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25-183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3月,关节镜下利用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3~64岁,平均(51±5.6)岁。术前查体Neer征、Hawkins征、Speed征、Jobe征等阳性,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阳性。术前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51.1±8.3)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49.2±5.3)分,VAS疼痛评分(6.2±1.9)分。镜下探查发现除肩袖撕裂外,均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将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术后上肢制动,Constant-Murley、ASES和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16.3)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撕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2.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88.2±5.6)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90.4±6.1)分,VAS疼痛评分(1.2±0.8)分;与术前相比,Constant-Merly和ASE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冈上肌腱与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修复,有利于增加肩袖修复的牢固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保留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43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施行保留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39~60岁,平均50.6岁。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平均随访14.2个月(12~18个月)。术前ASES评分为(15.65±6.06)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39.80±11.21)分,UCLA肩关节评分为(13.25±3.77)分,术后12个月 ASES 评分为(34.70±2.47)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为(86.00±6.35)分,UCLA肩关节评分为(31.75±2.40)分。术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未出现复发,无一例发生肱二头肌长头腱回缩引起的大力水手征。结论肩关节镜下保留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早期疗效满意,可有效避免肌腱止点固定松动导致的肌腱回缩相关并发症,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继国  王召欢  鲍海星 《骨科》2023,14(4):370-372,380
目的 比较肱二头肌长头腱切除或保留对老年退变性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肩袖修补手术治疗的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病人54例。其中33例接受肱二头肌长头腱切除的病人归为腱切除组,21例肱二头肌长头腱保留者归为腱保留组。收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结果 腱切除组和腱保留组术前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SS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SS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腱切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4.64±4.43)分、(86.33±3.42)分,均高于腱保留组的(71.24±3.82)分、(84.19±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差异未达到Constant-Murley评分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两组间的VAS评分、SST评分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不明显的肱二头肌长头腱保留或切除对老年退变性肩袖修补后短期肩关节功能均未表现出显著优越性,故在老年退变性肩袖修补同时切除损伤不明显的肱二头肌长头腱尚无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退变性损伤行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高位腱固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慢性退变性损伤病例,均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退变性撕裂且不伴肩袖撕裂,采用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成形结合双线锚钉高位腱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3 d、14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评分,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了术后6个月的观察和随访,无一例出现大力水手征,2例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仍存在轻度疼痛性肌痉挛。与术前相比,术后的VAS评分持续显著下降,尤其在术后1个月以后下降更为明显。肩关节ASES评分和Constant评分也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成形结合锚钉高位腱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肱二头肌腱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肱二头肌肌腱切断治疗老年可修复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从而为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老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行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分为两组:切断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并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30例,对照组(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30例。术前和术后运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Constant-murley(CMS)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后3个月改善不大,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CMS及UCLA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都有明显提高;通过组内CMS评分中外展和前屈功能比较,术后1年和术前都有明显提高,组间对比术后1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对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有效降低术后残留疼痛,该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0例,按照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单纯肩袖缝合固定;观察组30例,行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观察并分析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更低,Constant-Murley评分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可有效纠正关节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应激,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SLAP损伤修复与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治疗Bankart合并SLAP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6-12诊治的46例Bankart合并SLAP损伤,30例采用Bankart结合SLAP损伤修复术治疗(SLAP组),16例采用Bankart损伤修复结合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治疗(长头腱固定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5(12~61)个月。SLAP组2例出现术后僵硬,长头键固定组1例手术失败,术后3个月出现"大力水手"样畸形,均行对症治疗后治愈。SLAP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患者满意度与长头腱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AP损伤修复术和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均能显著改善Bankart合并SLAP损伤功能评分,提高患者满意度,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运动需求、上盂唇组织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董洪光  梁贵诚  刘宗礼 《中国骨伤》2005,18(11):643-643
肱二头肌长头腱位于深层,断裂较少见。我院收治4例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阔筋膜补片桥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1例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的病历资料。17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补片组), 男10例、女7例, 年龄(61.47±6.63)岁(范围51~72岁);14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联合组), 男4例、女10例, 年龄(62.57±6.11)岁(范围53~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术前、术后6、12个月进行患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 术后第2天及1年复查患肩MRI评估肩袖愈合及补片转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8.33±6.8)个月(范围12~27个月)。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胸大肌腱缝合固定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胸大肌腱缝合固定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陶树青陶树林李海丰田军林欣上臂屈肌群中屈肘功能最重要的肌肉系肱二头肌,肱二头肌长头腱除有屈肘、屈肩功能外,尚有肩关节轻度内旋并稳定肩关节之功能,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者于临床上偶尔可见到.对本症传统方法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的改良钥匙孔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LHB)断裂的疗效。 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9例有肌力下降和鼓眼畸形的LHB断裂的患者行钥匙孔固定术结合髓外皮质骨微型钢板悬吊式固定,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肘关节旋后和屈曲肌力、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等评估手术效果。 结果9例LHB断裂患者均获得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旋后和屈肘肌力Ⅴ级,肩痛明显减轻,UCLA和ASES评分优良率均为100%,VAS、UCLA和ASE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无钢板脱落及固定失效发生。 结论改良钥匙孔固定术治疗LHB断裂具有操作难度小、安全性高、固定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经皮关节内肌腱固定技术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重建患者中,治疗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3月,对30例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患者,采用经皮关节内肌腱固定技术进行肌腱固定治疗.按照肩关节ASK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YAS疼痛评分,并对肱二头肌肌力、外观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3个月(12~37个月).30例肩关节ASKS评分术前平均为43.8分,术后平均为94.7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平均为52.8分,术后平均为94.1分;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为5.5分,术后平均为0.6分;三种评分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均未出现Popeye畸形和二头肌痉挛症状,屈肘肌力测量患侧与健侧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经皮关节内肌腱固定技术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有效方法,术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明显,可以较好地维持肱二头肌的肌力并且避免肱二头肌出现肌腹膨隆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带线锚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LHB)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7例采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结果本组获随访9~18个月,肩肘功能均恢复正常,无肌力减弱,无锚钉松动、移位等情况发生。结论带线锚钉修复重建LHB手术难度小、创伤小、固定牢靠可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肩袖损伤修复术中两种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s, LHBT)断裂和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合并LHBT断裂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肩袖修复后,37例患者采用挤压钉固定LHBT,35例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套扎固定LHBT。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挤压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套扎固定组[(61.4±2.5) min vs (70.2±2.6) min, P<0.001]。随访(16.4±1.5)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ASES功能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挤压固定组患者的ASE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套扎固定组[(13.3±0.2) vs (12.1±0.2), P<0.001],而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CHD均显著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大及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的大及巨大肩袖损伤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58.7±18.4)岁(范围45~72岁)。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体侧内外旋活动度、视...  相似文献   

16.
徐广杰  戴雪松 《中国骨伤》2018,31(7):612-616
目的:探讨通过肩关节镜将肌腱切断固定于滑车远端治疗长头腱病损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对23例患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损合并有肩袖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肌腱切断固定于滑车远端及肩袖修补术,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44~71(56.38±5.74)岁;左肩3例,右肩2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VAS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2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5.37±4.82)个月。患侧肩关节无明显疼痛,肱二头肌肉外形轮廓和肌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的变化,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到健侧水平。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67.47±12.19、74.82±13.26、93.47±10.19,与术前39.62±12.39比较均显著提高。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优18例,良4例,差1例。术前VAS评分(6.85±2.14)与术后12个月(0.36±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163.55±15.24)°、外展(164.37±14.46)°较术前肩关节前屈(75.52±6.31)°、外展(84.36±13.36)°显著提高(P0.001)。结论:肩关节镜下将肌腱切断固定于滑车远端治疗长头腱病损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不损伤肱二头肌的外形及肌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治疗合并部分肩胛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月,本科收治14例伴有部分肩胛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4~47岁,平均(30.22±3.77)岁,患者有肩关节不稳症状和反复脱位病史,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肱二头肌腱转位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1.38±3.49)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恐惧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肩关节无再脱位,肩关节ASES评分和Rowe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肱二头肌腱转位术,可以有效增强肩关节前方的稳定性,是治疗伴有部分肩胛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肱二头肌长头腱(LHB)损伤通常发生于遭受外力或肌腱退变,由肩峰下撞击、结节间沟对肱二头肌腱反复摩擦所致。临床表现为突然肩痛和屈肘功能减弱,特殊查体及X线、超声、MRI等影像学表现可作出诊断,关节镜检查是最佳诊断方法。近年关节镜手术及小切口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LHB损伤的方向,可吸收锚钉、干预螺钉等新型内固定器材的出现为治疗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对可修复的肩袖撕裂伴LHBT损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LHBT损伤合并冈上肌肌腱撕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分为LHBT固定不切断组(A组,32例)和LHBT固定切断组(B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侧别、术前冈上肌撕裂宽度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屈肘肌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UCLA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肩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通过肩关节Y位X线片测量肩峰间距(acromionhumeral distance,AHD),末次随访时通过肌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患肩外展0°、30°、60°及90°时AHD和肩峰-大结节距离(acromion-greater tubercle distance,AGT)。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46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3.0±0.7)个月和(13.1±0.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P=0.89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屈肘肌力均达Ⅴ级。A组术后6例(18.75%)、B组9例(25.00%)出现并发症(包括患肩疼痛、三角肌萎缩、肩袖再撕裂),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区感染、关节僵硬、LHBT痉挛痛及Popeye畸形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P=0.53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UCL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6个月B组上述评分均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Y位X线片测量示,两组末次随访时AHD均较术后即刻减少,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7,P=0.212);末次随访时A组AHD显著大于B组(t=-2.291,P=0.025)。肌骨超声检测外展抬肩过程中,外展0°-30°A组AHD和AGT减小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展0°-60°A组AHD和AGT减小程度及外展0°-90°A组AGT减小程度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LHBT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LHBT固定术后切断LHBT近端结构与保留LHBT近端结构相比,前者6个月内疼痛缓解更明显,后者肩关节上方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491-1496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 LHBT)是盂肱关节内的一种特殊解剖学结构,它起源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经肱骨头上方,在结节间沟上部由内上行向外下,形成滑车复合体(pulley complex)以稳定肩关节。LHBT对肩关节生物力学至关重要,被认为是与肩袖等其他结构协同作用的动态稳定装置。LHBT病理学特征是肩前部疼痛,可由慢性炎症、断裂、SLAP损伤、不稳或以上综合因素所导致。由于LHBT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并与肩关节内其他解剖结构相互作用的特性,因此临床上LHBT发生单一性病变是罕见的;其中,肩袖损伤与LHBT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LHBT病变的复杂性是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