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科炎症属于女性的高发病症,这个病症并不受女性年龄的限制,一旦妇科炎症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女性生理健康,并且这个影响会比较严重。同时这个病症对于女性的正常生活与工作有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妇科炎症治疗困难度比较大,且这种病症复发的可能性比较高,故此妇科炎症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了此种病症,就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将会导致病情加重,这样做不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还会引起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14日,由北京市优生优育协会组织的“妇科炎症与不孕症”专题学术交流会上,多位妇科专家认为,妇科炎症已成为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且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在已婚女性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有过人工流产经历的女性发生炎症的几率则更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指出,妇科炎症往往导致女性白带增多,过多的炎性分泌物会影响精子成活及穿透力,  相似文献   

3.
《婚育与健康》2010,(6):6-9
炎炎夏日,万物生长,潜伏于人体内的“炎症”也随之肆虐。据世界卫生组织核心期刊《世界妇女健康》披露,全世界约87%的成年女性不同程度的感染过妇科炎症,其中45%有反复发病史,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妇科炎症的女性罹难宫颈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7倍,妇科炎症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不是危言耸听。大量科学数据及典型病例显示,很多妇科炎症的发生都与男人有关,那么,如何积极预防和治疗妇科炎症,构筑女性健康的防火墙呢?  相似文献   

4.
白云 《家庭医学》2008,(3):10-11
卵巢对女性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器官,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性观念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卵巢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女性健康。女性朋友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呢?  相似文献   

5.
正"有炎症异味?买瓶药来洗洗就好了,去医院检查太麻烦了!"对育龄女性而言,患妇科炎症的几率比感冒还多。随着妇科炎症用药零售市场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自己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进行自我药疗。妇科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的是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和慢性盆腔炎,累及我国八成以上的妇女,但懂得进行正确自我药疗的女性则是少之又少。于是就造成很多用药误区,给女性患者带来了很多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6.
妇科专家总结了白领女性潜在的四大健康隐患,提醒女性朋友们注意预防。 隐患1:炎症自行处理适得其反 很多白领女性工作繁忙,身体有些小问题就习惯自己解决。面对频发的妇科炎症,建议女性朋友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切不可自行处理。妇科炎症的治疗是比较容易的,但难在防止其复发。想要防治妇科炎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饮食清淡,生活规律,注意休息。  相似文献   

7.
<正>因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也被称为“粉红杀手”——超过99%的乳腺癌患者为女性。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乳腺癌除对女性的生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严重时可致命外,还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根治的患者而言,乳房缺失会导致其自我形象认可度降低,社会交往活动大大减少,严重时可引发悲观、绝望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健康月刊》2003,(1):56-56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中国有42.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殖系统妇科疾患,而欧美女性的妇科炎症发病率均低于10%。专家指出,生殖系统的妇科炎症的发病率超过痛经,和感冒一样已成为妇女的常见妇科病。生殖道感染等生殖系统的炎症,长期困扰着中国女性,不仅损害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且严重束缚女性的自信和活力,应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关注。专家指出,控制妇科炎症的主要方法是预防,防患于未然,科学地清洁护理特殊部位。但是,我国女性传统的清洁方式与观念存在着两个误区:1.普遍用清水、普通皂液或药用洗液清…  相似文献   

9.
魏冬梅 《药物与人》2014,(2S):30-31
目的:观察并分析女性尿道综合征与慢性妇科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无尿路症状,且没有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50例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女性尿道综合征与慢性妇科炎症的发生存在的关系。结果:50例观察组患者中,患慢性妇科炎症的38例,其发病率高达76%;而对照组的50例女性志愿者中,仅有8例患有慢性妇科炎症,占总比例的16%(P〈0.05)。观察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尿道综合征通常会并发慢性妇科炎症,对于女性尿道综合征病人,尤其是已婚病人,在明确诊断尿道综合征的同时,应当对妇科炎症进行及时的诊疗。从而实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炎是子宫的炎症之一,如果治疗不得当会引起其他妇科炎症及病变,尤其是产后更应当注重养护,避免感染子宫内膜炎,保护子宫的健康。产后需要卧床休息的时间很长,很多女性会因产褥感染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而因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会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进而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因此,产后当心感染子宫内膜炎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性爱过程中,除了夫妻双方卫生状况对女性健康造成影响外,性生活的频率也会带来影响。那么,性生活的频率对女性健康有哪些影响呢?怎样的频率才是恰当的呢?  相似文献   

12.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殖特点,使得她们很容易感染上许多妇科炎症。已婚妇女中,不少人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如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妇科炎症往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常会引发下腹隐痛,腰膝酸软,烦躁易怒等症状,甚至会发生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症的发生。另外,有些妇科肿瘤也与炎症有关系。例如慢性宫颈炎反复发作,因炎症的长期剌激,可诱发宫颈癌。为了避免严重的后果,现代女性十分注意保健与养生,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许多保健养生的误区,危害着女性朋友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约80%的成年女性都不同程度感染过妇科炎症。临床常见的妇科炎症主要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大量数据及典型病例显示,经久不愈的妇科炎症,是影响生活质量和夫妻生活,乃至导致不孕、诱发肿瘤等的罪魁祸首。积极预防和治疗妇科炎症是成年女性预防肿瘤、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令人担忧的是,懂得正确自我药疗的女性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炎症中的作用。方法从2005年5月开始,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定点体检的各企业、事业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通过集中授课、发放生殖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妇科体检对健康教育前后妇科炎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妇科炎症得到很好控制。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妇科炎症的发生,提高广大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卫生巾是女性生理期必备品,是女性的贴身用品,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专家指出,女性卫生巾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引发妇科炎症。  相似文献   

16.
女人总是先想着如何照顾好家人的健康,却很少为自己的健康检查做计划。健康检查,即使是健康的女性也需要定期检查,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检查的项目会逐渐增加。对于某些疾病来说,提早检查就能提早预防,及早发现就会有助于治疗。以下四种检查,对女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常见妇科炎症疾病类型,并研究具体的防御措施.方法:选取我社区2013年01月-2015年01月妇科炎症疾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妇科炎症患者相关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疾病类型,研究有效干预措施.结果:在116例妇科炎症患者中,36例患者患有宫颈炎,22例患者患有盆腔炎,20例患者患有附件炎,26例患者患有阴道炎以及12例患者患有尿道炎.结论:妇科炎症疾病对妇女自身健康造成严重困扰,针对导致患者患病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干预措施研究需要给予充分重视,最终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感染妇科炎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健康月刊》2003,(2):21-21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中国有42.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殖系统妇科疾患,而欧美女性的妇科炎症发病率均低于10%。专家指出,生殖系统的妇科炎症的发病率超过痛经,和感冒一样已成为妇女的常见妇科病。专家指出,控制妇科炎症的主要方法是预防,防患于未然,科学地清洁护理特殊部位。但是,我国女性传统的清洁方式与观念存在着两个误区:1.普遍用清水、普通皂液或药用洗液清洗外阴。实际上清水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清水无法清除外阴皮肤分泌的油性物质、蛋白质及细菌,而普通皂质、浴液和药液会破坏女性阴部天然酸性环境,刺激肌肤,反而…  相似文献   

19.
炎夏她无炎     
夏季是女性妇科炎症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高,细菌异常活跃,容易侵入女性身体,引发阴道炎、尿道炎、盆腔炎等各类妇科炎症,这些“红颜杀手”常给女性带来瘙痒、异味、白带增多等无尽的烦恼。[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女性生命与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癌症。我国在2008年完成的首次"女性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8个地区的宫颈癌病毒感染率为15%。而且宫颈癌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甚至有二十岁左右女性罹患宫颈癌。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妇科炎症离宫颈癌有多远很多人担心普通的妇科炎症会慢慢发展成宫颈癌,这种担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