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腓骨短肌腱“Ⅴ”双束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ATFL断裂的患者取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Ⅴ”双束重建距腓前韧带,以ATFL走行为中心作弧形切口,暴露ATFL,确认残余韧带组织无法直接缝合。分别于ATFL腓骨解剖止点印迹的上缘和下缘,以及距骨解剖止点印迹片建立3处骨隧道。用取腱器纵向切取一半的腓骨短肌腱,制备Ⅴ形移植物。将移植物分别引入相应骨隧道,拉紧,用挤压螺钉或锚钉固定,完成双束Ⅴ形ATFL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AOFAS评分由术前的(46.7±9.5)分显著提高至术后12个月(91.6±2.8)分(P<0.05),KAF评分由术前的(49.4±1.9)分显著提高至术后12个月(90.8±2.7)分(P<0.05),Ⅴ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5.8±0.9)分显著减少至术后12个月(1.7±0.9)分(P<0.05)。末次随访时,23例患者ADT及TTT均为阴性,踝关节疼痛、日常功能和关节活动、稳定性及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5~46(37.6±12.4)岁;左足15例,右足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相似文献   

3.
李丹  卡索 《中国骨伤》2005,18(4):244-244
自1999年11月-2003年5月,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3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外踝不稳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治疗25例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25~54岁,平均(30.5±6.9)岁。术前均摄MRI检查且前抽屉试验阳性,确认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或松弛。末次随访时采用踝关节评分。未出现术中骨折、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karlsson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均获得随访13~29个月,平均(19.5±3.7)个月。Karls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手术,观察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6、12个月摄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未见距骨倾斜,均未发生复发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AOFAS评分为83.52分±7.2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0.45分±4.58分。踝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7例,可1例。结论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2例,术后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略外翻位6周.第7周开始去石膏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对疼痛、功能、外形进行评价。结果疼痛评分:术前0~30分,平均(20.83±7.93)分;术后30~40分,平均(32.50±4.52)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0.P〈0.001)。功能评分:术前14~39分,平均(28.08+9.19)分;术后40—50分,平均(48.17±3.41)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3,P〈0.001)。外形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评分均为10分。总分:术前26—79分,平均(58.08±16.76)分;术后80~100分,平均(90.67±6.4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5,P〈0.001)。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运用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治疗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7例,所有患者术前MR均提示前交叉韧带连续信号中断,评定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改善情况,膝关节稳定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6~80分,平均(60.18±10.36)分,提高至随访时85~95分,平均(89.24±3.77)分,P0.05;IKDC评分由术前45~78分,平均(59.29±11.84)分,提高至随访时79~96分,平均(89.82±4.08)分,P0.05。无术后感染、无韧带自发断裂、无韧带松动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进行解剖重建治疗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42±18.15)min,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如何选择合适的前交叉韧带(ACL)移植材料充满挑战与争论。目前临床上陆续出现不同移植物,但逐渐被证实存在不足。为了选择到理想材料,学者们正尝试利用自体腓骨长肌腱(PLT)移植重建ACL,并取得一些进展。虽然目前利用PLT重建尚有争议,但普遍认为PLT无论在解剖学形态和力学特性上均能满足ACL重建需求,关节镜下利用PLT移植重建ACL是一种损伤小、简便可行、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并丰富了韧带重建的移植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治疗机械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的疗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找行之有效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方法。方法取腓骨短肌前部解剖重建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系统评分(详见表1)。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5~24个月),在随访期间脚踝恢复情况良好,并且无明显复发情况。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1.3+3.5)分提高至术后(84.5±6.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金甬 《中国骨伤》1997,10(5):38-38
踝部腓距前韧带损伤常见,我们总结了120例,就治疗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中男68例,女52例,8~20岁,23例,21~45岁67例,46岁以上30例;左踝53例,右踝67例;所有病例进行3月至M年的随访。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都有明确的足跖屈位内翻扭伤史。(2)损伤后踝关节外侧即刻出现疼痛,外踝前下方肿胀,皮下瘀斑,伴破行。(3)压痛局限于外踝前下方腓距前韧带线。如果足跖屈位内翻跟部,可在外踝前下方有剧烈疼痛,而由于外侧韧带中的跟腓韧带未受损伤,足直角位内翻跟部、牵伸此韧带时,不产生疼痛。(4)X线检查未见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4-09诊治的6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采用自体肌腱重建术治疗(A组),30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B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被动再生试验结果显示,在60°和90°,B组患侧被动再生试验的角度差值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ROM、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的恢复较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早,但2种移植物重建最终可达到相似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陈伟 《中国骨伤》2004,17(1):12-12
踝部腓距前韧带损伤因症状轻,常常不能引起必要的重视,而错过早期的治疗机会,造成踝关节的慢性劳损。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1月对300例踝部腓距前韧带损伤采用早期外敷消肿止痛膏同时石膏外固定,晚期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踝关节外侧三条副韧带同时断裂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7 例踝关节外侧三条副韧带同时断裂的患者行韧带缝合、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重建术.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19~61岁,平均37岁.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按AOFAS评价标准[1]进行分级,优12例,良3例,可1...  相似文献   

16.
距排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距排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1991年5月-1998年8月在我院因距排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接受手术的患者48例,将其分为修复距排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修复组21例及单纯复距排前韧带而未修复跟腓韧带的未修复组27例。修复组随访3-21个月,平均8.7个月。未修复随访3-26个月,平均11.3个月,术后临床观察踝关节有无疼痛、不稳定感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X一观察距骨前移距离(anterior talar translation,ATT)和距骨前移率(△ATT)以及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TT),结果:术后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前或术后两组间TT值和△TT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距排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时单纯修复距排前韧带和两种韧带同时修复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胭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2岁。车祸伤9例,运动伤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test,ADT):2度2例,3度10例;Lachman试验均为3度;轴移试验:1度2例,2度6例,3度4例。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39.34&#177;4.7)分,Lysholm评分为(44.44&#177;4.9)分。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结果患者切13I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ADT试验1度9例,2度3例;Lachman试验1度8例,2度3例,3度1例;轴移试验:0度9例,1度3例。IKDC评分为(92.4&#177;3.7)分,Lysholm评分为(91.6&#177;2.7)分,均优于术前(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符合其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o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2岁.车祸伤9例,运动伤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2度2例,3度10例:Lachrnan试验均为3度;轴移试验:1度2例,2度6例,3度4例.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e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39.3±4.7)分,Lysholm评分为(44.4 ±4.9)分.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 结果 患者切口I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ADT试验1度9例,2度3例;Lachman试验1度8例,2度3例,3度1例;轴移试验:0度9例,1度3例.IKDC评分为(92.4±3.7)分,Lysholm评分为(91.6±2.7)分,均优于术前(P<0.01). 结论 关节 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符合其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52-225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与自体腓骨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关节镜下单束重建ACL的46例患者,26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20例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及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应用FADI评分对患肢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肢大腿周径的变化。应用膝关节MRI对移植物连续性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下地行走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取腱初始长度、腱编织后移植物直径自体腓骨长肌腱组明显大于自体腘绳肌腱组,但自体腓骨长肌腱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长于腘绳肌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93±1.97)个月。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两组患肢踝关节功能FA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腓骨长肌移植组术后1年时大腿周径双侧差值明显小于腘绳肌腱组(P0.05)。术后1年时MRI评估,腘绳肌腱组移植物连续性显示良好23例,中等3例;腓骨肌腱组显示良好18例,中等2例,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髁间撞击征发生。[结论]自体腓骨长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时可达到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类似的膝关节功能学评分,该方法术中可获得具有更大直径的移植物,术后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程度较轻,且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