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西地兰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分别静脉推注西地兰0.2~0.6mg或普罗帕酮70~210mg或胺碘酮150~60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药副作用。结果西地兰组28例,转复成功11例(39.3%);普罗帕酮组38例,转复成功27例(71.1%);胺碘酮组40例转复成功32例(80%)(P<0.05)。平均复律时间:西地兰组(233±100)min,普罗帕酮组(101±68)min,胺碘酮组(180.6±52.2)(P<0.05)。结论在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中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与西地兰组,转复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段娜 《海峡药学》2013,25(5):126-127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180例阵发性室上速随机分为普罗帕酮及西地兰治疗组,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普罗帕酮和西地兰对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兰副反应较普罗帕酮大,且复律时间更长。结论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应首选普罗帕酮,伴有心功能不全者用西地兰,须注意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通常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型房颤和永久型房颤三种。对于永久型房颤患.治疗主要围绕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这两个环节:而对于阵发型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则通过急性复律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以控制心律.同时应当注意预防血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逆转房颤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初发的房颤常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而且,房颤持续时间越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房颤,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可以说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总的来说,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Ⅱ、Ⅲ、Ⅳ类。可以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ⅠA类(如奎尼丁)、Ⅰ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2007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案例报道第5卷第1期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心率(次/min)QT间期(ms…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69-171
目的探索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快速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快速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地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组内对比用药后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压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转复窦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快速阵发性房颤效果良好,转复窦律时间快,患者心率、血压改善情况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方 《中国实用医药》2014,(25):127-127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快速性房颤患者3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18例及普罗帕酮组18例,观察两组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率为83.3%,普罗帕酮组转复率为77.8%,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较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心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快速性房颤临床疗效均显著,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较短,胺碘酮心率较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又称心律平)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庆市第三人民院4年间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64例,与同期毛花苷C(西地兰)治疗者95例对比分析。结果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成功率82.2%,明显高于毛花苷C组(36.8%)。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是转复阵发性房颤快速、有效、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徐文峥 《海峡药学》2011,23(6):169-170
目的 研究西地兰和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的有效性;方法 将32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1mg·min-1维持静脉滴注,对照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血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12h及24h后有效率分别为6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将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静脉滴注胺碘酮150~600mg或普罗帕酮70~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0例转复成功42例(84%),普罗帕酮组46例,转复成功31例(67.3%)(P〈0.05)。比较在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中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快速性房颤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试验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转复时间和转复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转复率为80.77%,对照组为80.0%,两组患者转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中有3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中有2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普罗帕酮可以缩短转复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28例。密切观察给药前后心律、血压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转复时间和4~8h的房颤转复率。结果:胺碘酮组房颤转复时间在1.8~7.5h,平均(4.1±1.4)h,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0.5~5.0h,平均(1.8±0.8)h,平均转复时间胺碘酮组大于普罗帕酮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普罗帕酮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4h内、4-8h、8hN的转复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2.
王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91-99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58例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西地兰组(n=28);胺碘酮组:胺碘酮首剂150mg静脉注射后,以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剂量,若15分钟无效,追加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西地兰组: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近1周规律应用洋地黄者,以西地兰0.2mg静脉注射,依疗效调整剂量。观察两组复律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70%和4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有效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索他洛尔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0例,应用SAS分析系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他洛尔组和普罗帕酮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索他洛尔组(P<0.05),转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索他洛尔组(P<0.05),两组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QT间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他洛尔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普罗帕酮组7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索他洛尔比较,普罗帕酮对持续性房颤短期大剂量应用转复成功率更高,转复时间快,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河北医药》2007,29(11):1240-1241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诊, 主要包括房颤、房扑、房速及阵发性室上速,如何安全而有效地控制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即刻心室率, 是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而合理、有效地选择药物是控制其即刻心室率的关键措施[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控制阵发性房颤心室率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西地兰,B组给予胺碘酮,观察记录1 h内心律、心率、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胺碘酮有效率更高,平均起效时间更短,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与西地兰对阵发性房颤快速心室率均有显著疗效,前者起效更迅速,控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郑权秀 《天津药学》2005,17(6):21-22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初发的房颤常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和胸闷等症状。而且,如房颤持续时间过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Ⅱ、Ⅲ、和Ⅳ类,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主要作用于心房,可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临床已有报道,采用顿服普罗帕酮(心律平)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复房颤,并且安全性较好。为此,笔者采用顿服600mg负荷量心律平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联合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1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平均分为单纯普罗帕酮治疗组(对照组)和普罗帕酮联合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为7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8%,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普罗帕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好,能够提高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临床比较。方法我院入选的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37例):将胺碘酮150mg加入葡萄糖20mL,15min左右缓慢静脉推注,继之胺碘酮300mg加入葡萄糖500mL,以0.5~1mg/min静滴维持。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普罗帕酮组(37例):70mg普罗帕酮静脉注射,于15min左右完成。推注完毕尚未转复者,继之140mg以0.5~1mg/min静滴。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所有患者均予持续24h心电监护,记录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转复率。结果胺碘酮组37例转复成功27例(72.97%);普罗帕酮组37例转复成功19例(51.35%);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比普罗帕酮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陈辉  张淑英 《江苏医药》2002,28(8):624-62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是小儿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是属于完全可以治疗、对药物反应良好的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但如不及时处理 ,易导致心力衰竭。我们于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急救治疗小儿PSVT 32例 4 6次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男 18例 ,女 14例。最大年龄为 14岁 ,最小年龄 2岁 ,平均年龄 7 6岁。其中 ,先天性心脏病 3例 ,病毒性心肌炎 2例 ,预激综合症 (B型 ) 2例 ,原因不明 2 5例。 32例共发作 4 6次 ,其中 1例发作 6次 ,2例发作 4次 ,3例发作 2次 ,其余 2 6例发作 1次。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30-33
目的对比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3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31例每组。A组采取三磷腺苷进行治疗,B组采取普罗帕酮进行治疗,C组采取西地兰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NT-Pro BNP)、心钠素(ANP)水平变化情况,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C组[90.32%(28/31)比80.65%(25/31)/61.29%(19/31)](P0.05)。治疗后,A组的平均心室率显著低于B组、C组[(71.43±6.32)次/min比(77.13±7.43)次/min、(94.35±8.13)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sCRP、NT-Pro BNP、ANP水平显著低于B组、C组[(1.32±0.13)mg/L、(165.43±4.32)μg/L、(104.32±5.43)μg/L比(1.48±0.17)mg/L、(212.13±6.43)μg/L、(112.43±7.54)μg/L,(1.84±0.21)mg/L、(275.43±7.98)μg/L、(121.46±8.03)μg/L](P0.05)。A组总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B组、C组[80.65%(25/31)比9.68%(3/31)、3.23%(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药物复律中,采取三磷酸腺苷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hs-CRP、NT-Pro BNP、ANP水平及平均心室率,临床疗效良好,但不良反应率较高,因此,应按照临床类型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治疗药物,了解好患者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进而增加药物复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