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青光眼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视力为(0.28±0.10),眼压为(15.25±4.17)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视力为(0.22±0.09),眼压为(21.41±4.35)mm Hg。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视力、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范围和眼压,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30例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编号,1~30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采用早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为93.33%,对照组视力改善率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干扰素)和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各21例。对比两组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与对照组76.19%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周和术后1年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30眼)和对照组20例(30眼),研究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视力的改变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时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丝裂霉素、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控制满意,复发率及并发生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45-34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6例和观察组(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组)36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周及3个月的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好,可有效控制眼压,安全性也较高,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6.
何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64-16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80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观察组(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每组各40例(40眼),对两组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2d 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9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时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眼压,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97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47眼)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眼压下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较,观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的视力水平高低,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30例(130只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75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的方法,对照组75例采取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1),与对照组比较视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3)。结论在对外伤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的方法的疗效是非常明确的,有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青光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前房分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青光眼时采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术后眼压,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3月的32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60例,231只患眼)和对照组(160例,220只患眼)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检测记录患者的眼压、视力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眼压情况、以及术后1周的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眼压情况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7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患者60眼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其余52例5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的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d、2周、3个月的眼压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3%)明显小于对照组(30.0%),且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常规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患者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视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可改善患眼眼压和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比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眼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3例(175眼)青光眼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91眼)与观察组(75例,84眼),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对比2组患者术后眼压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情况。结果:(1)手术前,2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平均眼压水平为(8.68±3.69)mmHg,对照组的平均眼压水平为(14.08±4.49)mmH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4.67%,71/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浅前房发生率为12%(9/75),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2%(10/78),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治疗中开展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滤过道阻塞,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根据连续入组的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按入组序列号奇偶数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50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0例(50眼)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1周、1个月、3个月)视力、眼压、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 (1)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6%)相比较观察组明显较低(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5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术后观察并随访眼压、前房、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态,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丁娟  马伊  张岩 《天津医药》2012,40(10):1049-1051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分为使用MMC组(14眼)及对照组(19眼),对2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均较术前都有较大改善.12周时MMC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MMC组滤过泡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相似,均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有助于控制术后眼压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56例92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以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泪膜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但对泪膜的影响仍较大。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