切相关[3].本实验采用高氧诱导建立小鼠动物模型[4],球后注射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5],检测和比较小鼠眼内玻璃体动脉的萎缩情况,探讨VEGF与缺血所致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阮豫才 《海南医学》2011,22(2):120-1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提高而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RO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是通过它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生物学效应.针对VEGF治疗ROP可能将会发展成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白血病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存在着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影响血管形成的因素在调节血管形成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血管生长因子同样作用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中.血管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肿瘤生长因子等,而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也是白血病生长、转移和存活的重要因子[1].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研究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而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的病变。该病主要见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