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2例。股骨干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B1型1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2例,C3型1例。术中利用牵引架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通过提拉钉纠正旋转及分离移位,再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顶点打入导针,根据股骨髓腔大小插入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近端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静态锁定。结果手术时间62~155 min,平均86.4 min。术中出血量80~240 ml,平均92.3 ml。1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36周,平均24周;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畸形及下肢短缩等并发症;按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10/11)。结论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是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长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股骨粗隆下长节段骨折采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术。结果 10例均获得随访,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内固定失效及明显髋内翻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时参照Sander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6例,良3例,中1例。结论国产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长节段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DHS及PFNA固定Evans-Jensen 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判断何种技术更加具有优势。方法模拟临床常见的Evans-Jensen 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负重时股骨近端的力学状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PFNA固定时,股骨粗隆区应力、内固定上的应力都较DHS固定时有明显减小,各向位移量也相应减小。结论PFNA系统固定Evans-Jensen 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DHS系统具有明显优势,伴有较大范围股骨小粗隆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系统内固定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DHS及PFNA固定Evans-Jensen II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判断何种技术更加具有优势.方法 模拟临床常见的Evans-Jensen II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负重时股骨近端的力学状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 PFNA固定时,股骨粗隆区应力、内固定上的应力都较DHS固定时有明显减小,各向位移量也相应减小.结论 PFNA系统固定Evans-Jensen II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DHS系统具有明显优势,伴有较大范围股骨小粗隆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系统内固定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结合阻挡钉、回植骨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4-08采用加长型PFNA结合阻挡钉、回植骨手术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28例。结果 28例获得平均14(3~18)个月随访。2例螺旋刀片早期随访时发现小部分切割移位,嘱禁止负重,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促进骨痂生长等处理,6个月后骨折骨性愈合,刀片切割未加重。26例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9%。结论加长型PFNA结合阻挡钉、回植骨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是由AO/ASIF(国际内固定学会)研发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它保留了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的髓内主钉,近端固定部件由螺旋刀片取代了传统的拉力螺钉,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自2005年11月~2006年10月,笔者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PFNA内固定.结果;10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PFNA组优良率84.13%,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70.0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FNA组手术平均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FNA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佳,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也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AO2.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法,通过Mimics软件以及Geomagic软件分别建立正常股骨、DHS固定骨折模型、PFNA固定骨折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股骨负重时(单腿站立时股骨所承受的最大峰值),通过股骨应力分析、股骨内外侧应力、股骨头位移和内固定自身应力及位移等观察指标,来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对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结果PFNA组在股骨的内外侧应力以及股骨头位移均小于DHS组,且内固定本身应力及位移也小于DHS组。 结论在治疗AO2.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PFNA组的股骨内外侧应力、股骨头位移、内固定自身应力及位移的值均小于DHS组,且更加接近于正常股骨,PFNA相比于DHS有着生物力学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三维股骨近端髓内钉(3DPF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股骨CT数据制作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骨折模型使用3DPFN和PFNA固定获得骨折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比较两种内固定有限元模型中股骨和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最大应变。结果 (1) PFNA模型和3DPFN模型中股骨应力峰值分别为56、43 MPa,均位于股骨近端内侧小转子下缘。(2)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峰值:PFNA模型位于髓内钉滑动孔下缘,为176 MPa, 3DPFN模型位于髓内钉第4个滑动孔下缘,为162 MPa。(3) PFNA模型的螺旋刀片应力峰值位于螺旋刀和套筒相连接的部位,为149 MPa; 3DPFN模型的4枚空心加压螺钉的应力峰值均位于杆部最细的部位,自上而下的空心加压螺钉应力峰值分别为43、45、59、66 MPa。(4)股骨和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变3DPFN模型均小于PFNA模型。结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知,3DPFN在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和最大应变等生物力学方面均优于PFN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ASIAN IM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ASIAN IMHS内固定36例,PFNA内固定48例。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SIAN IMHS组;两组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IAN IMHS对骨质较好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发挥其近端拉力螺钉滑动加压的优势,PFNA对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发挥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螺旋刀片抗旋转及抗切割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07本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获随访6~23个月,平均14个月。于术后6个月内骨折一期愈合,其中31例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本组中1例A3.2型男性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髋内翻、螺旋刀片切出,术后7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A1.1型骨折患者于术后4个月发现螺旋刀片退出,术后12个月行螺旋刀片取出术;1例A1.3型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螺旋刀片退出,未出现继发性髋内翻畸形;4例出现大腿上段外侧疼痛;2例出现大腿中段前侧疼痛。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正确的骨折复位、正确位置的螺旋刀片置入、适宜长度的螺旋刀片和主钉的选择是治疗成功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PFNA、PFNA -Ⅱ和InterTan3种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Tronzo-Evans Ⅰ、Ⅳ、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内固定的yon Mise应力分布、股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并比较股骨及内固定模型内外侧应力峰值,分析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股骨近端应力分布与骨折类型有关;Tronzo-Evans Ⅰ型骨折3种内固定的固定效果无差异;Tronzo-EvansⅣ和V型骨折使用InterTan固定yon Mises应力分布均匀,生物力学稳定型较其他两者更具优势;内固定应力集中区域位于主钉与头钉接触点下方,其中InterTan yon Mises应力分布最大效应值最大,其次为PFNA-Ⅱ、PFNA; PFNA近端广泛呈现应力集中区域现象.[结论]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股骨端应力分布合理,尤其对Tronzo-EvansV型骨折较PFNA及PFNA-Ⅱ更具优势;PFNA固定模型应力分布不均,可能为与亚洲人髓腔不匹配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并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01—2013-01诊治股骨粗隆下并粗隆间骨折15例,采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术后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未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8~96分,平均93分;其中优12例,良3例。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髋内翻、下肢旋转畸形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并粗隆间骨折为髓内中心固定,力学性能较佳,能较好地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国人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以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老年国人尸体股骨标本64根,在环股骨颈基底部、环股骨粗隆间、环股骨小粗隆基底部表面选取力学测量标志点,测量0.5、1.0、1.5、2.0、2.5 k N压应力下的应力值。制作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PFNA和LCP内固定模型,PFNA组在螺旋刀片前段上方定位M点,在螺旋刀片和主钉连接位置上方定位P点;LCP组在股骨头内最上方螺钉前段上方定位M点,在螺钉和钢板结合部定位P点;测量0.5、1.0、1.5、2.0 k N压应力下的M点及P点的应力值。结果老年国人环股骨颈基底部、环股骨粗隆间、环股骨小粗隆基底部表面的应力值随着压应力增加而增加,M点与P点的应力值均随着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压应力下,PFNA组Ⅱ型与Ⅲ型骨折M点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Ⅳ型骨折应力值大于Ⅲ型骨折,Ⅴ型骨折大于Ⅳ型骨折。在0.5、1.0 k N压应力下,PFNA组Ⅱ型与Ⅲ型骨折P点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2.0 k N压应力下,PFNA组Ⅲ型骨折P点应力值大于Ⅱ型骨折(P0.05)。相同压应力下,PFNA组Ⅳ型骨折P点应力值大于Ⅲ型骨折,Ⅴ型骨折大于Ⅳ型骨折。相同压应力下,LCP组Ⅲ型骨折M点、P点应力值大于Ⅱ型骨折,Ⅳ型骨折大于Ⅲ型骨折,Ⅴ型骨折大于Ⅳ型骨折。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根据Evans-Jensen分型选择合理的内固方式,而术中恢复内、外侧骨皮质的连续性对维持良好应力传导、避免内固定失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5-01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4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使用Fogagnolo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结果:好19例,可12例,差3例。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6~8个月,平均6.5个月。34例骨折均愈合,2例出现髋内翻,未发现头钉切出、螺旋刀片退钉及主钉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11例,可4例。结论 PFNA适用于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对于部分复位困难的骨折应掌握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12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内固定失效情况并分析。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24)个月。40例恢复满意,出现骨折再移位1例,螺旋刀片退出1例,远锁定钉周围骨折1例,骨折间分离1例,患肢内旋、内收1例。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但术后内固定失效不可忽略,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InterTan钉板系统与3枚互相平行的空心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选取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28岁,体质量为75 kg,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取右侧近端股骨数据作为样本.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分别重建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三维可视化模型、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模型及3枚互相平行空心钉固定模型,并于Ansys软件中建立2种内固定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予以轴向700 N应力,研究不同内固定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股骨的yon Mises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并比较内固定和股骨模型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 结果 内固定物的应力主要集中于骨折线附近,其中InterTan钉板系统钉板系统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65.7 MPa)低于空心钉固定模型(116.4 MPa);骨端的应力分布集中于股骨近端内侧,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13.2 MPa)小于空心钉固定模型(27.6 MPa).l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模型中,内固定物位移方向为垂直向下,内固定物和骨端的位移峰值分别为0.84和0.76 mm;空心钉固定模型中,位移方向沿着股骨颈方向,内固定物和骨端的位移峰值分别为1.49和1.61 mm. 结论 使用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时,应力分布均匀,固定稳定性优于3枚互相平行空心钉固定.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时,位移方向垂直向下,髋内翻是需要预防的并发症;后者位移方向沿着股骨颈向外侧,股骨颈短缩为需要预防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X线片均显示骨折端复位良好,一期愈合,无髋内外翻畸形、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26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达96.9%。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微创'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6):1481-1484
[目的]通过比较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内固定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本院行PFNA或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5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刀口恢复情况、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论]微创复位PFNA内固定术更适合应用于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不同解剖部位及骨折类型的最优内固定方式。方法 56例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8例、空心钉内固定10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10例,DHS+空心钉内固定23例,DHS+空心钉+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瓣治疗5例,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42例、Gamma钉内固定12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13例、DHS+空心钉内固定21例,38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1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12例、DHS内固定8例。结果 182例均获得随访6-38个月,平均24.2个月。股骨颈骨折DHS+空心钉内固定组及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PFNA内固定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优势,而PFNA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