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56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同时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焦虑发生104例,占72.22%;抑郁发生87例,占60.42%;年龄与焦虑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P<0.05);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考虑。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住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治疗;实验组:在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随访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状态-特制焦虑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情绪障碍,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稳定心理,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塞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0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状况筛查,共筛查出合并焦虑抑郁症状者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6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予以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周末,采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后抑郁发生率为38.00%,焦虑发生率为41.25%,焦虑抑郁共病率为26.50%。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后患者焦虑抑郁障碍问题严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脑梗塞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及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护理技术指导,同时对家庭照护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状况。结果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7.22%和22.22%;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1.67%、16.67%,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大多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技术及生活护理的服务和指导,以缓解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照护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则给予为期4 w的以健康信念模式教育、音乐疗法以及家庭情感支持疗法为综合措施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陷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作为评价工具.结果 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 w后,两组各量表测评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境障碍,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分析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7月1日~9月30日在长沙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18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64. 68±7. 19)分,存在焦虑状态患者为81例(43. 78%),存在抑郁状态患者为70例(37. 83%);患者CD-RI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 0. 01)。结论: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焦虑和抑郁是脑卒中患者患病后常见的负性情绪,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水平越低,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越高;反之,心理弹性能动态反应焦虑和抑郁的水平,可作为焦虑抑郁的动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的特点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检测,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检出率、抑郁特点、抑郁与受损部位的关系,讨论护理对策,并与18例抑郁症患者比较。结果:120例脑卒中患者中,52例HAMD量表前17项量表分总分达17分以上,抑郁检出率达43.33%;52例抑郁患者中,16例表现为中度抑郁,36例表现为重度抑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护理应严防自杀、减轻焦虑、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肾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3例肾癌手术患者于术前1周(心理护理前)和术后1周(心理护理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术后1周患者在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术前1周(P〈0.001),术后1周抑郁、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1周(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围手术期肾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对在我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神志清醒)68例,分别进行个体化和集体化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68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经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程度虽无明显降低(P>0.05),但抑郁人数由干预前的22例(32.35%)下降为10例(14.70%).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名老年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将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为52.63%,抑郁发生率为46.05%,老年癌症患者家属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家属性别、医疗费支付方式、疼痛程度、病情的不同,其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有显著不同。结论老年癌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还要重视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或消除家属的心理障碍,有利于减少患者家属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名老年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将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为52.63%,抑郁发生率为46.05%,老年癌症患者家属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家属性别、医疗费支付方式、疼痛程度、病情的不同,其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有显著不同.结论 老年癌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还要重视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或消除家属的心理障碍,有利于减少患者家属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被确诊为HIV/AIDS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方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40例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室性早搏患者是否存在心理、情绪障碍,并对音乐能否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室性早搏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并在音乐治疗前后进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本组室性早搏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的9个因子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值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经过音乐治疗后SCL-90量表中9个因子分均值都低于治疗前均值,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室性早搏患者存在心理、情绪障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忽视心理护理。音乐疗法能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从而使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情感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情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61.8%和32.3%,患者的SAS、SDS得分分别为(43.56±10.28)、(53.21±11.28),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有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疾病知识缺乏、担心住院费用、医院陌生环境不适应等。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情感障碍严重,应及早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喉癌全切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接受喉癌全切手术患者,均根据纽曼系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各项遵医行为优于干预前;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喉癌全切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并提高其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于入院第1d及4周后应用焦虑白评量表(SAS)及抑郁白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实验组还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试其个性特征。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护理,实验组针对患者的个性特征进行心理千预。结果:4周后,实验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AIDS的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depression se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2例合并AIDS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一例发生围术期不良事件,患者术后的SAS、SD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围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合并AIDS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围术期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房颤患者人格特质与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灵活性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灵活性综合评估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心律失常门诊的309名房颤患者进行调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变量间的关联,并通过PROCESS V3.0对中介效应以及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在控制性别的情况下,开放性人格特质对焦虑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开放性人格特质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1.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受到心理灵活性水平的调节。结论:开放性人格特质可通过改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房颤患者焦虑情绪发展,提高心理灵活性可以加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焦虑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