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的适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先行颈内静脉穿刺,再行置管术.结果30例接受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临床效果好.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安全、适用,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洪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92-3793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该组66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2例(93.9%),误穿动脉3例(4.55%)、穿刺置管失败仅1例(1.52%),无气胸、空气栓塞、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护理方便、并发症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29-329
目的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行有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24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穿刺效果、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为87.50%;实验组发生并发症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39,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满意度为54.1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达到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同样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患者满意度更高,考虑是穿刺位置更舒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置管术指经皮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入上腔静脉,或经皮穿刺入股静脉,是危重、大型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CVP)测量、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化疗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深静脉置管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易引起导管感染、堵塞、脱管等并发症。现将我科48例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术60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道艳  高原  梅丹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25-1926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方法对60例颈内静脉置管术血液净化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均达到150~300ml/min,留置时间10~100d,平均天数达51d。其中2例局部皮肤红肿行换药、药物抗炎等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发生导管动脉侧栓塞,经尿激酶冲管通畅后未发生栓塞,56例留置导管患者无并发症,均完成了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后拔管。结论颈内静脉是最常用、安全和有效的临时血管通路,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颈内静脉置管术能迅速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血液透析中较常用、安全和有效的临时性血管通路[1].我科于2009年5月-2011年4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9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通过积极预防感染及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橡胶带固定法在颈内静脉置管式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成效。方法针对52例需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自愿选取的原则而分为两组:传统缝线固定法组32例(对照组)和橡胶带固定法组20例(实验组),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局部缝线反应、重复操作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患者舒适度、避免重复操作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缝线固定法相比,橡胶带固定法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能大大提高舒适度,避免局部缝线反应及重复操作,作为一种新的颈内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65例尿毒症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第一针穿刺成功率89.70%,第二针穿刺成功率5.45%,未穿刺患者占4.85%。2渗血发生率7.88%,均压迫后止血。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极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任莉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99-200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患者35例穿刺困难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置管成功34例,成功率97%;失败1例,占3%。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是神经内科穿刺困难患者维持静脉通路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n=72),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n=54),对置管成功率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1.
张雪枝  王琪 《河北医药》2011,33(19):3024-302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包括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因颈内静脉体表标志相对明显、方法较易掌握、易穿刺、置管时间长,容易护理,不限制患者活动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深静脉置管在高龄骨折手术患者中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补液治疗,病情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80例高龄骨折手术患者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术,并行相应观测和护理。结果穿刺80例80条血管,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未发生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高龄骨折手术患者多采用深静脉置管,经过规范护理,其保留时间较长,有利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避免了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术后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东  孙东立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7-1798
目的:观察股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596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置管术,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结果:股静脉置管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能保证克分的血流量,96%能达到250ml/min以上,每支导符平均留置时间为1个月,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少。结论:股静脉置管成功应用于血液透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董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F0003-F000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局部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是血管通路,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治疗的保证,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之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血流充足等特点[1],对于永久性血管通路尚未建立或瘘管闭塞的患者来说,常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进行紧急或短期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中心静脉置  相似文献   

17.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护理要素对其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86例行股静脉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资料。结果回顾性分析显示通过积极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股静脉置管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保证血流量充足、患者痛苦减轻,减少血管损伤、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但导管感染是股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股静脉置管术感染的机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对重症胰腺炎患者CRRT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优缺点。方法对60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SA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相关并发症和血液净化时最大血流量等。结果颈内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血流量充足(P=0.0002),且感染率(P=0.0384)及血栓形成率(P=0.0195)均较低。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SAP患者CRRT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根据解剖标志下以及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并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置管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为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准确率及安全性相比传统解剖标志下置管术更高,有利于规避置管对患者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感受,因此该种置管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