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方法采用延伸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43足,分析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7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其中皮缘部分坏死5例、切口裂开2例,经多次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皮缘坏死并感染,切口迁延不愈,取出内固定物后切口愈合。结论重视术前软组织损伤评估,熟悉手术入路解剖结构,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及对术后切口的合理处理是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雷式负压引流与传统引流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2-12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58例(64足),术后采用手雷式负压引流31足,传统引流33足。结果 58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传统引流组术后28足切口一期愈合,5足出现创缘皮肤坏死,切口一期愈合率84.8%;负压引流组术后30足切口一期愈合,1足切口愈合不良,一期愈合率96.8%。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使用手雷式负压引流较传统引流切口愈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与跟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组行跟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组行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随访8~12个月,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Bohle角、Gissane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微创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且足功能恢复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方法避免皮肤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病房采用扩大"L"形切口+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84例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21~69岁,平均46.7岁;左侧39例,右侧45例;随机采用传统间断垂直褥式方法缝合切口36例(A组),采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方法缝合切口48例(B组)。术后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平均3.1个月。A组2例患者2周后采取间断拆线,2例患者术后3周拆线;4例切口皮肤坏死,经4~6周换药后自行愈合;2例浅表软组织感染,经1周抗生素用药后6~8周换药愈合;切口并发症16.7%。B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如期拆线;2例切口皮缘轻度坏死,经1~2周换药后自行愈合;无浅表软组织感染;切口并发症4.2%。根据χ2检验分析,两组在切口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跟骨术后切口皮肤坏死,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3例(15足)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使用负压引流,术后48~72 h拔除。结果 13例跟骨骨折术后有13足切口皮肤甲级愈合,2足乙级愈合。结论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负压引流技术,对切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58例63足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2例56足,女6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3例58足,交通事故伤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3~22 d,平均8 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分型:Ⅱ型4足,Ⅲ型31足,Ⅳ型28足。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级,其中分级≥2级列入并发症组,<2级列入对照组。对可能导致切口并发症的18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例46足切口Ⅰ期愈合,纳入对照组;17例17足出现2级及以上切口并发症,纳入并发症组。其中皮肤坏死、红肿或裂开14例,浅表感染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单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糖尿病及吸烟史3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为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0.004~0.360,P=0.004)。结论合并脊柱骨折是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侧"L"形切口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对26例28足跟骨骨折采用外侧广泛"L"形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37.3岁。按照Sander分型,Ⅱ型9足,Ⅲ型12足,Ⅳ型7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足伤口皮肤边缘轻度坏死,经换药4周后愈合拆线。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满2周拆线。所有跟骨外形正常,术后3个月在侧位X线片测量Bhler角较术前平均增加了17.8°,Gissane's角较术前平均增加了23.4°。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结果显示优11例,良11例,中3例(均为SanderⅣ病例),差1例(为SanderⅣ病例),优良率84.6%。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固定跟骨骨折稳定性强,特别适合于粉碎性骨折;在行"L"形切口时,术中需骨膜下剥离,防止皮瓣分层,小心保护皮瓣血供。如注意上述技巧,皮瓣坏死率很低。采用外侧"L"形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03—2013-04,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23例。结果本组21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出现皮肤边缘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本组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Bohler角为20°~40°,平均29.6°。磷酸钙人工骨术后6个月完全降解。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分:优1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更好地进行关节面复位并维持高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8-01间在新郑市人民医院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5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L"形切口,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自2012-08—2014-12采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27例(33足)跟骨骨折,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例均获随访3~25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切口愈合标准:一期愈合30足,二期愈合(皮缘坏死)3足,均无切口感染。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切口、术中对软组织的保护、切口缝合的适宜张力可以有效减少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6足Sanders 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治疗,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优27足,良7足,可2例。术后1例原有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转角处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5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无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时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外侧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是治疗跟骨骨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早期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早期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35例(39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以防止术后血肿形成。结果35例39足中,35足愈合优良,2足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2足切口内血肿形成,均经换药痊愈。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早期手术并发症与切口血供特点有关。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熟悉切口解剖,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术后充分引流并抬高患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及切口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早期手术切口的并发症。方法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入路对50例5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按Essex-Lopresti进行骨折分类,舌型骨折30足,关节压缩型骨折27足。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5~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均获得满意恢复,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1足,良20足,可6足,优良率89.5%。术后早期出现切口裂开、坏死及感染共10例,占总病例数17.5%。结论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仍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开放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5例合并内侧伤口的开放跟骨骨折患者行一期急诊清创,待内侧伤口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15个月随访。23例外侧手术切口无感染、坏死发生; 2例外侧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延迟愈合。结论开放跟骨骨折一期彻底清创、处理软组织,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引流方式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负压引流与皮片引流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治68例73侧跟骨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其中38侧跟骨切口行皮片引流,35侧行负压引流,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伤后至手术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引流物放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皮片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10.68d,愈合时间平均为20.87d,有7例切口皮肤裂开,3例感染;行负压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2.69d,愈合时间平均为14.60d,有1例切口皮肤裂开,无感染病例。结论行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跟骨外侧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从2002年3月-2005年11月,对收治的26例3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3-19个月(平均13.4个月),23例27足切口I期愈合,有3例4足手术后切口皮肤部分感染坏死,经换药或扩创后愈合;3例出现足外侧皮肤麻木。按照孙宏慧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占84%。[结论]对于Sanders分型中Ⅱ、Ⅲ、Ⅳ型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7-12间在南阳市骨科医院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跟骨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9~16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1.35±2.64)周。27例切口一期愈合,3例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皮瓣转移、理疗等对症处理后均在6周~3个月内愈合。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其他并发症及内固定失败患者。末次随访依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3.33%(28/30)。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固定牢固性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可吸收线皮下隐性减张缝合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的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8年10月,对203例220侧胫腓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分别使用可吸收线皮下隐性减张缝合(试验组,102例112侧)及普通间断缝合(对照组,101例108侧)。男179例,女24例;年龄3~75岁,中位年龄36岁。交通伤170例,重物砸伤21例,高处坠落伤12例。单侧186例,双侧17例。闭合骨折127侧;开放骨折93侧,按Gustilo分型:Ⅰ型38侧,Ⅱ型45侧,ⅢA型10侧。骨折部位:胫骨上段55侧,中段126侧,下段39侧。X线片示横形骨折65侧,斜形骨折53侧,螺旋形骨折45侧,粉粹性骨折57侧。骨折肢体无血管、神经损伤,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等。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平均2d。220侧骨折中45侧采用髓内钉内固定,其余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70例(69.3%)Ⅰ期愈合;31例(30.7%)Ⅱ期愈合,经重新清创换药或植皮后愈合。试验组93例(91.2%)Ⅰ期愈合;9例(8.8%)Ⅱ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两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9个月。试验组Ⅰ期愈合患者无切口并发症,切口瘢痕较小;3例Ⅱ期愈合患者瘢痕增宽。对照组Ⅰ期愈合患者切口瘢痕较试验组明显,有蜈蚣样瘢痕;Ⅱ期愈合患者瘢痕均较明显。结论可吸收线皮下隐性减张缝合解决了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张力大、难以缝合的问题,降低了术后发生皮肤坏死及需要游离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的可能,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跟骨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1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参数、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Gissane角均较术前低,Bohler角较术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各影像学参数、远期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获取与传统手术相似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跟骨外侧皮瓣血运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6-12诊治的126例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23例切口愈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骨折类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与切口愈合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禁烟、术前充分消肿、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做好切口设计避免损伤跟外侧动脉有利于降低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