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6例结合伤椎置钉(经伤椎组),22例跨伤椎置钉(跨伤椎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2(12~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脱棒等并发症。跨伤椎组手术时间较经伤椎组短,术中出血量较经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大于经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日常生理功能,但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能够更有效重建脊柱生理序列,维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106-2108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9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内固定失败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内固定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18个月,末次随访伤椎置钉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优于跨椎置钉组(P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7-05采用手术治疗的61例AO-B1型胸腰椎骨折,3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31例采用传统后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结果 61例获得平均13(10~2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 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损伤小、能保存肌肉神经支配、术后疼痛较少、恢复较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节段伤椎单侧置钉固定与伤椎置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术治疗,分为两组:伤椎单侧置钉固定组37例,伤椎单侧置钉+椎体内植骨组30例。术中经脊髓造影证实所有患者均不需作椎管减压术。术前、术后3 d、术后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前和取出内固定物后6个月时,测量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中间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椎体前缘压缩率、矫正度丢失、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6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伤椎单侧置钉组优于单侧置钉+伤椎椎体内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随访期间椎体高度均无严重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已取出内固定的患者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无明显变化,伤椎中间高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需要行后路椎管减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不提倡行椎体内植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6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51例采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组),58例采用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8~24)个月。跨伤组螺钉断裂者4例,螺钉拔出2例,感染1例,5例慢性腰背痛;经伤椎组螺钉尾帽脱落2例,无断钉及螺钉拔出,切口感染1例,慢性腰背痛2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较跨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周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较跨伤椎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6个月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在减少椎体复位后角度丢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伤椎单侧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4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TLICS评分均>3分)患者,经伤椎5钉固定(A组)18例,跨伤椎4钉固定(B组)2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的变化.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术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5钉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固定相比,胸腰椎爆裂骨折伤椎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A组)及上下邻椎置钉加经伤椎置钉(B组)治疗,每组25例。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的侧位Cobb角、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内固定失败率等方面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在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上述2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腰背痛发生率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可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内固定和传统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8-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30例采用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经皮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结果经皮组随访时间平均11.6(6~24)个月,开放组随访时间平均12.3(6~23)个月。经皮组与开放组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经皮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开放组高,矢状面Cobb角较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较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存在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具有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矫正丢失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20-1323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8例。伤椎置钉组给予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跨节段组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2~3年,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VAS、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且伤椎置钉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低于跨节段组(P<0.05)。术后1年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矫正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其与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关系.[方法]临床应用附加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随访观察伤椎单侧置钉对改善胸腰椎骨折脊柱畸形的手术效果及伤椎单侧置钉与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关系.[结果]伤椎单侧置钉5钉固定术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后凸Cobb角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术术后即刻脊柱侧方成角与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的后凸畸形,不会引起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研究组行伤椎椎弓根植骨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对照组A行传统跨伤椎椎弓根4钉复位内固定,对照组B行伤椎置钉6钉内固定,椎弓根不予植骨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伤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略有减少,Cobb角度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明显减少,低于研究组,Cobb角明显增加,高于研究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以腰痛为主,研究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脊柱稳定性好,利于伤椎早期愈合和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和伤椎置钉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4-04共收治58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短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伤椎植骨组),28例行伤椎置钉(伤椎置钉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及手术参数。结果58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6.45±3.71)个月,2组在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且无显著丢失,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椎植骨组在手术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上优于伤椎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置钉组在负重时间上要早于伤椎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和伤椎置钉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伤椎植骨组表现相对较小的创伤和较短的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6分别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77例胸腰椎骨折,跨伤椎置钉38例为对照组,经伤椎置钉39例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1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明显恢复患者的脊柱、神经功能并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03—2012-05接受经后路伤椎单侧或者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随机分成伤椎置单钉组(A组)26例,以及伤椎置双钉组(B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内固定失败率。结果 2组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1.6个月。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上高于A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单钉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了患者住院费用,在临床疗效上与伤椎双侧置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需减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4-06诊治的43例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1例(切开组),经皮伤椎置钉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2例(微创组)。结果 43例获得平均13.5(10~26)个月随访。与切开组相比,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手术时间更长、X线透视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微创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有效减少了术后患者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多裂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后路行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27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4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术后1周和术后1年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胸腰椎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两组术后1周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入路简单、术后遗留腰疼并发症少,伤椎置钉技术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增加固定节段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伤椎置钉内固定(A组,42例)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40例)治疗。观察两组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内固定失败率等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A组在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内固定失败率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钉内固定技术对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更好、更持久。  相似文献   

18.
陈嘉裕  刘展亮  李晓彬 《骨科》2015,6(1):18-21
目的分析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随访时间为1.0~4.0年,平均1.8年。患者术后3 d伤椎前缘的压缩比值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Cobb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例患者术后1年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6诊治的53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25例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内固定治疗(单侧组),28采用经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双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脊柱侧方成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0个月的随访,未出现神经损伤、血肿、感染以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脊柱侧方成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单侧内固定可获得与经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同样的疗效,且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传统伤椎不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共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患者分为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联合伤椎置钉,33例)和不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而伤椎不置钉,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临床疗效相似,但是伤椎置钉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