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内外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7-09采用距下关节内外截骨治疗的21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跟骨Bohler角、AOFAS评分。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5(13~28)个月。截骨处愈合良好,无截骨坏死并发症,后足内外翻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跟骨Bohler角、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距下关节内外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可恢复患者踝关节生理解剖、运动学功能及保留距下关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治疗21例陈旧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内翻角(CVA)、跟骨高度以及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21.4±9.1)个月。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Pitch角、CVA角、跟骨高度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跟骨V形截骨保关节是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改善距下关节匹配度,纠正跟骨畸形,减缓距下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足部功能,记录基线期及末次随访时跟距骨影像学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切口甲级愈合50例,乙级愈合4例。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7~11周,平均(8.7±0.5)周。首次负重行走时间7~11周,平均(8.8±0.6)周。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8±0.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无皮瓣坏死、螺丝钉松动断裂、跟骨内翻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31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9%;与基线期比较,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Peries角、距骨倾斜角及丘部高度明显增加,跟骨宽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在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同时,有效维护了距下关节及其后足的正常功能,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11—2013-07诊治的21例(22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除膨出的跟骨外侧壁并松解腓骨肌腱,行跟骨截骨重建丘部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6.3(3~54)个月随访。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2足融合处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AOFAS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能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力线及功能,缓解跟骨畸形愈合引起的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 和疗效. 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9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6例,Ⅱ型15例,Ⅲ型28例.Ⅰ型行单纯跟骨外侧壁截骨,Ⅱ型根据有无高度丢失行距下关节原位或撑开植骨融合,Ⅲ型需同时行跟骨体部截骨或通过移植髂骨块宽度来纠正内外翻畸形.用多枚空心螺钉固定结合短腿石膏制动,确保关节融合. 结果 49例获得平均18.4个月随访,距下关节融合时间平均12.8周.术后的平均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距跟角、跟骨携带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5.7±4.3分提高至最后随访时的74.9±4.8分.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应以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为基础,根据患足的畸形和患者的期望值选择个体化方案,进行跟骨外侧减压、矫正后足内外翻畸形并融合距下关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截骨重建跟骨丘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效果,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9-09—2012-11采用截骨重建跟骨丘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28例,24例为跟骨骨折后行非手术治疗后畸形愈合,4例为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结果 28例获得随访平均14.5(7~25)个月,28例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40(30~4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79(70~88)分,术后距下关节融合率100%。术后1例吸烟患者出现伤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处浅表感染,经给与抗生素及控制血糖治疗后愈合,但此例患者术后AOFAS评分仅为70分;术后跟骨高度、宽度、距骨倾斜角、跟骨内翻角、Bo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截骨重建跟骨丘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临床效果满意,能重建跟骨形态,恢复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截骨矫形保留距下关节治疗StephensⅠ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科2013年2月~2016年12月,共手术治疗StephensⅠ型跟骨骨折畸形患者11例,术前均完善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所有患者均有足踝部不适且保守治疗无好转。所有患者均给予截骨矫形,恢复距下关节后关节面、矫正外侧壁膨隆,并且保留距下关节。影像学侧位X线片上测量B?hler角,临床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7.65±14.9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68±20.17) ml。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94±3.25)个月。影像学复查,平均截骨愈合时间(10.73±2.4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B?hler角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截骨不愈合、移位及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没有患者需要翻修距下关节融合。[结论]对于年轻或者运动需求较大患者,StephensⅠ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给予截骨矫形保留距下关节可以缓解或者解除足踝部疼痛、矫正后足力线、保留距下关节及减少邻近关节应力,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孙庆鹏 《中国骨伤》2013,26(11):897-900
目的:观察跟骨丘部重建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严重的跟骨关节内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注意要点。方法: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采用跟骨丘部重建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陈旧性骨折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7—45岁,平均34岁;病程7~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X线片及CT示Gissane角增大,Bohler角减小,跟骨增宽向两侧膨出。术后复查时行影像学检查并对跟骨宽度、丘部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进行测量,并与术前比较。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足功能进行评分,比较改善程度。结果:24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证实所有患者融合成功,未发生严重感染,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缘坏死,行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术后皮瓣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1.00±8.22)分提高到术后的(79.04±7.46)分;结果优3例,良15例,中6例。术后跟骨宽度、丘部高度、Bti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重建跟骨丘部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矫正跟骨畸形、恢复足部外形并改善后足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L形切口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8采用改良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钛板内固治疗的31例(35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比较手术前后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4(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2~3.2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69~97(86.21±7.38)分,其中优14足,良18足,可3足,优良率91.4%。Maryland评分为60~94(85.26±7.73)分,其中优15足,良18足,可2足,优良率94.3%。结论改良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固定强度可靠,术后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恢复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施以早期手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截骨矫形、保留距下关节、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1例伤后5~16周陈旧跟骨关节面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跟骨外侧壁切除、跟骨截骨寻找关节面、矫形复位关节面、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本组21例均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65(50~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50~100) ml。所有骨折均复位,直视下见关节面恢复平整,Bohler角平均33°(22°~35°)。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0~12周。末次随访患足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优13足,良7足,可1足,优良率为95.24%。1例患者出现跟骨伤口转角处皮肤坏死,经换药后伤口一期愈合。结论采用截骨矫形、保留距下关节、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跟骨关节面压缩骨折可重建跟骨关节面,保留距下关节活动度,恢复距下关节匹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5—2015-08采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23例(3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测量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对手术前、术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不连、骨髓炎及胫后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3例获平均14.5(10~18)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5(8~12)周。末次随访时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块复位及固定良好,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减少软组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跟骨V形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StephensⅡ、Ⅲ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跟骨V形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的24例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4例;年龄33~60岁,平均42.8岁。跟骨骨折保守治疗失败19例,手术治疗失败5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Stephens分型:Ⅱ型14例,Ⅲ型10例。术前跟骨B?hler角4.0°~13.5°,平均8.6°;Gissane角100°~152°,平均119.3°。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6~14个月,平均9.7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观察骨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并测量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跟骨倾斜角、跟骨宽度及后足力线角。结果 术后3例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7.1个月。患者足部形态均恢复良好,穿鞋恢复至伤前尺码,无前踝撞击存在。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1周。末次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植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两种方法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经过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跟骨骨折68例(77足)。按Stephens CT分型:Ⅱ型55足,Ⅲ型22足。旋转截骨组33例(38足),植骨组35例(39足),手术入路均采用外侧延长的"L"切口,选择合适大小的空心钉固定,术后石膏给予保护固定。[结果]旋转截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542012年经过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跟骨骨折68例(77足)。按Stephens CT分型:Ⅱ型55足,Ⅲ型22足。旋转截骨组33例(38足),植骨组35例(39足),手术入路均采用外侧延长的"L"切口,选择合适大小的空心钉固定,术后石膏给予保护固定。[结果]旋转截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5498分,平均为87.2分,其中优20足,良14足,一般4足,优良率为89.5%。植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AOFAS进行评分5198分,平均为87.2分,其中优20足,良14足,一般4足,优良率为89.5%。植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AOFAS进行评分5195分,平均为85.2分,其中优17足,良16足,一般6足,优良率为84.6%,两组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可以取得和跟骨丘部植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样的效果,并且无需取髂骨植骨,创伤小,距下关节融合需要的时间短,操作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踝-后足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增城区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46例(55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X线平片跟骨解剖形态学参数(跟骨长度、宽度、高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以及CT冠状面后距下关节面最大移位距离,将所得数据与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1年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为(82.8±8.2)分,优良率7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AOFAS评分相关的指标是后距下关节面移位距离和Bohler角,前者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r=–0.551,P0.05),后者与AOFAS评分呈正相关(r=0.357,P0.05);AOFAS评分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及Gissane角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跟骨后距下关节面平整度和Bohler角对踝-后足功能恢复效果影响较大,尤其是后距下关节面平整度,可作为跟骨骨折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过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27例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行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男21例,女6例,年龄22-47岁,均为单足损伤。采取跟骨外侧入路,取自体髂骨植骨,距下关节外融合及内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与踝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21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者8周部分负重,14周完全负重。AOFAS评分自术前(35.6±7.9)分升至术后(83.8±7.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Bohler角、跟骨丘部高度及跟骨宽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的联合治疗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行走疼痛的发生率,恢复后足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治疗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2002年6月至2004年3月,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28例30足,男26例28足,女2例2足;年龄23-59岁,平均39.2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双侧2例。受伤距手术治疗时间为2-5个月,平均3-3个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14足,行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9例10足,行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6例6足。结果28例30足中,29足皮肤切口一期愈合;1足伤口感染,经恒定负压吸引、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5.6个月,无一例发生截骨、关节融合植骨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3个月。分别在手术前、后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和CT片上测量Boehler角、Gissane角、跟骨的宽度及轴长、跟骨体一丘部高度并进行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可9足、差21足;术后,优7足、良19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为86.7%。Maryland评分术前为32分。术后为83分,平均改善51分。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时,应根据其病理特点,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或重建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符合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0例(21足),伤后时间3~11个月,平均(5±2.5)个月。采用跟骨体部斜形截骨保留距下关节,通过移动截骨端矫正畸形以及新的关节内截骨术重建距下关节治疗,利用凿除的外侧壁行骨移植术。术口一期闭合20足,行皮瓣覆盖创面1足。19例(19足)患者获得12~18个月随访,(11±1.5)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双跟骨陈旧性骨折)随访3个月后失访,采用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口发生延迟愈合4例(21.1%),无深部感染,骨折均在10~12周愈合,有6例(32.6%)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疼痛不适。术后的Maryland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角、跟距骨的高度、跟骨宽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距下关节面完整或大部分完整的跟骨畸形愈合患者,采用跟骨截骨保留或重建距下关节面能恢复跟骨的外形和生物力学机制,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以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并探讨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1998年11月至2003年5月,对伤后1~9个月,共24例(26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进行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2.6岁(28~42岁)。患者术前均摄跟骨侧位、轴位及足斜位X线片,并行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Ⅱb9足,Ⅱc4足),Ⅲ型13足(Ⅲac8足,Ⅲab5足)。选择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用骨刀切除外膨的跟骨外侧壁,然后将后关节面骨折块向上、向后撬起复位后关节面。跟骨内骨缺损处采用自体骨植骨,其中髂骨植骨19足,劈下的跟骨外侧壁植骨7足。最后以钢板螺钉固定。结果21足术后获得9~22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螺钉断裂及跟骨内翻等并发症。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平均为11.2周(10.5~13.3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8足,良10足,可3足,优良率为86%。术后X线检查见B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角、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的恢复接近正常。结论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跟骨畸形矫正明显、后足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5例(4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3足,Ⅲ型25足,Ⅳ型10足。采用外侧入路重建跟骨距下关节面,术中撬拨复位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和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结果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优33足,良8足,一般7足,优良率85.4%。没有病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复位结果与功能有显著相关性,手术前后的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治疗结果与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手术时机和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跟骨旋转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跟骨旋转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的方法治疗8足陈旧性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合患者7例,男5例(6足),女2例(2足);年龄47~ 68岁,平均52.4岁.按Stephen和Sanders分型:Ⅱ型4例(5足),Ⅲ型3例(3足).跟骨外侧“L”形切口,在跟骨外膨的外侧壁切除基础上行跟骨旋转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5 ~53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5足,良2足,可1足,优良率为87.5%.X线片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及跟骨丘部恢复良好. 结论 跟骨旋转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舌形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明显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