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春频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84-185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研究,提高对二者合并的认识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2月选取69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作为观察组,且于同期选取65例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进行对比研究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血脂水平(除三酰甘油外)和血管病变支数、程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者(P〈0.05),且69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52例,占75.36%,无效17例,占24.64%。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对提高疾病认识和延缓病情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原发高脂血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降低血脂的疗效及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8例原发高脂血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24例和对照组B24例。试验组A在两组治疗常规相同基础上,每晚顿服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疗程6周,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试验组用药前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原发高脂血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每晚应用舒降之20mg降脂疗效确切及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103例入选的ACS患者按普伐他汀不同的剂量随机分为20 mg对照组和40mg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后3、6月检测血脂水平、肝、肾及肌酸激酶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C和HDL-C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MACE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40mg的调脂作用、安全性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率明显优于普伐他汀20m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序贯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2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序贯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12个月的主要、次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9、12个月的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及次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出血发生率6.63%(13/196)明显低于对照组15.31%(30/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序贯氯吡格雷治疗后可明显减少出血的发生,改善心血管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6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试验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用药第5d复查PT、APTT。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第5天试验组患者PT、APTT,较用药前似有轻度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CS病例18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组(90例)和非普伐他汀治疗组(90例),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普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并可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氟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常规口服降脂药,患者1个月门诊随访1次,2个月复查1次24h动态心电图。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血脂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长期应用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给5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给药1次,8周后观察疗效及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0.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后比较,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普伐他汀具有调脂,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葆至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给予葆至能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TC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2年中观察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葆至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显著调节血脂,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同时单片复方制剂服用方便,显著提高依从性和治疗连续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T-proBNP和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65例,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病变NT-proBNP和hs-CRP变化情况,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预后和NT-proBNP、hs-CRP比较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T-proBNP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NT-proBNP和hs-CRP均高于单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NT-proBNP和hs-CRP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T-proBNP、hs-CRP均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T-proBNP和hs-CRP水平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加强NT-proBNP、hs-CRP监测,可以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降血脂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治疗,出院后继续服用6个月。结果用药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脂明显低于其治疗前及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40%,治疗组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使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和卡维地洛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尿酸(UA)水平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GT、UA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患者GGT、UA均低于治疗前,卡维地洛组患者治疗后GGT、UA均低于美托洛尔组,卡维地洛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更好的降低GGT、UA的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诊断中应用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144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血清胱抑素C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各36例,由高到低分别为最高组、次高祖、次低组、最低组;按照有无发生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以及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对比各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最高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最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值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存在正相关性,其为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有效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比较两组1年内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死亡事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未出现异常,两组心绞痛、心功能恶化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安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蔡柳燕  赵琳 《医药世界》2010,(8):805-805,808
目的观察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ABI值,根据ABI测定结果为依据将121例患者分为正常ABI组(1.4〈ABI〉0.9)与低ABI组(ABI≤0.9),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低ABI组心血管事件(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正常ABI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BI≤0.9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低AB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较差。ABI作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测手段,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兰索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双重抗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均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6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7d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相似;观察组在90d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7d及90d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兰索拉唑,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重抗血小板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血浆H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对预后的评估。方法随机将80例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12个月,辛伐他汀治疗前、辛伐他汀使用第3、6和12个月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并同时检测肝酶和肌酸激酶。随访12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辛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大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大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已降到正常值范围,而小剂量组仍高于正常值;小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肝酶和肌酸激酶升高患者各2例,但均无严重肝功能异常及横纹肌溶解,小剂量组未出现肝酶和肌酸激酶升高。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s-CRP水平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应严密监测患者肝酶和肌酶激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对照组以辛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3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根据两组患者胆固醇、炎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LDL-C和TC和hs-CRP水平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郭玉红 《天津药学》2010,22(3):45-4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CRP)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和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两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CRP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