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5月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地尔3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前列地尔患者的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不影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早期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应用前列地尔患者16例,与同期未使用前列地尔的DGF患者14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间术后尿量、血肌酐(SCr)、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1年人/肾生存率.结果 应用前列地尔的患者术后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SCr浓度、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DGF患者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正>血液透析可作为肾移植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后的应急措施。肾移植术后,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尿量很少、移植后血肌酐降低很慢,甚至由于高血钾、水负荷过重(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等原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智能尿量监测系统在肾移植术后多尿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名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患者,从术后循环补液0~72 h,监测术后尿量变化情况,做到“量出而入”。结果应用该智能系统40例中1例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退出,余患者无一例出现尿量错报、漏报,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确保肾移植术后患者医疗安全。结论该智能系统程序简单,操作简便,减轻护理人员劳动量,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肾移植术后延迟肾功能恢复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术后延迟肾功能病例1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例。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药物,每组28d,分别观察治疗后第3d、7d、14 d、21d、28d的24h尿量、SCr、CCr、NAG酶活性水平及尿放免四项检测,并对比疗效。结果加用乌司他丁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其24h尿量、CCr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SCr、NAG酶活性水平及尿放免四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后延迟肾功能恢复患者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能减轻移植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6.
周惠丽  钱於枋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71-1272
目的 研究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以了解其一般规律。方法 记录每小时尿量,总结统计24h出入量,并于每日晨检测血肌酐浓度。结果 术后24h尿量接近或者大于48h和72h的尿量之和,输入量与尿量呈正的直线相关,尿量与血肌酐浓度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尿t趋势有四种类型,根据尿量变化特点合理输液,有效的维持出入量平衡,可提高手术后移植肾和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刘航  梁思敏  吴小候 《中国药房》2008,19(35):2777-277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比较93例肾移植受者术后2周内给予前列地尔20μg.d-1(治疗组),同期85例术后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彩色多谱勒监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a人/肾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术后1d的24h尿量(9.40±1.9)L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8)L(P<0.01),而术后1d血肌酐、术后5d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553.4±51.8)μmol·L-1、0.642±0.035、7.5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624.6±65.2)μmol·L-1、0.689±0.037、14.12%)(P<0.01);2组之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9.68%,10.59%)和1a人/肾存活率(98.9%/95.7%,98.8%/95.3%)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和1a人/肾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对移植肾功能远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2年10月间肾移植术后诊断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无尿,3例术后2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临床、B超及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排斥反应。患者接受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术后平均来尿时间35d,患者肾功能全部恢复,随访至今,肾功能良好存活。结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应早采用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恢复后移植肾功能及远期存活末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完善肾移植术后患者多尿期的补液模式。方法对6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多尿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量化模式"补液对控制肾移植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结果 63例患者,3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5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顺利,多尿期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与同期28例传统补液方案的病例相比,t1/2(Scr)明显缩短。结论采用"量化模式"补液,可减少肾移植患者术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血浆置换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 ,以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术和膜分离法治疗 2 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 (其中 2例准备行第二次肾移植手术 )和 7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结果 :2 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 ,经 3~ 5次血浆置换去致敏抗体后 ,2 2例接受肾移植成功 ,其中2例术后发生超急排斥 (HAR) ,但术后又经 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 ,1例肾功能延迟恢复 ,1例移植肾失功 ,摘除移植肾。 7例肾移植后抗排斥治疗 ,配合抗排斥药物 ,1例HAR患者治疗失败 ,1例急性排斥 (AR)者经继续行血浆置换治疗 2~ 3次后 ,肾功能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肾损伤患儿随机分为3组,1组:单纯PGE1治疗,18例;2组: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17例;3组:PGE1、多巴胺及酚妥拉明联合治疗,17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各组间患儿治疗后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6.86,F2=6.9,F3=5.59,P均<0.05),各组间血、尿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32,F5=0.79,P>0.05),其中1组和3组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红细胞下降明显优于2组治疗后(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具有加快肾功能改善、减少尿蛋白及血尿的作用,治疗儿童AKI优于传统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应用二重血浆置换(DFPP)、免疫吸附(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处理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致敏肾移植受者分为2组,35例试验组应用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21例对照组未进行上述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比较2组急性排斥反应(AR)和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随访2组人/肾1a存活率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情况。结果:试验组PRA明显下降,PRA降为阴性者1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AR发生率分别为28.6%、42.9%(P<0.05),DGF发生率分别为8.6%、14.3%(P>0.05),1a人存活率分别为100.0%、95.2%(P>0.05),移植肾1a存活率分别为94.3%、76.2%(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分别为(115.2±16.6)/(121.2±28.6)μmol.L-1和(128.4±27.4)/(134.6±33.7)μmol.L-1(P<0.05)。结论: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可选择性去除受者体内的致敏抗体,可降低致敏受者术后AR的发生率,提高术后肾移植受者1a移植肾存活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ervenous anesthesia,TIVA)在食道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ASAⅡ~Ⅲ级择期拟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30)和丙泊酚组(P组,n=30)。E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为0.3mg·kg^-1;P组麻醉诱导时丙泊酚为1.5mg·kg^-1,两组其余诱导药物一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h(T2)、48h(T3)和72h(T4)抽取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时刻、插管后10min、切皮时、手术1h及术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P组各观察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E组的T1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明显,与麻醉前和P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以P组波动较为明显,E组则较平稳;E组的拔管时间比P组长(P〈0.05),而睁眼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麻醉诱导肌颤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血流动学影响较轻,围术期无严重不良反应,可长时间、大剂量安全用于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重大创伤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5/服补液盐Ⅲ治疗儿童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轻、中度单纯型ADD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儿均停用或更换抗生素,对照组予WHO标准口服卧液盐I,实验组予低渗口服补液盐Ⅲ,4h后重新评估,治疗失败者改用静脉输液,成功者继续口服补液,根据患儿脱水程度调整剂量至72h结束。记录患儿每日大便总量及大便次数,采用RochP800自动分析仪检测补液后24h、48h及72h血钠及尿钠浓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口服补液4h后额外静脉补液例数分别为1例(2.8%)和7例(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24h、48h及72h血钠及尿钠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72h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腹泻次数、腹泻时间、大便量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补液盐Ⅲ与标准口服补液盐I疗效相当,但前者显效率显著高于后者。口服补液盐Ⅲ能显著减少大便量及大便次数,缩短病程,口感好,患儿依从性好,可减少额外静脉补液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娜  胡宾  秦兰萍  韩丽军  杜凤和 《河北医药》2010,32(20):2799-280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碳酸氢钠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肾功能不良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40例肾功能不全(肌酐≥177μmol/L)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i0.9%氯化钠溶液+N-乙酰半胱氨酸组(n:68)造影前后12h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N-乙酰半胱氨酸组(n=72)于造影前lh、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6h连续静脉滴注1.5%碳酸氢钠。2组均于造影前、后24h,2次/d,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1200mg;造影前后48h检测患者血尿素、肌酐水平。血清肌酐水平比造影前升高i〉25%,或是血肌酐升高≥44μmol/L,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者诊断为造影剂肾病。结果0.9%氯化钠溶液+N-乙酰半胱氨酸组出现造影剂肾病7例;而碳酸氢钠+N-乙酰半胱氨酸组发生造影剂肾病1例,明显低于0.9%氯化钠溶液+N-乙酰半胱氨酸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N-乙酰半胱氨酸对造影剂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临床常规使用的0.9%氯化钠溶液+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夏伟知 《中南药学》2009,7(6):460-463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1次·d^-1,厄贝沙坦150mg·次^-1,1次·d^-1;B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次^-1,1次·d^-1,吲达帕胺1.5mg·次^-1,1次·d^-1;C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1次·d^-1,吲达帕胺1.5mg·次^-1,1次·d^-1。3组均观察8周,测定3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等水平。结果用药后3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A组血尿酸较B组、C组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压,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张一飞  郭守利  张灵燕 《中国药房》2008,19(13):975-977
目的:研究顺铂免疫脂质体对裸鼠宫颈癌的抗癌活性及其肾毒性。方法:取裸鼠建立宫颈癌模型后,随机分成A(生理盐水对照)、B、C、D4组,B、C组分别腹腔注射顺铂10、5mg·kg-1,D组腹腔注射顺铂免疫脂质体5mg·kg-1,给药1周后处死裸鼠,计算肾脏系数和抑瘤率。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的Scr、BUN的含量及尿NAG活性和肾脏系数明显升高(P<0.05),D组相关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B、C组与D组抑瘤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顺铂免疫脂质体在减少给药剂量达到降低肾脏毒性目的的同时,还能获得理想的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下血浆降钙素原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牛磺酸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降低非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程度及其意义。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60例被选择性的分为对照组(C组)和牛磺酸组(T组)。C组不给药,T组于术前7d口服牛磺酸15.5mg/(kg·d),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12、24、48、72h6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血浆PCT含量。结果:两组术后血浆中PCT的值均增高,术后12h后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2h后T组升高幅度均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组4例(13.33%)、C组5例(16.67%)发生非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结论:牛磺酸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状况,减少婴幼儿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降钙素原的释放,减轻婴幼儿机体的应激反应,有效防御组织损伤,降低SIRS的发生率,对机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磊  罗红 《淮海医药》2012,30(1):31-33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前列地尔(pG1)治疗肾功能不全(CRF)的疗效。方法将10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丹参注射液,共同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肌酐(Scr),尿素(BUN)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尿素、肌酐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尿量增加(P〈0.05),C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前列地尔差异有显著性(P〈0.0 5),2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前列地尔能有效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