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镇痛在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自2019-01—2020-10诊治的60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30例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镇痛(常规镇痛组),30例围手术期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组)。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多模式镇痛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镇痛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镇痛组短,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无痛康复锻炼,加快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满意度。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认识的提高和镇痛方案的完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本文由两名研究者在CNKI,CMCI,万方数据,Pubmed,EBSCO中完成了文献检索,最终有85篇文章被纳入,对当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案及现状做一综述。结果显示,疼痛管理最早起于术前超前镇痛,贯穿于包括麻醉、手术操作、术后管理在内的全部治疗过程中。多模式镇痛方案逐渐取代单一镇痛方案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的总结,为骨科医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借鉴,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从而使患者能够在术后获得更低的疼痛评分,加速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作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围术期镇痛是影响患者快速康复很重要的一环。本文综述FTS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中、术后各种镇痛方案的优缺点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1):1978-1981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越来越受关节外科医师重视,通过各种围术期措施减少手术应激,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优化疼痛管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加速康复的基石。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瑞巴林通过降低中枢和外周痛觉敏化,可以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加速患者康复。因此,应用普瑞巴林可能是加速康复TKA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随机数表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纳入符合膝关节关节炎诊断标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者。ERAS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护理及宣教,术中实施微创手术操作,优化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疼痛管理及体温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实验室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统计,采用t检验评价其疗效。 结果术后第2天及术后1周ERAS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术后2 d:t=6.40;术后1周:t=2.85),C反应蛋白值低于对照组(术后2 d:t =-5.27;术后1周:t =-2.01;均为P<0.05)。术后第2周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和C反应蛋白值未见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5 d ERAS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AS:t=-3.08,HSS:t=2.7,P<0.05)。术后1个月ERAS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5)。 结论ER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终末期治疗的最有效方式[1]。术后约有30%~60%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2]。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区域阻滞是TKA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567-157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限制性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当日自由性输液患者90例(对照组)和2016年2月~8月手术当日限制性输液患者70例(限制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出入量情况、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限制组手术当日平均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 532.76±296.51)ml vs(2 303.13±313.35)ml,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每小时尿量、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利尿剂及尿管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11.40%vs 24.40%,P=0.036;15.70%vs 30.00%,P=0.035),但两组术后低血压、低钾血症、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案(手术当日输液量控制在1 500 ml左右)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与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3天予以塞来昔布胶囊200mg口服bid;术后6小时予以帕瑞昔布40mg静推bid连用3天;术后第4天予以西乐葆200mg口服bid连用4天。);对照组(手术前无镇痛药物),两组于手术麻醉药物失效后再使用镇痛泵48小时。于入院时、手术前、术后12小时、1天、2天、3天行可视痛觉评分(VAS),记录关节活动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静息状态下及早起屈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前与多模式镇痛联合能更有效控制THR的术后疼痛,缩减镇痛泵使用及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并减少副反应,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术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练习和负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训练前后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管理及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前瞻性选取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镇痛组20例及单纯帕瑞昔布镇痛组20例。纳入初次单侧TKA患者,排除严重感染和精神疾病等患者。收肌管阻滞置管术后立即执行。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与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范围、住院天数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所得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单纯应用帕瑞昔布相比,联合应用收肌管阻滞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早期VAS评分(术后6 h~72 h活动VAS:Z=-3.124、-2.157、-2.044、-2.467、-2.471,P <0.05;术后6 h~24 h静息VAS:Z=-2.310、-2.409、-2.208,P<0.05)。在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收肌管阻滞组患者体现出更好的康复依从性,未出现因操作引起的并发症。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辅助收肌管阻滞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的原因及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然而术后的疼痛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术后疼痛的原因可分为医源性,假体源性和患者源性3大因素.围手术期疼痛的处理包括术前的宣教,超前镇痛,假体的选择与设计;术中的处理主要包括合适的手术入路,保持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平衡,术中膝关节周围鸡尾酒镇痛;术后主要包括口服镇痛药物,股神经组织以及患者的自控镇痛.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围手术期多种镇痛方式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对于围手术期的疼痛进行充分的干预,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更好的进行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疗效观察。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6例,术后给予镇痛药芬太尼,模式为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药物选择罗哌卡因。两组的镇痛时间均为48 h,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18、24 h及48 h的VAS评分、患肢关节屈曲角度、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后18、24 h及48 h的VAS评分方面比较,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加用镇痛药物的比较,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皮肤瘙痒及镇痛药的增加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效果良好。对肢体肌力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广泛开展,但围术期镇痛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引导下,TKA术后快速康复标准也在逐步完善~([1,2])。对TKA患者实行ERAS模式管理,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大幅节约开支。TKA相关的ERAS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术后镇痛。阿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h内与48h后开始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疗效的差别。方法因骨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术后24h内开始行康复锻炼的患者(A组)与术后48h后开始行康复锻炼的患哲(B组),配以相同的锻炼方法至出院,并应用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及相关不良事件来评定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情况。结果出院时,除肌力无明显差异外,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及关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h内开始康复锻炼较48h后更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是TKA手术重要的一环,对疼痛的良好控制有助于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以及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口服镇痛药物、关节腔周围注射、外周神经阻滞等镇痛方式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镇痛方式能够彻底缓解TKA围手术期疼痛。该文对目前TKA围手术期镇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羟考酮术后镇痛,研究组予以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结合盐酸羟考酮+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记录手术指标,比较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统计术后48小时内自控泵镇痛按压次数,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后48小时内自控泵镇痛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静息及咳嗽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6小时水平(P0.05),且研究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及咳嗽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12.86%)低于对照组水平(28.57%)(χ2=5.263,P=0.022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程度,减少镇痛药物给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情况,股四头肌肌力。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悬吊运动可以有效提高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促进TKA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2组。静脉自控镇痛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2.3)岁;多模式镇痛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1.3)岁。静脉自控镇痛组采用静脉镇痛泵控制性滴入舒芬太尼镇痛,多模式镇痛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膝关节局部注射及丁丙诺啡贴剂联合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8 h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周HSS评分,评价两种镇痛模式的优劣。结果:术后6、24 h,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48 h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1周多模式镇痛组HSS评分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HSS评分中的功能、疼痛及活动度评分,多模式镇痛组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但肌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理想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膝关节囊后间隙联合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自2018-02—2018-08完成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A组3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膝关节囊后间隙联合收肌管阻滞镇痛,B组43采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收肌管阻滞镇痛。结果 A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为(638.9±125.6)mg,B组为(601.3±132.9)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12、24、48、72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24、48 h膝关节活动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术后72 h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12、24、48、72 h大腿肌群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24 h小腿肌群肌力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术后72 h小腿肌群肌力均恢复为5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膝关节囊后间隙联合收肌管阻滞镇痛可取得满意效果,不影响下肢后群肌肉力量及功能锻炼,对于患者术后实现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采用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方法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对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方法进行术后疼痛的治疗。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包括:术前患者教育和应用COX-2抑制剂超前镇痛;术中手术技术改进和减少手术创伤,并行关节周围多模式药物镇痛注射;术后常规应用COX-2抑制剂、医患沟通、冰敷和主动功能锻炼。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随机分成多模式药物注射(MI)组和非多模式药物周围注射(NMI)组。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VAS)包括静息痛、运动疼痛。监测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并发症。结果MI组术后静息疼痛评分均比NMI组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比NMI组少,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组术后运动疼痛评分均比NMI组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和关节周围多模式药物注射,能有效地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