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措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总结在ERAS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营养干预、呼吸道管理、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5月到2020年7月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1例(传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27例(ERAS组),护理上传统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法,ERAS组患者实施护患共享决策健康教育、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多模式镇痛、制定呼吸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计划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相比传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3±1.4)d vs(6.3±2.4)d,P<0.05]、胃管拔除时间[(4.3±1.2)d vs(10.6±4.9)d,P<0.05]、第一次肠内营养时间[(3.8±1.0)d vs(10.0±4.7)d,P<0.05]更早,术后发热时间[(4.5±2.2)d vs(7.9±4.8)d,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10.6±3.3)d vs(20.0±6.6)d,P<0.05]、住院时间[(18.4±2.0)d vs(31.1±3.7)d,P<0.05]更短,住院费用更低[(9.57±1.47)万元 vs(15.12±2.83)万元,P<0.05]。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7.4%(2/27)vs 33.3%(7/21),P<0.05]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7%(1/27)vs 23.8%(5/21),P<0.05]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并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管理的4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围术期管理的58例患者设为LEE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整体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LEER组在住院时间([ 9.75±1.29)d vs(8.23±1.52)d,t=6.896,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11±0.54)d vs(2.69±0.98)d,t=3.745,P=0.04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0.98)d vs (2.18±0.53)d,t=2.931,P=0.032]、术后饮食恢复时间[(4.38±1.81)d vs(3.52±1.34)d,t=2.525,P=0.049]、围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4.27±0.41)vs(4.76±0.32),t=1.568,P=0.036],就医体验[(3.98±0.48)vs(4.63±0.51),t=2.827,P=0.041]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精准、系统、全面、高效执行,整体促进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能获得较好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LPD组15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LP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PD组[(374.00±118.55)min vs(239.67±36.72)min,t=4.287,P<0.001],但术中出血量更少[(330.00±70.00)mL vs(450.00±167.50)mL,t=-3.823,P<0.001],术后排气时间更短[(2.00±1.00)d vs(4.00±1.00)d,Z=-4.108,P<0.001],肿瘤直径更小[(1.52±0.75)cm vs(2.49±0.79)cm,t=8.037,P<0.001]。OPD患者因其他脏器损伤意外死亡1例。两组患者术后胰瘘、胆瘘、出血、感染、肠梗阻、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理类型、切缘阴性率以及切除总淋巴结数结果相似(P>0.05)。结论 经过手术观摩、专家指导,加之手术团队精诚合作、相关学科密切配合,LPD实施是安全的,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145例老年患者(65岁以上)择期行LC联合LCBDE手术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分为ERAS组(55例)和传统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的应激反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ERAS组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WBC [(10.83±2.06)×109/L vs( 11.94±1.68)×109/L,t=3.53,P<0.01]、CRP [(25.22±8.38) mg/L vs(28.42±9.29)mg/L,t=2.09,P=0.04]、血糖水平[(4.91±1.02)mmol/L vs( 6.01±1.10)mmol/L,t=5.99,P<0.01]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1 d及术后1 d肝肾功能指标(ALT、TBIL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低(15/55 vs 71/90,χ2=37.6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RAS组恶心呕吐(3/55 vs 18/90,χ2=5.83,P=0.02)、戳孔疼痛(2/55 vs 18/90,χ2=7.69,P<0.0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ERAS组肛门排气时间[(1.2±0.4)d vs( 1.6±0.5)d,t=4.45,P<0.01]、住院时间[(7.2±1.1)d vs( 9.0±2.4)d,t=5.36,P<0.01]、住院费用[(1.75±0.31)万元 vs(1.96±0.26)万元,t=4.29,P<0.01]及患者满意度[(94.34±13.42)分 vs( 82.78±10.71)分,t=5.73,P<0.01]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应用于老年患者LC联合LCDBE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原发性肝癌(PLC)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因PLC行肝切除手术的10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管理方法不同分为ERAS组(n=56)和传统组(n=53),然后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PSM后平衡良好,每组患者均为40例。两组在基线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术后第1、4、7天WBC更低,但ALB水平更高(P<0.05)。ERAS组患者术后进食更早[(2.03±0.36)d vs (4.33±2.12)d,P<0.05],下床活动时间更早[(50.38±24.76)h vs(79.05±40.73)h,P<0.05],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更早[(2.63±1.12)d vs (3.28±0.88)d,P<0.05],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5.03±0.36)d vs (9.05±3.69...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资料,其中50例完全腹腔镜手术,58例开腹手术。2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围手术期和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393.5±72.9)min vs.(247.0±61.9)min,t=11.300,P=0.000],胰肠吻合时间长[(47.2±9.2)min vs.(28.5±7.0)min,t=11.951,P=0.000],而术后排气早[(3.4±1.0)d vs.(4.6±1.2)d,t=-5.534,P=0.002],进流食早[(5.1±2.3)d vs.(7.5±2.2)d,t=-5.280,P=0.000],拔除胃管早[(5.1±2.2)d vs.(9.4±4.2)d,t=-6.878,P=0.000],下床活动早[(2.0±1.2)d vs.(3.3±1.1)d,t=-5.928,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4.7±5.4)d vs.(18.9±10.5)d,t=-2.515,P=0.046],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vs.13.8%,P=0.007)。2组术后B级及以上胰漏(22.0%vs.15.5%)及总并发症发生率(36.0%vs.31.0%)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恶性肿瘤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分期和R0切除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6例恶性肿瘤随访3~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2组术后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均无显著性(log-rankχ^2=0.010,P=0.921;log-rankχ^2=0.148,P=0.701)。结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肿瘤根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等方面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无气腹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比较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无气腹36例与气腹39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的子宫重量、术后病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麻醉费用、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无气腹组18例合并心、肺疾病,为气腹禁忌证。结果与气腹组相比,无气腹组手术时间短[(81.0±18.5)min vs(96.5±15.4)min,t=-3.95,P=0.000)],术中出血量少[(53.8±31.6)ml vs(74.2±33.5)ml,t=-2.71,P=0.001],麻醉费用少[(923.6±223.3)元vs(1585.1±253.4)元,t=-12.01,P=0.000],但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长[(5.0±1.0)d vs(3.2±0.9)d,t=14.14,P=0.000],术后住院时间长[(6.1±0.8)d vs(4.6±0.8)d,t=7.65,P=0.000]。2组术中切除子宫重量、术后病率、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可行的,尤其对有心、肺合并症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行LPD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的患41例(ERAS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案的患者38例(传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结果 ERAS组的术后AST[(110.38±102.43)U/L]和术后血肌酐[(61.20±16.46)μmol/L]均较传统组轻[(427.09±1 434.66)U/L,(74.28±49.58)μmol/L,均P<0.05);住院时间[(17.29±5.44)d]较传统组[(24.68±13.28)d]短(P<0.05)。ERA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ERAS组绝大部分患者(90.4%)的术后并发症可自愈,而传统组近一半(48.5%)的术后并发症需干预处理(P<0.05)。结论 LPD围手术期实施ERAS方案能减少患者肝肾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5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贯穿式胰肠吻合联合肝圆韧带包绕(试验组),35例仅行贯穿式胰肠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转氨酶、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术后出血、术后胃排空延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试验组术后BL级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 vs 45.7%,P=0.049),在术后住院时间[(15.00±2.45)d vs (21.40±7.09)d,P=0.021]和术后胰肠引流管拔除时间[(13.89±5.53)d vs(22.40±11.03)d,P=0.049]上,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可以降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22例,开腹21例。对比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目。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总的手术时间长(414.0±31.0 min vs.263.8±34.4 min,t=11.634,P0.001),但术中出血量少(176.0±50.4 m L vs.290.8±41.9 m L,t=-6.613,P=0.01),术后肛门排气早(4.9±0.7 d vs.6.7±0.8 d,t=-5.724,P=0.025),术后住院时间短(17.3±2.0 d vs.21.3±3.2 d,t=-3.514,P=0.002),二组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样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而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7月,施行宫颈癌根治术24例,其中开腹13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11例。2组年龄、术前分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辅助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显著性[(24.5±5.5)个vs.(26.1±3.9)个,t=-0.807,P=0.428],术中出血量少[(296.7±42.1)ml vs.(594.4±87.7)ml,t=-10.878,P=0.000],术后排气时间早[(1.9±0.4)d vs.(2.8±0.6)d,t=-4.386,P=0.000],下床活动时间早[(2.1±0.5)d vs.(3.6±0.7)d,t=-6.110,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2.2±3.3)d vs.(17.6±4.8)d,t=-3.254,P=0.004],但手术时间长[(233.2±23.5)min vs.(215.6±11.9)min,t=2.247,P=0.03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按定义的拔管指征拔除腹腔引流管的76例患者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组,回顾性收集同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根据医生经验拔除腹腔引流管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ERAS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胰瘘、胃排空障碍及腹腔感染)、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内再入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的拔管时间[(6.2±2.5)d比(10.8±2.2)d,P0.001]和术后住院时间[(11.8±3.4)d比(15.7±3.6)d,P0.001]均较短,腹腔感染率较低[1.3%(1/76)比10.0%(8/80),P=0.020],但2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18.4%(14/76)比21.3%(17/80)]、胃排空障碍发生率[1.4%(1/76)比7.5%(6/80)]和术后30 d内再入院率[5.3%(4/76)比3.8%(3/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本组定义的拔管指征指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快速康复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技术(fast-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LC200例,住院号单号为传统组,双号为快速康复组(FTS组),各100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半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传统组比较,FTS组进半流食早[(11.34±2.0)hvs.(50.24±8.7)h,f=-43.976,P=0.000],下床活动早[(6.24±1.5)h vs.(14.34±1.7)h,t=-35.728,P=0.000],排气早[(12.04±4.4)h vs.(24.94±5.4)h,t=-18.519,P=0.000],排便早[(15.84±5.3)h vs.(25.24±4.3)h,t=-13.773,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3.24±1.3)d VS.(4.24±2.1)d,t=-4.048,P=0.000]。结论快速康复方法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过程中,完成消化道重建后,将胃大弯前壁固定于左上腹壁,对患者术后经口饮食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PPPD手术的病例,按术中是否行胃大弯前壁固定分为固定组(n=27)及非固定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经口饮食耐受情况及延迟性胃排空(DGE)、术后胰瘘(POPF)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固定组及非固定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9.65±1.25)h vs (8.69±1.93)h,t=2.161,P=0.035]、术后恢复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9±7)d vs (13±14)d,t=2.690,P=0.007]、术后住院时间[(19±7)d vs (28±21)d,t=2.132,P=0.038]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中出血量[(330±172)m L vs (292±144)m L]、DGE发生率[18例(66.67%) vs 21例(77.78%)]、POPF发生率[6例(22.22%) vs 8例(29.36%)]及其他腹腔内并发症发生率[6例(22.22%) v...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与开腹大子宫全切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5月,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且子宫增大至12-16孕周者21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n=108)和开腹组(n=10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恢复情况、副损伤。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率低[6.5%(7/108)vs.86.3%(88/102),χ2=134.819,P=0.000],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4±1)d vs.(7±1)d,t=-4.713,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5.0±1.5)d vs.(8.0±1.5)d,t=-4.632,P=0.0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32±7)h vs.(48±9)h,t=-3.246,P=0.000],伤口非甲级愈合率低[0.9%(1/108)vs.9.8%(10/102),χ2=8.330,P=0.004]。两组术后48 h体温、副损伤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较开腹手术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术中出血量及副损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255例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资料。按经治医师不同分成2组,其中传统处理方法 134例(对照组),采用ERAS措施121例(ERAS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发热、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清石率等。结果 251例软镜碎石手术获得成功,对照组3例、ERAS组1例软镜手术失败。ERAS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80.7±32.3)min vs.(86.3±33.6)min,t=-1.342,P=0.181]和清石率[86.7%(104/120)vs.85.5%(112/131),χ~2=0.072,P=0.789]无明显差异。ERAS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11.3±5.2)h vs.(21.5±4.4)h,t=-16.940,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2±0.9)d vs.(3.4±1.9)d,t=-6.341,P=0.000],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19.4±3.8)千元vs.(21.0±4.7)千元,t=-2.980,P=0.003],术后发热率低于对照组[25.0%(30/120)vs.37.4%(49/131),χ~2=4.468,P=0.03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为传统组(39例)和加速康复组(ERAS组,15例)两组。传统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ERAS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围手术期处理,主要包括:术前教育、术前减黄、术前营养支持、术中保温、术后强化镇痛、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早期恢复口服饮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手术率、术后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以及胰瘘、胃排空延迟和其他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以及术前黄疸或糖尿病构成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死亡2例,再手术1例,1周内再入院1例。ERAS组没有死亡、再手术及再入院病例。传统组共发生胰瘘12例,ERAS组2例(30.8% vs 13.3%,P=0.191)。其中传统组有B级胰瘘2例,C级胰瘘3例,A级胰瘘7例;ERAS组均为A级胰瘘。传统组胃延迟排空发生率显著高于ERAS组(35.9% vs 6.7%,P=0.031)。包括腹腔出血、腹腔积液等其他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RA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21 d vs 17 d,P=0.046)和住院费用(97 130元 vs 80 963元,P=0.047)明显少于传统组。结论 结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特点所制定的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精准胆道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胆囊癌传统经验式外科手术,观察组接受精准胆道外科理论引导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 年,比较两组患者的1 年、2 年及3 年生存率,并绘制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48±7.20) vs( 15.86±5.93),t=16.64, P<0.001]和阳性淋巴结数目[(9.94±3.50) vs( 5.27±4.39),t=7.51,P<0.001]更高,R0切除率(76.92% vs 36.54%,χ2=16.37,P<0.001)、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率(34.62% vs 11.54%,χ2=5.13,P=0.02)及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率(17.31% vs 3.85%,χ2=4.98,P=0.02)更高,术后排气时间[(1.05±0.38)d vs( 1.93±0.46)d, t=5.39,P<0.001]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85±1.16)d vs( 6.26±1.92)d,t=7.88,P<0.001]均明显更早;并发症发生率(23.08% vs 30.77%,χ2=0.78,P=0.38)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1 年(61.54% vs 40.38%, χ2=4.66,P=0.03)、2年(44.23% vs 19.23%,χ2=7.50,P<0.001)及3年(26.92% vs 7.69%,χ2=6.72,P<0.001)生存率比对照组高,中位生存时间[(17.37±8.64)个月 vs( 8.95±4.59)个月,t=14.96,P<0.001]更长。结论 精准胆道外科手术有助于胆囊癌患者选取最佳术式,提高手术切除质量和R0切除率,并能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择同期分别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组)和开腹脾切除术(开腹组)的患者,各1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0±9.7)minvs(89±4.4)min,t=24.087]、术后禁食时间[(40±8.4)hvs(68±5.8)h,t=8.558]以及术后住院时间[(7.3±0.8)d vs(13.2±0.9)d,t=-15.122]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94±4.7)ml vs(170±20.7)ml,t=-11.355],术后第1天切口疼痛评分[(3.1±0.8)分vs(5.5±0.5)分,t=8.813]和第3天评分[(1.2±0.4)分vs(2.7±0.5)分,t=8.115]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42例利用胆道镜及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0例未使用钬激光碎石、仅使用胆道镜实施肝叶切除术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传统治疗组)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稍延长[(242.1±41.2)min vs(224.5±38.1)min,t=2.01,P=0.048],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17.2±3.9)d vs (20.9±4.0)d,t=-4.287,P<0.001]、住院费用更少[(3.45±0.47)万元 vs(3.66±0.47)万元,t=-2.077,P=0.041]。术后联合治疗组无胆道感染发生,结石复发率[1(2.38%)vs 9(22.50%)]、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4.76%)vs 21(52.50%)]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