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5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优于对照组的79%(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抗缺血、调脂、抗血小板凝集、调脂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步长脑心通、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8.4%,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1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给予抗缺血、调脂、抗血小板凝集、抗凝等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83%,优于对照组的84.38%(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5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优于对照组的81.3%(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血脂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P〈0.05),改善心电图(P〈0.05),降低血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常规使用抗凝调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荣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60-26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和54例,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使用硝酸甘油5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基础心肌缺血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4.07%,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59.26%、38.8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临床上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9.
杨素平 《中国药事》2010,24(1):94-9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丹参粉针剂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凝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治疗前后凝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海云  周群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65-196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血脂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14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缺血心电图情况(P〈0.05);治疗组血脂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未见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0.8%;心电图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王剑伟  逄忠利  牛婵娟  陈丽萍 《河北医药》2013,35(16):2438-244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和治疗前后血脂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脂水平、hs-CRP浓度治疗前后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及降低血脂、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UA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丹红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TF浓度。结果 2周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F浓度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丹红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F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硝酸甘油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3h内静脉滴注,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口服),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丹红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